彭壽清

現任湛江科技學院校長

彭壽清,男,漢族,四川廣安人,1966年2月生,研究生學歷,教育學博士、教授。西南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現任湛江科技學院校長。

人物經歷


彭壽清,男,漢族,中共黨員,1966年2月生,四川廣安人,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中共重慶市涪陵區第五屆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專家、教育部師範專業認證評估專家組組長人選,第四屆重慶市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
彭壽清
彭壽清
彭壽清同志曾任中共彭水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長江師範學院校長、黨委書記;現任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校長。
彭壽清同志長期從事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出版著作6部,系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省級科研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以第一獲獎人獲教育部高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國家民委社科成果三等獎、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重慶市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1984.09-1987.07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現長江師範學院)化學系化學專業學習
1987.07-1990.09四川省涪陵市第七中學校教師,1989.09任校教導主任
1990.09-1992.05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政史系、音樂系輔導員
1992.05-1995.09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總務處副處長
1995.09-2001.10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期間,1996.10任涪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團委書記,1997.12評為講師,1998.03兼機關第二黨支部書記(正處級),1998.12校黨委委員(1995.07-1998.07西南師範大學經管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成教函授學習;1999.09-2001.07西南師範大學經濟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學習;2001.04-2001.07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第十五期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彭壽清
彭壽清
2001.10-2003.01涪陵師範學院院長助理,2003.01評為副教授(其間:2002.03-2002.12重慶市委黨校第四期年輕幹部培訓班脫產學習)
2003.01-2003.07中共重慶市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2003.07-2003.12涪陵師範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
2003.12-2007.01涪陵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2002.09-2006.07西南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學習,2003.10-2004.01日本立命館大學專題研修高等院校運營與管理),2005.12被評為研究員,2006.11被評為教授。
2007.01-2008.11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2008.11-2010.01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院長
2010.01-長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常委、書記
2020.04-湛江科技學院校長

獲得榮譽


類型獎項或名稱時間
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公平與烏江流域民族教育發展研究”(2007年);
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單列“我國教育體系的公共性導向與保障機制研究”(2016年);
成果“西部農村地區教師教育共同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獲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3年);
著作《教育公平與烏江流域民族教育發展研究》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5年);
論文《實踐取向的職前教師教育課程建構》
《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7期
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201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從“藍本”到“文本”:當代課程內容觀的轉變》
《教育研究》2011年第11期;
《論教師教育共同體的三重意蘊》
《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從學科知識到核心素養:教科書編寫理念的時代轉換》
《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
《構築高校思想輿論灰色地帶的防護牆》
《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第17期
《新華文摘》2018年第2期論點摘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課程與教學論、德育原理、多元文化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近年來主持各級各類項目1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2項、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項目3項;出版學術著作7部,在《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高等教育》等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論文39篇,論文總被引494次,先後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新華文摘》等二次文獻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7篇;成果先後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等省部級成果獎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