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寺
江蘇淮安古拈花寺
拈花寺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的古拈花寺,始建於清朝初期,原名拈花社,后改名古拈花社,一九八九年易名古拈花寺。鼎盛時期有大雄寶殿、山門殿、禪房、僧房等建築數十間,國共內戰期間,殿宇建築毀損嚴重,文化大革命時期,古拈花寺再遭劫難,兩百餘年歷史的寺宇建築、佛像、法器、經書盡毀,令人惋惜。
拈花寺
開放政策后,於一九八九年發還拈花社原有十七間房舍的產權,在住持了僧法師的帶領下,進行整修工程使之逐漸恢復舊觀。古拈花寺的山門為兩層樓建築,山門前有兩座石獅鎮守,圓券洞上方鋪有「古拈花寺」,洞門旁則懸掛淮安市佛教協會招牌,大雄寶殿東西長十二公尺、南北進深十點五公尺,高五點三公尺,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
由於文化大革命將淮安地區佛寺毀損殆盡,近年來,逐漸恢復舊觀的古拈花寺因緣際會,成為淮安市佛教協會所在,是附近地區善男信女禮佛去處,鑒於江北地區百姓生活較貧困,古拈花寺配合提倡“禪農並重”服務社會,頗獲認同。此外,古拈花寺並與各地名山古剎進行交流,成淮安地區佛教重鎮。
拈花寺
拈花寺的寺名非同一般,據佛經記載:靈山大會上,大梵天王為佛祖釋迦牟尼獻上金色波羅花,並頂禮佛足。佛祖即揚眉微笑,“拈花示眾”,眾人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佛祖見摩訶迦葉悟性高,領會了他的禪機,於是便將涅槃妙法傳於摩訶迦葉。拈花寺開山祖師佳慧,深研佛法,依據“拈花微笑”這一典故,以“拈花”二字為本寺廟立名。
經歷代住持和尼眾操勞,拈花寺不斷發展,香火興旺。后因戰亂兵燹,拈花寺也一波三折遭到嚴重破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特別是2005年,福建省鼓山湧泉寺方丈普法大和尚慷慨捐資二百餘萬元幫助修建拈花寺。修建改造后的拈花寺,面貌為之一新,新建了山門、東殿、西殿、法堂、寮房、庫房,修建了大雄寶殿,新增了長廊、石刻雕塑、放生池,並對寺內各處進行了綠化裝點。真可謂是殿堂輝煌,法相莊嚴,香煙繚繞,古剎生輝。
牌坊
天下第一花
“知恩報恩”五龍壁
拈花寺
拈天鏡照長空尼扮僧裝皈金山修佛立禪心
花蓮台傳佳話書露破綻依三藏建社度眾生
這副藏頭聯描繪了拈花寺開山祖師佳慧的傳奇人生。佳慧法師早年在淮安湖心寺出家后,尼扮僧裝到金山寺修佛,后所寫雋秀書法露出破綻,暴露身份,於是離開金山寺回到淮安,併發心創建拈花社,以她聰明的智慧和淵博的佛學知識,光大佛法,普渡眾生。
拈花寺牌坊上有兩副楹聯,正面的一副對聯是:
春雨夏雲秋月冬風寶地佔四時之景
東勝南贍西瞿北盧梵天統萬法之宗
這副對聯是說淮安楚州人傑地靈,風光秀麗,一年四季都有獨特的風光之美。拈花寺又是佛教勝地,在這裡能哺飲到佛法甘露,享受到無邊的福喜。
牌坊背面的一副對聯是:
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
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人緣
這副對聯是說,佛門廣開,修佛無界,佛緣廣結,共成佛門勝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