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狹窄
肛門狹窄
肛門狹窄是一種肛門和肛管直徑變小的病症。肛門狹窄有先天性和後天性狹窄兩種。痔瘡術后肛門狹窄是最常見原因。肛門狹窄主要表現為排便困難、疼痛、出血、肛門瘙癢、糞便性狀改變、大便失禁(漏出糞便或分泌物)等。體格檢查時肛門不能順利通過示指或小指。肛門狹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本病經積極治療,可治癒。肛門狹窄若不及時治療,狹窄程度會進行性加重。部分肛門狹窄可導致失禁。
● 肛腸外科、普通外科
● 肛門狹窄有先天性和後天性狹窄兩種。
● 先天性肛門狹窄屬肛門先天畸形。
● 後天性肛門狹窄多是由肛門部位的炎症或損傷造成的。
● ● 痔瘡術后肛門狹窄是最常見原因。
● ● 主要病因包括肛門和肛管炎症或局部損傷、肛門腫瘤等因素。
● ● 肛門和肛管內有放射形、半環形或環形瘢痕,造成畸形。此種瘢痕可累及皮膚、皮下組織和肛門括約肌。
● 肛門狹窄常表現為排便困難、疼痛、出血、肛門瘙癢、糞便性狀改變、大便失禁(漏出糞便或分泌物)等。
● 肛門失去彈性,收縮功能減退,導致漏糞,但成型的大便仍然排出困難,所以大便失禁和便秘同時存在。
● 確診肛門狹窄需要進行直腸指檢和肛管直腸測壓檢查。
● 直腸指檢可見,肛門或肛管狹小,不能通過手指;有時摸到堅硬環狀狹窄的纖維帶或管狀狹窄;肛門部位常有糞便或分泌物,有時有淺的裂口。
● 醫生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糞便形狀改變(如細長、不成形)以及排便困難、疼痛、出血、肛門瘙癢,大便失禁與便秘共存。
● 肛門部位的炎症、損傷、手術或腫瘤病史。
● 體格檢查可見肛門或肛管狹小,不能通過食指或小指;有時摸到堅硬環狀狹窄的纖維帶或管狀狹窄;肛門部位常有糞便或分泌物,有時有淺的裂口。
● 本病需要與肛裂、老年性肛門梳硬結等疾病進行鑒別。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肛門狹窄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以消除攣縮瘢痕、恢復肛管伸展的柔韌性和容量。
● 狹窄部位及程度等不同,手術方式不同,需根據病情選擇手術方式。
● 擴肛術適用於肛門或肛管輕度狹窄。
● 放射切口瘢痕松解術適用於肛門和肛管輕、中度狹窄。
● 括約肌切開術及皮瓣移植,適用於輕度、低位肛管狹窄。
● 輕度狹窄可給予纖維補充劑、糞便軟化劑促進排便。
● 擴肛療法適用於肛門或肛管輕度狹窄。
● 肛門狹窄因排便困難可導致疼痛、出血;肛門失去彈性導致大便失禁,進而增加了肛門部位的分泌物,引起炎症和瘙癢。
● 肛門狹窄經過手術治療可治癒。
● 肛門直腸位置的手術避免過多損傷皮膚黏膜及括約肌。
● 該位置手術術后應定時檢查,對有粘連和狹窄趨向者及時進行擴張治療。
●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肛門部位的清潔乾燥。
● 術后不可長時間服用瀉藥維持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