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心臟腫瘤

轉移性心臟腫瘤

轉移性心臟腫瘤又稱心臟轉移瘤、繼發性心臟腫瘤,是指全身惡性腫瘤經各種途徑轉移至心臟並在此生長所形成的腫瘤。與肝、肺或腦相比,腫瘤轉移到心臟的概率較少,臨床表現也常不明顯。其意義尚關係到它們能酷似更常見的心臟疾病及有時因心臟轉移的原因而致命。所有腫瘤均可以轉移至心臟,最常見的是肺癌;最易向心臟轉移的腫瘤是黑色素瘤。常表現為心功能不全,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患者有腫瘤病史,感到心悸,勞累后呼吸困難。

就診科室


● 心內科、心外科或心胸外科、腫瘤科

病因


● 所有惡性腫瘤均可發生心臟轉移。最常見的腫瘤是肺癌,其他較常見的依次是乳腺癌、黑色素瘤、惡性淋巴瘤等。最易發生心臟轉移的腫瘤是黑色素瘤,最常見的細胞類型是腺癌。

癥狀


● 大多數轉移性心臟腫瘤常表現為心功能不全癥狀。

典型癥狀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失常

● 心前區活動后感到胸悶或者呼吸困難,可有心悸,氣促等表現。
● 腫瘤侵犯心肌可發生各種類型的異位搏動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累及室間隔和傳導系統則出現房室或室內傳導障礙嚴重的可發生猝死。

其他癥狀

● 心包填塞:表現為心率增快、呼吸困難、發紺。見於腫瘤心包轉移,也可見於心肌轉移瘤。
● 轉移腫瘤若發生在房室瓣口或心室流出道,則可出現相應部位梗阻的癥狀和體征。
● 此外,部分病例可出現頑固的心絞痛,少數可出現心肌梗死和心臟破裂。

檢查


● 確診轉移性心臟腫瘤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心電圖

● 無心肌缺血的病人一旦出現缺血性ST-T改變,診斷腫瘤心臟轉移的特異性達96%,且可發現各種心律失常、心室肥大。

胸部X片

● 可表現為心臟擴大心影不規則,突出心影與鄰近腫塊相連。

超聲心動圖

● 表現為心臟擴大局部或多部位增厚心壁活動度降低,以經食管超聲心動圖為優。

心臟CT

● 心臟CT能了解腫瘤大小、部位,腫瘤與其他胸腔結構的關係。

MRI

● 首選的無創性檢查,可觀察心臟與鄰近組織,鑒別繼發或原發腫瘤,了解腫瘤的部位、範圍且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力的特點。

心臟造影

● 冠狀動脈造影多為陰性,心室造影可見心臟擴大變形充盈缺損心壁局部運動改變。

診斷


● 醫生診斷轉移性心臟腫瘤,主要依據以下幾點:
● 迅速發展的心包積液。
● 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
● 突發心力衰竭或頑固性心力衰竭。
● 心臟X線檢查示心影巨大或局限性突出。
● 既往無冠心病,出現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用擴血管葯療效不佳。

鑒別診斷


● 與原發性心臟腫瘤相鑒別,原發性心臟腫瘤發病率極低僅為轉移性心臟腫瘤的1/20,發病年齡較小,以良性心臟黏液瘤多見,無心外惡性腫瘤病灶是主要的鑒別依據。
● 與擴張型心肌病鑒別,兩者均可表現為充血性心力衰竭。檢查表現為心臟擴大和活動度降低但心臟轉移瘤發展較快,對洋地黃及利尿葯治療效果差,X線片可見心臟外形不規則,B超、CT及磁共振可發現腫瘤病灶。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腹部超聲等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由於心臟轉移腫瘤是惡性腫瘤全身轉移擴散的結果屬於疾病的晚期階段,此時病因治療常無實際意義。大多數病例給予支持治療對症處理以減輕痛苦和延長生命。

一般治療

● 心力衰竭仍可使用洋地黃、利尿及擴血管藥物,但療效差或病情易反覆。
● 增加洋地黃用量有加大中毒的危險對心律失常,心肌浸潤所致的心律失常常難以控制,且多數抗心律失常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故對一般非致命心律失常不主張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 對致命的或潛在的惡性心律失常可予藥物或電學治療。
● 出現心包填塞時行心包穿刺抽液減壓,可同時心包腔注入某些抗腫瘤藥物。

危害


● 轉移性心臟腫瘤會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較嚴重臨床表現,導致血液流動出現異常,易引發血栓形成,或更加嚴重的昏厥或者猝死。
● 轉移性心臟腫瘤屬於腫瘤終末期,保守治療,緩解癥狀為主,生存率並不高。

預后


● 大多數病例給予支持治療對症處理以減輕痛苦和延長生命,預后較差。

預防


● 定期體檢:原發灶腫瘤治療后,按時體檢以便於及早發現轉移性心臟腫瘤,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