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川八景

國家著名古建築

會川八景,即甘肅省渭源縣會川鎮八個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統稱,也稱“南川古八景”。

建設背景


會川八景
會川八景
會川八景,俗稱“內八景”,分佈於甘肅省渭源縣會川鎮所屬四個村,是八個自然或人文景觀的統稱,也稱“南川八景”。與渭源縣鳥鼠同穴、渭水長虹(灞陵橋)、君山夕照、蓮峰攬翠等“外八景”相呼應。八景中除“燈盞元宵”、“石堡春耕”帶有人文色彩外,其餘六景都為純自然景觀。查閱渭源、會川縣誌(以前會川也曾設縣),關於八景形成和稱呼的起始、變化時間都較為含糊,因八景之一“馬半霧雨”與馬半廟龍王宮淵源頗深,而該龍王宮是後人祭拜明朝大將所興建,所以“會川八景”這一總稱最早大約出現於明朝後期,而源於民間文人整合、傳揚,如今當地上了年歲的老人仍然對這些景點傳誦不已。

主要景觀


馬半霧雨

景點位於會川鎮河裡庄村馬半坡、石路灣、白土庄三社交匯處山地,因此地特殊地貌和氣候,往往能預告天氣,常有“馬半坡上一拉(起)煙霧,天爺肯定就要下雨”的民間俗語。彼時,山地田壟雨霧綿綿,宛如瑤池仙境,故自成一景。

燈盞元宵

渭源縣會川中學背後、漫壩河旁燈盞碗兒山(文峰山)上文昌閣,正月十五元宵節放火堆、點紅燈,因其有當地制高點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從山下、鎮上其他各處望去,星星點點,若隱若現,在夜空中好似空中天燈一般,堪稱妙景。

牧山戴帽

有陰雨天氣,或是天氣初晴,遙望堡子對面的牧兒山,半山腰上煙霧繚繞成一個圓圈,經久不散,而該山山頂較為凸圓,山腰以下又十分開闊平緩,於是遠遠望去,雨霧中的整座山就像帶了一頂偌大的草帽一樣。牧山本來就是絕佳的草場、牛馬山羊的美食天堂,牧山晚笛即描繪了牧童在黃昏放牧歸來,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對著晚風吹奏笛子的愜意場景。

烏鴉晚朝

漫壩河下廟地方,曾有數棵柏楊古樹,茂密參天,遮月蔽日,一到傍晚太陽偏西,成群結隊的烏鴉鳥雀飛回古樹枝杈進巢安歇,群鳥聒叫啼鳴,聲勢壯大,就好像集體朝會。直至夜幕降臨,樹林才歸於寂靜。
會川八景
會川八景

河堤柳浪

大小南川彙集處、漫壩河畔,早春天氣逐日回暖,河水漸漸解凍,冰凌與流水淅淅,楊柳樹依依抽芽,芽頭毛絨,隨風拂動;夏日,河水清澈,波光粼粼,綠柳長成,長條細葉,惠風襲來,使人頓覺如身處西子湖畔。

石堡春耕

鎮上夯土築成的堡子旁邊,渭源縣第二中學背後,因此處陽屲,氣候溫暖適宜,因而此地田地最早解凍,農家春耕也就最早。巍巍黃土官堡,四圍農人耕種忙碌,一幅農家田園畫卷瞬間躍然紙上。

塔寺松風

位於在娘娘山山腳,納淀小學旁(古時為一座塔閣),有兩顆參天古松,樹木筆聳入雲,上面松枝遒勁、針葉蒼翠,有腰來粗細。猛地望去,好似兩名威猛高大的山神一般矗立在山腳,使人肅然起敬。

露骨積雪

此景在雙石門景區縱深處,會川鎮與漳縣的交界處,喇嘛(地名)附近的露骨山,山脈最高峰海拔大約4300米。露骨山主體峰頂大多為裸露頁岩和花崗岩體,呈現乳白色。遙遙望去,山頂好像積了厚厚的白雪,終年不化。特別是在夏日酷暑天氣,看到此景不覺嘆為觀止,頓感身心舒涼。

文化活動


會川八景
會川八景
會川八景(總題)
塔寺松風翠翻浪,牧山晚笛雲處深,
馬坂煙霧當日雨,露骨積雪六月寒,
石堡春耕桃花綻,燈盞元宵夜明月,
烏鴉晚朝舞飛翔,河堤柳浪任風盪。
塔寺松風
(清)吳鎮
日近西山塔影長,松間月映玲瓏光。風前歷歷菓交戰,寺里陰陰人歇涼。
吹動枝梢驚鶴夢,飄來氣味散花香。千層翠靄俄翻浪,遠送梵音出佛堂。
牧山晚笛
疊疊重重滿月情,志書應列此山名。幾群烈馬俄狂性,聚火牧童賽曲聲。
日晚笛吹十八拍,坡前草壯三千牲。野人遙指雲深處,老幼同歡共太平。
馬半(坂)霧雨
陰陰地氣接雲生,霧鎖晨朝晚半晴。小塵不起土肥潤,野草長含珠露明。
雨後牧羊童鼓腹,坡前射獵馬鑾鳴。蕭蕭濕衣莫覺曉,遙聞海水出源聲。
露骨積雪
生成傲骨永如斯,露出堂堂太白姿。遙望山巔頻積雪,登臨路徑猶嶇崎。
盤桓聳石拖寒霧,磊落雄峰卷潔池。不改千秋樸素態,常留後世共稱奇。
石堡春耕
梅花先綻柳芽發,老圃老龍籌勸耕。石堡臨川春暖早,肥田播種日正新。
惠風緩緩和群物,淑氣溫溫布滿城。地壯猶如山水力,永斯樂業安太平。
燈盞元宵
滿耳喧聲近路旁,連村夜火雜星光。燈棚歷曆元宵節,蠟燭輝輝歌舞場。
踴躍花童來戲賞,慈悲寶座永如常。依山擺列太平盞,老幼同歡進廟堂。
烏鴉晚朝
村邊綠樹窠烏鴉,因賴地靈多物華。堪賞常常見反哺,不知晚晚朝誰家。
群飛卻有沖霄志,伙宿惟聞依柳呀。擇木良會得其所,歸巢總在日西斜。
河堤柳浪
河堤郁茂樹千枝,可似千年五柳姿。對戶含煙拔地起,疊層卷浪任風吹。
萌芽綻出黃金色,嫩葉生成綠彩眉。條絮纖纖如自動,株頭有語是鶯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