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無頭緒
漢語成語
茫無頭緒,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máng wú tóu xù。出自明·凌濛初《譚曲雜禮》,意思是一點兒頭緒也沒有。形容事情摸不著邊,不知從哪裡入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茫:不清楚,紛亂。一點兒頭緒也沒有。形容事情摸不著邊,不知從哪裡入手。
明·凌濛初《譚曲雜禮》:“沈伯英構造極多,最喜以奇事舊聞,不論數種,扭合一家……茫無頭緒,尤為可怪。”
沒有一點頭緒。指對某事摸不著邊,不知從何著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七九回:“到底是那一件事?這樣茫無頭緒的,叫我從何說起!”
不得要領
思緒萬千、成竹於胸、胸有成竹、挨家挨戶
作謂語;指事情沒有線索
面對一大堆的問題,他茫無頭緒不知如何處理。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二回:“本駐使與貴總長磋商,已經數次,遷延至一月有餘,仍然是茫無頭緒,莫非輕視敝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