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

寶特瓶

寶特瓶於1977年被用作飲料容器,當時適逢能源危機,人們正思索用什麼東西可以少用能源又可取代鐵罐、鋁罐、玻璃罐等耗能源的容器,而寶特瓶則具質輕、安全、節省能源且適於家庭使用之特性,所以於1978年在美國市場銷售後短期間內即風行全世界,普遍用於飲料、酒類及衛生用品等的包裝材料,因於1980年引進PET瓶后,即迅速取代玻璃容器成為飲料及醬油之主要包裝材料,尤其是礦泉水類。

用途


PET瓶由於不具毒性,且氣密性佳,不會產生絮狀物,經再生處理即為具經濟效益二次料,因其用途日趨廣泛,二次料供應國內外,亦有外銷大陸,可作為不織布纖維、拉鍊、填充材料等用途。
例如:保特瓶輾成碎片后,經過抽紗、織布程序,可做成”環保布”,具有耐磨、吸濕、透性佳,可以做為鞋子內里、鞋面、登山鞋、旅行箱….等等,另外,一般在家庭中或學校中,可使用回收寶特瓶,發揮創意,設計各式各樣的作品來,有:存錢筒、花盆、筆筒、燭台、水壺、水火箭、相框、童玩、杯架、觀察盒、信架、澆花器、環保樹、地震儀、水族箱、燈籠、樂器、餅乾模型、風鈴、過濾器…等等。

製備


寶特瓶
寶特瓶
寶特瓶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材料所製成的,俗稱PET,每當我們撿拾資源回收品時,總是以寶特瓶為主,其他回收品為輔,因為寶特瓶回收時價格最好算,但是其材質容易與PVC材質混淆。其特性分別如下:PET透明、堅韌,對二氧化碳具阻隔性,常被用於碳酸飲料的包裝,其最簡單的辨識法是無色、透明加色之後可成為淺綠、淺藍色或茶色,圓形寶特瓶底有一圓點,瓶身無接縫。
PVC圓形瓶的底部呈一直線,彎折時會有白痕出現,長期經日光照射後會變成鐵紅色,用火燃燒其邊緣時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
PET瓶輕便耐用,固然令人稱道,但其不自然分解的特性,使得長期使用會造成下水道排水口堵塞和大量垃圾堆積等問題,所以政府於1988年11月宣布實施,廢棄物執行強制回收,授權環保署針對特定項目的廢棄物執行強制回收,環保署旋於1988年6月宣布為加強回收寶特瓶的效率,實行廢寶特瓶回收清除的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