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

高等軍事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始建於1954年,是一所集空軍後勤與裝備指揮、技術、管理於一體,覆蓋軍事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高等軍事院校,肩負培養能打勝仗高素質新型空軍後勤與裝備保障人才的重要任務。

1954年10月,空軍勤務學院在山西太原組建成立,在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學院先後數易其名,經過了初建、重建、調整前進和快速發展四個階段。2003年12月更名為徐州空軍學院,2012年4月更名為空軍勤務學院,定位為學歷教育院校,主要承擔空軍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以及生長幹部和現職幹部的任職培訓,是全軍培訓規模較大的院校之一。

學院辦學環境宜人,校園坐落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兩漢”文化發源地——江蘇省徐州市市區,北依九里山古戰場,南臨隴海鐵路和黃河故道,佔地1300餘畝,院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雅,素有徐州市“北花園”之稱。

歷史沿革


1954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方勤務學校在山西省太原市建立。
1958年5月,遷至徐州市。
1960年8月,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學校。
1969年11月,因“文化大革命”停辦。
1977年11月,恢復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學校。
1986年6月9日,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進入高等軍事教育行列。
1992年8月,劃歸總後勤部建制領導,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管理技術學院。
1993年6月,重新劃歸空軍建制領導,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勤學院。
2004年5月25日,學院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徐州空軍學院,並定位為學歷教育院校。
2011年,更名為空軍勤務學院,並由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轉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學院專業設置涵蓋除醫療衛生以外空軍後勤系統所有專業和裝備系統的航空器材、航空四站和航空彈藥專業,形成了以軍事學為主,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為支撐,結構合理,空軍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其中,航空兵後勤組織指揮、航空軍需、航空兵軍交運輸、航空油料、機場工程、航空器材、航空四站、航空彈藥等專業特色鮮明,為空軍後勤和裝備保障系統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航空兵後勤組織指揮
航空軍需
航空兵軍交運輸
航空油料
機場工程
航空器材
航空四站
航空彈藥
學院的建設發展,始終凝結著上級首長的關心和厚愛。1994年4月,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親臨學院視察,勉勵學院要"發揚我軍光榮傳統,全面落實基層建設綱要,把空軍後勤學院辦好"。軍委、總部和空軍首長也先後到學院視察,對學院建設和人才培養給予了有力的指導和充分的肯定,為學院的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2007年12月,在總部、空軍、空后黨委、機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支持下,空軍勤務學院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軍隊院校本科教學工作評價,為學院長遠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空軍勤務學院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不斷把新時期空軍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人才質量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師資隊伍,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適應"多專業、多層次"和"指、管、技融合"教學需要的教員隊伍。
教授、副教授180餘人
博士生、碩士生導師80餘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人
全軍優秀教師13人
空軍級專家6人
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48人
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銀獎獲得者94人
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獲得者31人次
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8人

學科體系

學院是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全軍軍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首批試點院校,1989年開展研究生教育,現擁有4個學術學位授權學科和3個專業學位授權學科,其中,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軍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招收研究生,擁有3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2個。學院設有空后黨的創新理論學習研究中心、空軍後勤建設理論研究中心、空軍院校高新技術研究中心和空軍後勤新裝備培訓基地。
學術學位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1個會計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2個軍事後勤、軍事裝備

人才培養

空軍勤務學院吸收了大批地方優秀青年來院學習,畢業后,按照專業和培養目標,在全軍或空軍範圍內統一分配,已經成為空軍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人才成長的加油站。空軍後勤和裝備系統的航材、四站、軍械各類專業幹部90%以上畢業於該學院,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有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的基層模範指導員李洪傑,有"全國自強模範"、一等功臣楊梓雲,有中央軍委命名的"甘巴拉英雄雷達站"指導員陶宏,有"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一等功臣謝博聞等一批英模人物。一大批畢業學員已成長為軍師級以上領導幹部,為空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辦學特色
2005年4月和2007年9月,先後兩次由數十個國家組成的駐華武官團來學院參觀訪問,對學院特色辦學,人才建設和科研學術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58年的發展歷程中,學院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積澱形成了"戰場牽引課堂"的辦學理念、"使命、本領、榮譽"的院訓和"敬業、奉獻"、"礪志、精武"的教風學風。緊緊圍繞高素質空軍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人才培養,在歷史傳承中培育特色、發展特色、強化特色,逐步形成了理論教學,教育疏導,環境熏陶"三位一體"的思想教育工程;緊貼保障實際,緊貼裝備發展,緊貼實戰要求"三個緊貼"的教學改革工程;以及系統培養嚮應急培訓延伸,基地教學向巡迴教學延伸,自主培養向聯合培訓延伸的空軍航空兵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人才培養特色和"以新裝牽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教研互動機制,豐富了辦學特色內涵,深化了特色辦學實踐。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學院先後獲國家級、軍隊級教學成果獎5項;獲科技成果獎7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十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85項;獲軍事理論研究成果獎256項。

學術資源

為確保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學院投入巨資,建設了空軍多機種飛行保障模擬訓練場、空軍後勤裝備訓練中心、網訓中心等實驗、實習場所108個,輕武器射擊訓練場、戰術訓練場、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等訓練場地13個,現代化教室100多個。建有主幹速率千兆的園區網,信息資源總量達到15TB,圖書館面積9407平方米,藏書40餘萬冊。各類生活設施功能先進、配套完善。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辦學理念:戰場牽引課堂
院訓:使命、本領、榮譽
教風:敬業、奉獻
學風:礪志、精武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空軍勤務學院坐落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江蘇省徐州市,這是一個有著6000年燦爛文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它東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依齊魯。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縱橫交錯,堪稱樞紐。兩漢韻風,決戰淮海,蜚聲中外。半個世紀以來,空軍勤務學院肩負著新時期軍隊建設的使命與責任,如同一條生命不息的大動脈,先後把7萬餘名畢業生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空軍現代化建設中來,成為培養空軍作戰後勤和裝備保障人才的搖籃。
學院佔地面積1315畝,分新、老教學區和生活區,總建築面積32.9萬平方米。教學區滿目是景,處處入畫,建有彰顯學院辦學特色的飛機廣場、反映我軍光輝歷程和學院各專業特色的百米浮雕、反映學院辦學宗旨的文化長廊和標誌性雕塑、反映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代表的英模人物燈箱,形成了"文化中心區"、"教學訓練區"、"讀書休閑區"和"綠色園藝區"等功能各異的文化特色區域,營造了濃厚的軍校育人氛圍,激發了廣大官兵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透出了學院發展建設的盎然生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勤務學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張曉鍾
政治委員穆樹乾

知名校友


李洪傑楊梓雲
陶宏謝博聞

獲得榮譽


學院是全軍教學優秀單位、全軍軍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首批試點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