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擬鮋

波氏擬鮋

波氏擬鮋(學名:Scorpaenopsis possi)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鮋科擬鮋屬下的一個種。俗名博氏石狗公、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姜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為熱帶海水魚,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紅海、東非至法屬波里尼西亞海域,棲息深度1-40米,體長可達19.4厘米,棲息在珊瑚礁、岩石底質海域,生活習性不明。

英文俗名


Stone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3.05倍。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2.3-2.35倍,棘棱具明顯的鋸齒狀。眼小,頭長為眼徑之4.7-5.8倍(體形較大標本:4.45-5.0倍),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頭長為眼間距之5.8-7.1倍。口大,端位,斜裂,齶骨延伸至眼眶后側下方。頭長為吻部之2.95-3.2倍。眶下脊具4棘,第一棘位於淚骨上,短小,其角度較其他棘還直立。眼上棘及眼后棘不向側面延長。鼓棘位於1額外小棘(前鼓棘;pretympanicspine)之前且由1脊與眼后棘連結。眼間脊突起,延伸至枕骨凹陷處前方。眼眶下具凹陷,不深。鰓蓋棘不分岔。體大部分為櫛鱗;腹部、胸部與胸鰭前下緣為小圓鱗。眼上具觸角,但通常很小或消失,長度不超過眼后棘(幼魚觸角較明顯,與眼徑等長)。頦部具指狀皮瓣。側線上側位,斜直,後半部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側線縱鱗列:43-50。背鰭低矮,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通常第三至第四棘最長,具硬棘XII,軟條9;臀鰭具硬棘III,軟條5;胸鰭圓寬,無鰭條分離,軟條17-18;腹鰭胸位,延伸至肛門,具硬棘I,軟條5;體色多變,通常為灰褐色或褐紅色且帶斑駁雜斑。(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本種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環境,水深1-40m。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佈


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於紅海及東非至加羅林群島庫克群島,北至琉球群島。

漁業利用


除學術研究外,經濟價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