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閬(làng)中古城,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閬中古城“5A”景區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區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
閬中古城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閬中文廟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2月閬中市獲得“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稱號;2013年9月,閬中古城旅遊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20年11月18日,當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關注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新華聯閬中文旅”,或通過官微購票鏈接、OTA平台(同程、攜程、美團等)預約購票
自景區恢復營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含港澳台地區)持有醫務相關證件的醫生、護士、醫技人員、湖北籍遊客、現役軍人、記者憑有效證件,可享受不限次免費開放優惠政策,免費項目指免付景區首道門票。
閬中商周屬梁州。春秋屬充國。戰國後期,巴國滅充國並從江州遷都於閬中。
秦置閬中縣,隸屬於巴郡。漢閬中為巴西郡治,張飛鎮守7年。
東晉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西魏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
隋改閬中為閬內,為隆州治。大業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
唐仍名閬中,為隆州治。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
明末清初四川設臨時省會17年。順治時期,四川臨時省會設在閬中10餘年。
民國元年(1912年),在閬中設川北宣慰使署。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
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
1993年8月,閬中被列為省直轄市,由南充市代管。
2013年9月,閬中古城旅遊區被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閬中古城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東鄰儀隴、巴中,南接南部,西連劍閣,北毗蒼溪,距省會成都300公里。
閬中古城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度。年均溫度17℃。極端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4.6℃。常年無霜期290天,年均日照1379.8小時,年均降水量1033.9毫米。
閬中古城 | 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明代又稱雄威廟。桓侯祠為明清時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築群,佔地5000多平方米,規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後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築面積達2200平方米,為三國文化的一大勝跡。 |
閬中古城 | 五龍廟位於閬中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始建於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佔地4畝,建築面積100平方米。原有山門、戲樓、左右廂房及文昌閣等,“文革”被毀,現僅存元代文化遺址文昌閣,屬全木結構,其建築風格為布筒瓦覆蓋的單檐歇山式屋頂,面闊3間,檐柱側腳明顯,前檐下施六鋪作斗拱出雙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華拱左右各出斜拱,極為別緻。 |
閬中古城 | 永安寺位於水觀鎮東北5公里群山環抱的黃泥崗上,距閬中城約40公里。建於唐代,宋治平年間,元至正年間,明嘉靖年間,屢為培修。佔地4000平方米。佔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現存為元代和清代建築組成的古建築群,是一座重檐懸山式建築。寺中所有建築、藻飾、石雕、木雕、泥塑、繪畫六種技藝,均臻上乘,構成整體。 |
閬中古城 | 川北道貢院在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後殿和考生宿房組成。現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至今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後備人才的一種制度。清朝初年,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7年,在這裡共舉行鄉試四科。 |
閬中古城 | 滕王閣在閬中城北的玉台山,同南昌滕王閣一樣,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滕王元嬰建造。滕王於公元679年由壽州調隆州(閬中),嫌“衙役卑陋”,便在城中建“隆苑”(玄宗時改“閬苑”)又在玉台山建玉台觀和滕王亭,供其遊樂,杜甫有《滕王亭子二首》。滕王閣下台基上有唐代佛一座。塔身為上大下小長圓球體,正中開一船龕,內刻一佛結跏跌坐於蓮台。上裝塔剎,有石雕8力士舉剎身。剎身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 |
閬中古城 | 錦屏山系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於閬中古城南郊,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峰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吳道子曾以錦屏山為軸心,描繪三百里《嘉陵江山圖》,杜甫詩云“閬州城南天下稀”為之讚美。經千餘年裝點潤飾,錦屏更加絢麗多姿,素有“閬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其海拔480米,面積20多平方公里,東有狀元山,西有馬家山,北有牛家山,眾山相連形成閬中古城的天然屏障。 |
閬中古城 | 巴巴寺是伊斯蘭教嘎德耶教門穆斯林的聖地,位於閬中市城區東北郊蟠龍山南麓。巴巴寺,又名“久照亭”,巴巴,即阿拉伯語“祖先”之意。康熙年間,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穆斯林華哲·阿卜杜拉希在閬中傳授伊斯蘭教時,去世而安葬於此並建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巴巴寺由山門、照壁、牌坊、大殿、花廳、井亭和園林組成,為國內少有的伊斯蘭建築群。 |
閬中古城 | 東山園林位於閬中七里經濟開發區,與閬中主城區僅一江之隔。景區佔地面積200餘畝,現有國家級文物單位一處(唐代大佛),省級文物單位兩處(北宋狀元洞、明代白塔)。 |
閬中古城 | 落下閎故居(星座苑)閬中市古城核心保護區內,是為紀念世界傑出的古天文歷算學家、中國春節老人落下閎而復建的一座串珠式二進民居院落。座北朝南,佔地面積約400平方米,房屋16間,為木質穿斗結構,雕花門窗,青瓦屋面。2006年1月29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一)正式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瞻仰。 |
閬中古城 | 閬中大佛寺位於閬中東南,嘉陵江對岸的大像山麓,初名大像寺,宋時敕名永安禪,明代恢復舊名,俗稱大佛寺。寺院佔地6公頃,主要以大佛,即釋迦摩尼尊像為主要景點。據崖龕(kān)內壁刻記於唐元和四年(809)的《東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記》,此佛為何居士所刻。距今已有1100年歷史,是四川十大坐佛之一。明代復稱大像寺,亦稱大佛寺。 |
閬中古城 | 觀音寺原為唐代名剎開元寺修建於唐朝初期,取開國紀元之義。主要由天王殿、羅漢殿、大雄殿、松花井四部分組成。據史料記載,直到元明朝,它仍為閬中最大的寺廟。後來隨著時光流逝,開元寺遭到殘毀。公元1496年,壽王祜封藩保寧,在西城修建王府,將明初的觀音寺拆遷到開元寺舊址,重新進行修建。從而使觀音寺取代開元寺成為巴西最大的寺院。 |
閬中古城 | 老觀鎮地處閬中市東北部,距閬中市區45公里,省道302線穿境而過,是閬中東北部的中心鎮。老觀場鎮現有建設面積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2012年被省住建廳、文化廳等聯合評為“四川最具保護價值古城鎮”。老觀鎮俗稱川北“旱碼頭”,是古米倉道出川第一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制史有1500餘年(其中奉國縣建縣就達732年),有保存完善的4公頃古建築群和48處古遺跡,是“春節文化和川北燈戲”的發源地。 |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立於山環水繞的穴場吉地,其建築布局,也嚴格遵循風水穴法規劃布局。閬中山環水繞而擇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樓,以應風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內其餘街巷,均以中天樓為核心,以十字大街為主幹,層層展開,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無論東西、南北,多與遠山朝對,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為明清建築,歇山單檐式木質穿斗結構,鱗次櫛比,青瓦粉牆,雕花門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東朝西,以納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風聚氣。
•本源文化
閬中古城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路史》註:“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稱)之地。”華胥是伏羲的母親,伏羲的母親在閬中,由是閬中與甘肅成紀、河南陳州就構成了伏羲文化的鏈條。
•巴人文化
閬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國的最後一個國都定於閬中,秦末,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還可以從“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燈戲、儺戲、牛燈竹馬等流傳於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人遺風。
•風水文化
閬中古城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市選址是按照中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龍”、“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遊局制定的旅遊總體規劃中,已將其列為“中國風水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
•三國文化
閬中古城風景
•科舉文化
閬中古城科舉文化底蘊深厚。閬中在唐代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出了陳堯叟、陳堯咨二狀元,是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建於清代的貢院,坐落於閬中古城的學道街,順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臨時省會設於閬中,在此舉行四川省鄉試四科。據《保寧府志》、《閬中縣誌》列名,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被譽為四川的狀元、舉人之鄉。
•天文文化
閬中古城是中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落下閎就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曆》是中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曆法。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渾天說是我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學說。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東漢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也是閬中人;東漢的張道陵在閬中“雲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觀測天象,後來“飛升”於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陰陽風水學家在閬中觀測天象,後來同葬於閬中的天宮院,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
•宗教文化
閬中古城宗教文化源遠流長。自漢唐以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後傳入閬中,稍後,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教徒們在這裡建寺廟、修教堂,構成了閬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風景線。伊斯蘭教的聖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遺跡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閬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雲台觀、呂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觀音寺、永安寺、五龍廟、圓覺寺、千佛寺、長青寺、凈聖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民俗文化
閬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動人心魄的打錢棍,樸實酣暢的花燈戲、太平牛燈,風情萬種的剪紙、川北皮影,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閬中儺戲,深情優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抑揚頓挫的茶館評書等等,構成了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
•飲食文化
閬中古城飲食文化遠近聞名。久負盛名的保寧醋、白糖蒸饃、保寧壓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熱涼麵(牛肉涼麵)、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麵、川北涼粉、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
•紅色文化
閬中古城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揮下,轉戰閬中三年之久。全縣共有1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組織,紅軍撤離川陝蘇區時,有11000多人隨隊長征,其中女紅軍500餘人。據統計,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閬中籍紅軍戰士共7500多人,其中紅軍女戰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閬南縣委舊址、閬南縣蘇維埃舊址、保寧鎮紅軍石刻標語群、閬中紅軍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跡。
•古街巷
華光樓歷史街區
此後歷代王子皇孫,朝廷命官在羈留這塊"風水寶地"期間,也紛紛廣聘能工巧匠,或興土木以建府第,或擇佳處以修別殿,逐漸使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風貌。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街巷61條,而古院落數以千計,總面積2.1平方公里。
•古院落
古院落
•古窗花
玲瓏剔透,變化萬千的雕飾鏤刻,是閬中古建築的主要特徵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頭、門窗、門楣,大多有雕飾。這些雕刻圖案質樸,做工精細。
2012年6月,閬中古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2012年8月,閬中古城被評為“最受網友關注的十大人文新銳景區”。
2013年9月10日,國家旅遊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美麗四川·相約閬中”2013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在閬中古城開幕。
2013年9月13日,國家旅遊景區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閬中古城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3年10月,四川旅遊標準評定委員會批准閬中古城為“四川省首批省級旅遊度假區”。
2014年5月,閬中古城被四川省旅遊局評為“四川十大區、市、縣旅遊目的地”。
2014年11月,閬中古城與平遙古城、徽州古城和安居古城在中國四大古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研討會上締結為中國四大古城戰略聯盟。
2014年12月,閬中古城被評為“2014年度最具網路人氣旅遊景區”。
2015年10月,閬中古城加入中國“一帶一路”旅遊景區聯盟。
2015年11月,巴基斯坦國家電視台和黎明電視台聯合拍攝閬中古城旅遊紀錄片。
2015年12月,閬中古城入選“境外遊客最喜愛的四川旅遊線路”。
•保寧白糖蒸饃
保寧白糖蒸饃
保寧白糖蒸饃與一般糖蒸饃不同的是不用純鹼,在適當氣溫下自然培植酵素,既保持了面的清香,又因發酵而自發產生了純正曲香。所以,生產出來的蒸饃,色白如銀,酥散綿軟,鮮香回甜。過去加桂花計,還有淡淡桂花香味。熟食:香甜綿軟,久嚼不粘;冷食:酥散甜爽。
保寧白糖蒸饃耐貯耐運,久存不壞。炎季可放十天,冬季可存半年而不變質走味。即使堅硬如石,只需少許水浸泡,回籠再蒸,色、香、味、型與新鮮蒸饃無異。
•保寧壓酒
保寧壓酒
•保寧醋
保寧醋
保寧醋以純糧為料,名貴中藥為曲,“松華”井水為體,採用麩醋經典工藝和現代科技,經42道工序精釀而成.
自唐朝以來,宮廷御膳房即採用保寧醋烹飪膳食;1985年保寧醋進入中南海,成為國宴調味用品。隨著川菜廚師的廣泛應用,推動川菜得以傳播四海。因而有“川菜精靈,國醋保寧”之美譽,長期食用有益身體健康。
•張飛牛肉
張飛牛肉
張飛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遠近馳名,已有二百年歷史。民國時期在成都“勸業會”上曾被評為“上等食品”,自此聲譽更佳。亦曾在40年代獲得成都工業協會優質產品銀獎。因其外觀特徵為“表面墨黑內心紅亮”恰好和猛將張飛的形象相似,故稱“張飛牛肉”。1998年獲中商部優質產品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閬中古城 | 奉皇老玉米是老觀山區原生態自產的金黃玉米,等玉米苗自然枯黃后,折下玉米棒,乾燥,掰下完整玉米粒,經微粉技術加工,保留了玉米粒營養成分的完整性。老玉米是相對於鮮玉米而言,與普通玉米相比,含有更多粗纖維和較少可溶性糧份。 |
閬中古城 | 奉皇米豆腐是以優質奉國大米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幾千年來,一直是閬中百姓逢年過節善待親朋的必備佳肴,因漢武帝劉徹對其情有獨鍾而被當地百姓稱作“奉皇米豆腐”,它以精緻環保、味美價廉、綠色健康的優勢代代傳承,屬於閬中地域傳統美食。 |
閬中古城 | 紅油小籠包。小籠包子全國各地都有,但閬中城裡這種蘸著紅油吃的小籠包卻是別具地方特色,並且其味道也與外面的小籠包子有所不同。這種小籠包一律用竹籠蒸制,皮薄餡大,汁多味美,蘸上紅油吃味道更是一絕。 |
閬中古城 | 油香,又稱香香鍋或油餅,是一種又圓又厚的油炸麵餅。油香是回族人節日和慶典中必吃的一種傳統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習俗。特別是回族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香,並且還要饋贈鄰里鄉親。在回族民間還流傳著《古爾邦節炸油香》的歌謠。 |
閬中古城 | 錠子鍋盔不加鹼,不發酵,不加糖,全憑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圓燒餅,再經定型烘烤而成。看似堅硬,敲打可聞“噹噹”之聲。吃起來卻酥鬆可口。熱食時殼香脆;冷食時內酥軟,完全不同於一般燒餅或燒饃,且經久不壞,適於旅途攜帶。可存放五天,旅客以開水或麵湯伴食,清香回甜,餘味滿口。 |
閬中古城 | 油茶饊子。閬中街坊上的人,特別是一直居住在古城區里的人,早上起來,都習慣於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饊子”。其做法是先將白米打碎為細粉,放入鍋中加清水攪成稀漿糊狀,文火慢煮,加入少許糖汁,使之變為深黃色,便可起鍋入碗,謂之油茶。 |
閬中古城 | 閬中是川北涼粉的發源地之一,其品類繁多,佐料考究,採用優質豌豆去殼,用水浸泡,磨成細漿,然後過濾去渣,沉澱脫水,製成豆粉。再經加熱攪拌成糊狀,裝入盤中晾冷待用。吃時,切成薄片,加上精鹽、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醬油等,再淋上色彩鮮紅的辣椒油,即可食用。。 |
獲獎時間 | 所獲獎項 |
---|---|
1986年 | 閬中市被國務院批准公布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 |
2001年 | 閬中市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市。 |
2005年1月 | 國家旅遊局授予閬中市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2007年 | 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閬中市為“世界千年古縣”。 |
2008年5月 | 國家旅遊局通過其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批准閬中古城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2009年2月 | 中宣部、中國青年報社等評選並授予閬中市為“中國青年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 |
2009年 | 世界自助旅遊協會、國際旅遊促進會等聯合授予閬中市為“國際最佳旅遊度假勝地”。 |
2010年2月 |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閬中市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
2011年1月 | 國家旅遊局授予閬中市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2013年9月 | 國家旅遊局授予閬中古城景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2020年11月18日 | 當選“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
閬中古城一票通成人票:120元/人
閬中古城一票通半價票:60元/人(兒童、老人、學生)
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40元/人
閬中古城一票通
(1)5月1日-10月7日8:00至18:30
(2)10月8日-5月30日8:00至18:00
(3)三天內有效,每個景點僅限遊玩一次
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
(1)5月1日-10月7日8:30至18:00
(2)10月8日-5月30日8:00至17:30
● 飛機
● ● 全國各地➔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閬中古城
● ● 全國各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閬中古城
● ●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昆明➔南充機場➔閬中古城
● ● 北京、杭州、深圳➔廣元機場➔閬中古城
•火車
閬中站旅客列車時刻表及停靠站--自2016年5月15日執行,以票面信息為準 | ||||||||
方向 | 車次 | 車型 | 運行區段 | 始發時間 | 本站到 | 本站開 | 終到時刻 | 主要停靠站 |
上行 | K1552 | 快速 | 銀川-重慶 | 23:30 | 3:02 | 3:07 | 7:39 | 南部、南充北、重慶 |
K9372 | 快速 | 閬中-南充北 | 6:01 | ** | 6:01 | 6:57 | 南部、南充北 | |
K9432 | 快速 | 廣元-重慶北 | 7:23 | 8:35 | 8:39 | 12:01 | 南部、南充北、武勝、重慶北 | |
K9434 | 快速 | 廣元-成都東 | 8:32 | 9:47 | 9:52 | 13:36 | 南部、南充北、成都 | |
K9374 | 快速 | 廣元-南充北 | 11:50 | 13:06 | 13:11 | 14:07 | 南部、南充北 | |
D5132 | 動車組 | 廣元-重慶北 | 13:06 | 14:00 | 14:03 | 16:12 | 南部、南充北、武勝、合川 | |
K9438 | 快速 | 閬中-成都東 | 14:46 | ** | 14:46 | 18:01 | 南充北、成都東 | |
K9426 | 快速 | 閬中-重慶北 | 18:25 | ** | 18:25 | 21:40 | 南部、南充北、武勝 | |
D5134 | 動車組 | 閬中-重慶北 | 19:12 | ** | 19:12 | 21:20 | 南部、南充北、武勝、合川、重慶北 | |
K9376 | 快速 | 廣元-南充北 | 18:28 | 19:44 | 19:50 | 20:45 | 南部、南充北 | |
D5126 | 動車組 | 廣元-成都東 | 19:24 | 20:19 | 20:23 | 22:30 | 南部、成都 | |
T8872 | 特快 | 閬中-重慶北 | 20:45 | ** | 20:45 | 23:06 | 南充北、武勝、合川 | |
D5114 | 動車組 | 閬中-成都東 | 21:18 | ** | ** | 23:28 | 南部、遂寧、成都東 | |
下行 | K9371 | 快速 | 南充北-廣元 | 8:00 | 9:00 | 9:06 | 10:18 | 蒼溪、廣元 |
D5131 | 動車組 | 重慶北-廣元 | 9:10 | 11:19 | 11:21 | 12:16 | 蒼溪、廣元 | |
K9437 | 快速 | 成都東-閬中 | 10:02 | 14:05 | ** | 14:05 | ||
K9373 | 快速 | 南充北-廣元 | 15:10 | 16:10 | 16:16 | 17:28 | 蒼溪、廣元 | |
K9425 | 快速 | 重慶北-閬中 | 14:34 | 17:43 | ** | 17:43 | ||
D5125 | 動車組 | 成都東-廣元 | 15:16 | 17:58 | 18:00 | 18:54 | 蒼溪、廣元 | |
D5133 | 動車組 | 重慶北-閬中 | 16:35 | 18:51 | ** | 18:51 | ||
K1551 | 快速 | 重慶-銀川 | 15:32 | 19:49 | 20:22 | 22:19 | 蒼溪、廣元、陽平關、略陽、寶雞、隴縣、安口窯、固原、中衛、青銅峽、銀川 | |
T8871 | 特快 | 重慶北-閬中 | 17:42 | 20:12 | ** | 20:12 | ||
K9375 | 快速 | 南充北-閬中 | 21:45 | 22:45 | ** | 22:45 | ||
K9431 | 快速 | 重慶北-廣元 | 15:04 | 18:37 | 18:41 | 20:00 | 蒼溪、廣元 | |
D5113 | 動車組 | 成都東-閬中 | 18:41 | ** | ** | 20:56 | 南充北、南部、閬中 | |
註:自零點起排序 |
•長途客車
四川省內➔閬中古城
出發城市 | 始發站 | 終點站 | 發班時間 |
成都 | 梁家巷汽車站 | 閬中 | 6:50-18:30 |
成都 | 城北汽車站 | 閬中 | 9:20-11:30 |
南充 | 南充城北汽車站 | 閬中 | 6:10-19:50 |
廣元 | 上西長途汽車站 | 閬中 | 7:40-18:30 |
綿陽 | 富樂汽車站 | 閬中 | 7:30-9:50 |
廣安 | 廣安中心汽車站 | 閬中 | 14:00 |
巴中 | 巴中江北客運中心站 | 閬中 | 6:50-14:00 |
達州 | 達州南客站 | 閬中 | 10:00 |
重慶市➔閬中古城
出發城市 | 始發站 | 終點站 | 發班時間 |
重慶 | 菜園壩汽車站 | 閬中 | 7:10-20:00 |
重慶 | 龍頭寺汽車站 | 閬中 | 8:10-19:40 |
重慶 | 渝中長途汽車站 | 閬中 | 6:30-20:00 |
重慶 | 重慶沙坪壩汽車站 | 閬中 | 8:30(隔日) |
重慶 | 機場換乘中心 | 閬中 | 14:50 |
陝西省➔閬中古城
出發城市 | 始發站 | 終點站 | 發班時間 |
西安 | 西安城南客運站 | 閬中 | 11:30 |
(備註:景區內部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