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陽初

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

晏陽初(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17日),別名晏遇春,男,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

認為中國的大患是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民眾首先是農民,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並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的目的。

1990年1月17日於美國病逝,享年99歲。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13年-xx香港聖保羅書院(香港大學前身)
xx-1918年耶魯大學政治經濟學士
1919年-xx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碩士
1944~1945年美國錫拉丘茲大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23~1949年長期擔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總幹事。
1926年在河北定縣(今定州市)開始鄉村平民教育實驗。
1940年至1949年在重慶歇馬鎮創辦中國鄉村建設育才院(后名鄉村建設學院)任院長,組織開展華西鄉村建設實驗。
1950年離台灣赴美國。
晏陽初(右一)與愛因斯坦
晏陽初(右一)與愛因斯坦
50年代以後協助菲律賓、泰國、瓜地馬拉、哥倫比亞及迦納等國建立鄉村改造促進會。
60年代在菲律賓創辦國際鄉村改造學院,任院長及該院理事會主席。

個人生活


1921年9月23日與許雅麗結為伉儷。
晏陽初與妻子
晏陽初與妻子
1990年1月17日於美國病逝,享年99歲。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定縣的平民教育實踐為定縣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無形的財產,據1980年代的統計,定州(即定縣)是河北省內唯一一個無文盲縣。
1920年代晏陽初引入的良種棉花、蘋果、白楊等作物和引入培育的良種雞等仍然廣受當地農民的歡迎。
1970年代普遍中華農村的“赤腳醫生”以及相關的培養計劃,皆承襲自晏陽初在定縣的實驗內容。
1990年代後期在中國大陸部分農村推行的村官直選等政治體制改革的試點,也無不是在重複當年的定縣經驗。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在農村建設方面大量借鑒晏陽初的定縣經驗,農村的進步成為日後台灣經濟騰飛的重要基礎。
移民美國后,致力於向世界推廣他的鄉村教育理念,並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顧問。
著作
《平民教育概論》(1928年)
《農村運動的使命》(1935年)
《十年來的中國》(1937年)
《九十自述》(晏陽初口述,李又寧著,未完成)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1967年5月2日最高平民獎章“金心獎章”菲律賓總統馬科斯
1955年10月當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美國《展望》雜誌
1945年11月13日“榮譽公民”稱號美國舊金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