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河

武河

武河,屬中運河水系,上游為涑水,古稱五丈河,在進入蘭山區大嶺鎮后,於郭庄村分南北兩支,北涑河於臨沂城東北入沂河,南涑河經羅庄區入郯城境武河。武河流經羅庄區黃山鎮,在黃山鎮境內自東北流向西南流向蒼山縣庄塢鎮又向西南流入郯城縣境內最後流入江蘇省邳州市境內注入中運河。

形成變遷


武河主要流經山東省臨沂市,系清康熙年間為引沂濟運而開挖,1957年,為承泄江風口分洪閘分泄沂河洪水又進行了開挖。武河全長74公里,羅庄區境內流長5公里,江蘇邳州境內42公里,原是西高都街道辦事處、冊山街道辦事處與郯城縣的界河。陷泥河、南涑河、均流入武河。

水系構成


武河,屬中運河水系,上游為涑水,古稱五丈河。發源於費縣芍藥鄉魚鱗山北麓,在進入蘭山區大嶺鎮后,於郭庄村分南北兩支,北涑河於臨沂城東北入沂河,南涑河經羅庄區入郯城境武河。明清時期為引沂濟運,曾在郯城李庄鎮西沂河開江風口分沂河之水經武河南入中運河,因不能有效控制分洪量,致使數百年間臨郯邳廣大地區屢遭洪澇災害。1955年,山東省沂沭汶泗治淮指揮部於江風口建分洪閘,蘇魯兩省於武河下游修建行洪道,免除了沂河分洪武河漫流的災害。現武河水源主要來自沂河,自郯城縣李庄鎮王沙溝村北江風口分洪閘南行,至羅庄區黃墩村兩岸皆入郯城境,西南行經桃園、前黃山、蠍子山,至西山分為兩支,一支系主流,為邳蒼分洪道,西南行經東西永安至朱家莊西南耿墩入蒼山縣境,再到泇口匯入中運河;一支為老武河,於李家官莊南入蒼山縣境,經多福庄、吳庄、庄塢西南復入郯城縣境,至勝利鄉劉宅子仍南行,為郯城、蒼山界河,到郯城縣重坊鎮沙溝崖北入沙溝河,至江蘇邳州市溝上集西匯入城河。武河在郯城縣境河段長25公里,河床平均寬100米,流域面積147.84平方公里,系季節性河流。
武河上游原為南涑河(有上涑下武之說)。明、清兩代,為引沂濟運,開江風口分沂入於武河,南入中運河。此後,武河不僅匯南涑河來水,又為分沂濟運輸水。江風口成為武河的另一河源 1955年興建江風口分洪閘,1975年至1985 年開挖了邳蒼分洪道,將武河在郯城縣老屯村南攔腰截斷,上游南涑河水改入邳蒼分洪道,控制分泄入武河。1977年至1979年,蒼山縣按照淮委、省、地水利部門批示在武河邳蒼分洪道東岸(左岸)多福庄北建4孔1.5×2米的進水閘。原分洪200立方米/秒,根據蘇魯兩省協議,該閘平時引水灌溉,汛期控制最大進武河流量不超過84立方米/秒;上游邳蒼分洪道左岸進口堵閉。武河從此與上游南涑河斷絕關係。武河現起源於邳蒼分洪道左岸蒼山縣多福庄閘,西南行,在庄塢南左岸入郯城縣境,沿郯、蒼邊界西南行,至郯城沙溝崖村北改道入沙溝河,后入邳州市匯入城河。在境內長27.7公里,流域面積100方公里。

綜合治理


武河,源起郯城縣的江風口,流入江蘇省的邳州市。舊名鵝堵河,顧名思義,因其河道狹窄,鵝可阻流,故得此名。上游的陷泥河、南涑河尾水注入,每遇汛期,三河會流,必成洪澇。水災頻發,地蕪糧絕,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清朝康熙年間,朝廷曾與撥款,疏浚拓寬,引沂濟運,后稱武河。改革開放,春風浩蕩,沂蒙老區,百廢俱興。臨沂工業,發展迅猛,福兮禍伏,污染嚴重。昔時碧波蕩漾的武河,竟成了黑水橫溢的污水溝。環境惡化,生態失衡,草枯木稀,望水興嘆。候鳥遠離,魚鱉不生。
伴隨著大臨沂、美臨沂、新臨沂生態文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武河濕地治理勢在必行。為迎接國家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問題考核檢查,實現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臨沂市委、市政府把武河濕地建設這項重大的惠民工程列入了議事日程。2009年春天,臨沂武河濕地公園經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准立項。武河濕地對陷泥河、南涑河尾水進行深度凈化處理,維護淮河流域的水質安全,確保水質達標。治理后的武河水質大為改善。現在的武河已魚蝦成群飛鳥翔集,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