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電廠

智慧電廠

建設智慧電廠就是在智能發電的基礎上,通過發電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延伸,形成循環經濟,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承擔更多保護環境和服務社會的功能,不僅可以成為電廠參與市場經濟的資本,也是新時代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企業的要求。

產生背景


在由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減排中心與華北電力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主辦、中國電力雲平台承辦的“2018智慧電廠論壇(第二期)”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陸啟洲提出“發電廠應面向未來,使現有的各種發電方式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智能社會以及能源革命和創新。 ”

建設設想


建設智慧電廠是為了建立現代能源電力系統,實現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發電,其特點表現為生產過程可以自主優化,相關係統能夠採集、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智能地在線動態優化配置設備及其參數。

建設


“規劃智慧電廠建設,首先應該是實現數字化,夯實智慧電廠基礎。其次是智能化,在數字化基礎上,開展各業務專題的智能化升級。第三是全面智慧化,實現自學習、自優化、自診斷的信息物理深度融合系統。”大唐集團智慧能源事業部副經理舒暢在2020年全國智慧發電技術論壇上表示。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智能發電專委會秘書長牛玉廣看來,智能發電、智慧電廠是電站技術領域的最新方向,必然經歷由初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由局部應用到系統應用的歷程。
“智慧電廠建設的過程是企業管理向標準化、縱深化、精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企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研究院副總經理王文彬表示。
作為國內最早的智慧電廠建設者和實踐者,朗坤的智慧電廠解決方案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圍繞基建、生產運行、設備維護等構建了智能巡檢、智能診斷、智能燃料、智能倉儲、智慧經營等9個維度的智慧應用,實現了從‘規範管理’走向‘價值創造’,從向系統要‘效率’變革為向系統要‘效益’。”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眾多業內專家看來,智慧電廠建設的總體願景是,確定技術路線,建立發電廠智能化技術標準體系。重點突破智能安全、智能生產和智能經營方面的關鍵技術。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創新,推進不同電源產業發展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