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鐵人三項

新興綜合性運動競賽項目

女子鐵人三項運動(triathlon)是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屬於新興綜合性運動競賽項目。比賽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目按順序組成,運動員需要一鼓作氣賽完全程。2000年成為奧運會項目,2006年成為亞運會項目。

發展歷史


1973年的一天,一群體育官員聚集在夏威夷群島的一個酒吧里爭論:世界上究竟哪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最刺激,最具挑戰性,最能考驗人的意志和體能?有的說是橄欖球,有的說是渡海游泳,有的說是足球,還有的說是長距離自行車、登山、馬拉松等。他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最後,美國海軍准將約翰。克林斯提出:誰能在一天之內在波濤洶湧的大海游泳3.8公里,再環島騎自行車180公里,最後跑完42.195公里的馬拉松全程,誰就是真正的鐵人。於是第二天就有15人參加了這項新倡議的比賽,其中還有一名女性。最後有14個人比完了全程。於是一項挑戰自然、戰勝自我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就在這種充滿戲劇性、冒險性的情況下誕生了。人們把這項一次連續組合完成游泳、自行車和長跑,並在運動員體能、速度和技巧上提供挑戰的綜合性體育運動項目稱之為“鐵人三項”。後來,這個距離被規定為超長距離的比賽。是“鐵人三項”中最艱苦的一個距離。
奧運會鐵人三項比賽的距離是: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長跑10公里。這也是鐵人三項比賽的標準距離。
鐵人三項比賽首先進行的是游泳比賽,參賽的選手可以採用他們所喜歡的任何一種游泳姿勢,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選手都會採用自由泳的方式。無論男女,泳衣都必須有上身。在自行車路段,選手必須騎自行車完成。如果途中出現爆胎的情況,參賽選手必須帶著車子跑到換胎站換胎。由於長時間進行這個項目的訓練,選手們換胎的水平自然是沒的說。最後的跑步相對規則較少。但是必須穿鞋。由於鐵人三項的艱苦性,在一次超常距離的比賽中,美國的女選手朱麗。摩斯最後就是爬過終點的。

鐵人三項規則


游泳
游泳是三項賽的第一項,在悉尼奧運會上將設置一座浮橋,運動員們從浮橋上同時跳水出發。他們要沿著由浮標和繩索標誌出的三角形路線前進,如果有人超近道就會受到處罰。運動員可以用他們喜歡的任何姿勢游泳,但實際上所有的運動員都選擇自由泳。
自行車
從水裡上岸后,運動員要馬上轉入自行車的賽程。在自行車賽段中,整個賽程必須騎自行車完成。但是如果車胎出了問題,運動員可以帶車跑到換胎站換胎。一般來說,運動員必須自己換胎,但是悉尼奧運會專門訓練了人手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被分配在沿著賽道的6個換胎站里服務。直到1995年,奧運會都禁止自行車手藉助前面選手的氣流前進,因為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前面的選手是不公平的。騎手必須設想一個長10米、寬3米的長方形環繞在周圍,作為氣流區。他們不能讓自己的氣流區與其他運動員的重疊,除非要超車。但是執法機構發現要執行這一規則有極大的困難。所以1995年他們廢除了這條規則,讓騎手們自由的互相借風。但現實中騎手們中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約束著每一個人不去借風,任何人打破規矩很快就會失去別人的尊重。
徠長跑
長跑賽段最重要的規則就是運動員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完成全部比賽。這一條聽起來顯而易見,但是在一些令人難忘的鐵人三項比賽中,尤其是最艱苦的夏威夷鐵人三項賽中,有一次美國選手朱麗。摩斯最後就是爬過終點線的。這種情況不能在奧運會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