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不穩

步態不穩

步態不穩是一種步態異常,表現為行走不穩或動作不靈活,步行時雙腿間距寬,或不能走直線,忽左忽右,或步距短小,雙上肢無前後擺動,初走時緩慢,隨後愈來愈快。多由於中樞、錐體外系、小腦、下運動神經、肌肉等病變造成步態不穩。步態不穩是一種步態異常,表現為行走不穩或動作不靈活,步行時雙腿間距寬,或不能走直線,忽左忽右,或步距短小,雙上肢無前後擺動,初走時緩慢,隨後愈來愈快。多由於中樞、錐體外系、小腦、下運動神經、肌肉等病變造成步態不穩。

病因


● 1.神經、肌肉病變當脊髓、腦幹、前庭、小腦及大腦皮質病變導致上述反射不能協調完成或肌肉病變時即導致步態不穩。
● 2.其他如腰椎間盤突出、小兒高磷酸酶血症等。
● 常見於小腦病變、帕金森病、小兒腦性癱瘓、腰椎間盤突出、小兒高磷酸酶血症等。

檢查


● 1.實驗室檢查:血清酶學檢查可檢測血清鹼性磷酸酶是否升高,是診斷小兒高磷酸酶血症的主要檢查方法。
● 2.影像學檢查:
● ①X線了解有無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增生等退行性改變,顱板厚度和密度是否正常等,可輔助鑒別診斷小兒高磷酸酶血症、腰椎間盤突出。
● ②CT可初步顯示腦部病變。可清楚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態和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等情況,同時可顯示椎板及黃韌帶肥厚、小關節增生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改變,對診斷腰椎間盤突出有重要價值。
● ③磁共振成像可清楚顯示腦部病灶。可全面地觀察腰椎間盤組織病變,清晰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形態及其與硬膜囊、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的關係,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鑒別診斷


● 1.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腰椎側凸畸形等。可有皮膚感覺過敏、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等感覺障礙及肌力下降等。
● 2.小兒腦性癱瘓 受孕至嬰兒期由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姿勢異常和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如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等,各種姿勢異常,智力障礙,語言障礙,視聽覺障礙,生長發育障礙等。
● 3.小兒高磷酸酶血症 小兒高磷酸酶血症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骨痛、跛行或步態不穩、“X”形腿或“O”形腿、顱骨變形等。實驗室檢查鹼性磷酸酶顯著增高。

治療原則


● 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進行主動和被動的康復訓練。可應用夾板鞋或腿支撐,以保持站立和行走的準確路線。鼓勵患者堅持活動,安全起見,患者走路時一定要有人陪伴,尤其是在不熟悉或者地面不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