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濕葯

祛風濕葯

以祛除風寒濕邪、治療風濕痹證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1.性味:多為辛溫香燥 2.歸經:主入肝、腎,次入脾

簡介


● 英文名稱:Wind-dampness-dispelling Medicinal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古籍摘選


● 萆薢之功,長於祛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本草綱目》)

名詞解釋


● 以祛除風濕、解除痹痛為主要作用的一類藥物。

百科解讀


● 祛風濕葯能祛除風濕,用以治療風濕痹證,祛風濕藥味多辛苦,性有溫涼,能祛除滯留於肌肉、經絡、筋骨的風濕,另外有些葯還有散寒、活血、通絡、舒筋、止痛,或補肝腎、強筋骨等作用。祛風濕葯又可分為祛風濕散寒葯、祛風濕清熱葯、祛風濕強筋骨葯三類。

主治

● 適用於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痹證,症見關節疼痛、肢體麻木、頭身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等。
● 部分藥物還可用於腰膝酸軟、下肢萎弱等症。

祛風濕散寒葯

● 祛風濕散寒藥性味多為辛苦溫,以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為主要作用,適用於風寒濕痹證。
● 痹證中遊走不定者稱為行痹;痛勢較甚,痛有定處,遇寒加劇者稱為痛痹;關節酸痛、重著者稱為著痹。若配伍清熱葯,還可用於風濕熱痹。

祛風濕清熱葯

● 祛風濕清熱葯多為辛苦寒,以祛風除濕、清熱通絡為主要作用,適用於風濕熱痹。症見關節腫脹、灼熱疼痛、皮膚掀紅等。
● 若配伍散寒止痛藥,還可用於風寒濕痹。

祛風濕強筋骨葯

● 祛風濕強筋骨藥性溫或平,主入肝腎經,以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為主要作用。適用於風濕日久,肝腎虛損,損傷筋骨,腰膝酸軟,步履乏力等症。
● 因此本類藥物具有補益祛邪,標本兼顧的效果,風濕病經過基本治療后,可用祛風濕強筋骨藥物進行調理,以善其後。
● 祛風濕葯可製成酒劑服用,酒辛熱發散,行葯勢,可增強祛風濕葯的功效。祛風濕葯多辛香苦燥,易耗傷陰血,陰虛血虧者應慎用。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