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我們都是壞孩子的結果 展開
- 2013年楊杏主演中國愛情電影
- 喬炫軒歌曲
我們都是壞孩子
2013年楊杏主演中國愛情電影
《我們都是壞孩子》是由內地導演張洋執導,楊杏、夏筠妍、謝容兒、戚聖捷等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於2013年5月8日在中國各大網站付費上線。
影片講述女主角小艾和一群以叛逆為宗旨的90后藝校女生,在校園的追男的精彩生活。
女主角小艾(楊杏飾)和一群以叛逆為宗旨的90后藝校女生,在校園的追男精彩生活中,在青春期的情感迷失中,在介入社會的夜店狂野中,漸漸地迷 失在一步一步的墮落過程中,其中子怡(李艾佳飾),最後屈辱自殺,成了植物人,還有訊仔(謝容兒飾)與馬明亮(戚聖捷飾)為愛私奔,學校封閉而苦悶的生活,青春期少女的情感糾葛,叛逆放蕩的夜生活,類似種種,反映出當代青少年的苦悶與激情被放大的真實生活,以及90后的普遍心理。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楊杏 | 小艾 | |
謝容兒 | 迅仔 | |
金俊秀 | 花美男 | |
戚聖捷 | 馬明亮 | |
邢增婧 | 蕾蕾 | |
李艾佳 | 子怡 | |
夏筠妍 | angela | |
閆佩倫 | 山子 | |
孫曼玲 | baby | |
朱曉鵬 | 葉曉晨 | |
程志遠 | 紋身男 | |
雁子 | 御姐黃 | |
馬瑞霞 | 蘿莉媽 | |
周亞平 | 校長 | |
藤佳楠 | 舞蹈老師 | |
王思達 | Alex | |
周元心 | 師姐 | |
韓楊 | 小弟 | |
張研 | 大胸妹 | |
馬渝涵 | 眼睛妹 | |
肖天翔;許瑤; | 紋身男小弟 |
出品人 | 周亞平 |
製作人 | 周亞平 |
監製 | 張洋、勾亮、姚建疆、李罡 |
導演 | 張洋 |
副導演(助理) | 王彥鵬、Bok(新加坡)、張建博 |
編劇 | 袁琴、張洋 |
攝影 | 白井泉、Bok(新加坡) |
配樂 | 喜波 |
剪輯 | 江勇 |
道具 | 袁帥 |
選角導演 | 韋寒冰 |
配音導演 | 韋寒冰 |
美術設計 | 袁帥 |
服裝設計 | 王建華 |
燈光 | 王成磊 |
錄音 | 張博 |
劇務 | 小楊 |
場記 | 張萌 |
發行 | 廣西南寧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角色介紹
小艾
演員楊杏
女主角學生小艾。她和一群以叛逆為宗旨的90后藝校女生。在校園的追男精彩生活中,在青春期的情感迷失中,在介入社會的夜店狂野中,漸漸地迷失在一步一步的墮落。
子怡
演員李艾佳
訊仔、小艾的好友子怡,標新立異又叛逆的90后女生。最後屈辱自殺,成了植物人。
angela
演員夏筠妍
我行我素,放蕩不羈,不折不扣的壞孩子,經常混跡於夜店,搶好姐妹男友,卻不覺自己有錯,因為堅信“如果他真的愛你,誰又能搶得走呢”的觀念。
訊仔
演員謝容兒
處在青春叛逆中的90后少女,放蕩不羈卻敢愛敢恨,代表大多數90后的樣子。
類型 | 曲目 | 演唱 | 詞曲 | 編曲 | 錄音/混音/和聲設計 |
主題曲 | 《寂寞》 | 謝容兒 | 楊塵 | 夏英雄 | 王哲 |
插曲 | 《Sweet》 | 謝容兒 | 張鎧麟 | 白雙 | 王哲/張鎧麟 |
該劇的推廣分為預熱期、VOD點播集中推廣期、CPM分賬期三個階段,通過話題進行炒作,基於網路渠道進行整合營銷推廣。公關推廣方面,針對藝人、微電影、病毒視頻的軟文撰寫,覆蓋四大門戶網站及各大主流媒體;網路營銷方面,針對產品、微電影、藝人病毒視頻的話題、類事件炒作,覆蓋貓撲、天涯、百度貼吧等主流論壇;視頻推廣方面,針對新媒體劇、UGA、微電影等影視作品,以增加流量擴大受眾為目的,在視頻網站上進行位置推廣。
《我們都是壞孩子》由鳥人藝術、芭樂聯合出品,是導演張洋從MV轉型拍攝的第一部長片,於2013年5月8日全網上線,截至2014年6月,播放量已達4.43億次。
《我們都是壞孩子》給了新生代們獨立思考青春的機會,這個片子沒有批判,沒有誰對誰錯,對有可能導致錯的結果,錯也可能會誘發對的思考,不願作為一個批判者去看待社會發生的一些實際問題,作者把這些問題的思考留給了觀看者。該片敏感地抓住90后這個大群體,在影片中表現了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到底裡面的主人公的生活狀態,精神世界,壞孩子是一部成功的教育大片,先是羅列一些讓年輕人覺得特別嗨的生活方式,非常的瘋狂開心,後來話鋒一轉告訴大家如果按照自己的個性和瘋狂的生活方式就會有很不好的事情發生,而且會非常嚴重,在觀影的大量微博動情人群中大量的90后亦哭亦笑,非常觸動地發出:如果給我選擇,我一定選擇不要變壞,因為代價太大的感慨。 (新華網評)
影片觸底90后真實情感生活,片中90后非主流的兩性論成為影片最具爭議性話題,成長、迷茫、抽煙、打架等一幕幕鏡頭更是衍生出別樣的心酸。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后回過頭再看,一切才變得清晰可見,才有意義。痛苦也好,美好也罷,不過是以青春的名義獻給90后的回憶。這是一部看到最後才會反思反省的青春片,不打“致青春”的70后牌,不打“那些年”的80后牌,打的是“壞孩子”的90后牌。 (影評人:張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