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強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馬立強,1979年1月出生,男,回族,寧夏吳忠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訪問學者,中國礦業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徠現為中國礦業大學礦業工程學院教授。

人物經歷


1997年考入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系學習;
20徠01年本科畢業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2004年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7年獲工學博士學位。

主要貢獻


參加工作以來,主要從事開採方法、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保水開採/綠色開採以及難採煤層開採等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與企業聯合攻關項目30餘項。
出版專著3部,主編教材2部,參編試驗教材1部,參編《煤礦總工程師技術手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論文被SCI/EI共收錄20餘篇。目前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項目、江蘇省優勢學科專題建設子課題,以及多項煤礦企業橫向科研攻關項目。作為骨幹研究人員,正在參與進行“863”計劃項目,“211”建設項目等課題。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淺埋煤層長壁工作面保水開採機理及其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
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項目子課題,煤岩體在線測溫系統(項目負責人)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創新項目,采動覆岩導水通道分佈特徵及其控制研究(項目負責人)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薄基岩淺埋煤層采動覆岩導水通道分佈特徵(項目負責人)
代表性企業聯合攻關項目: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近距煤層半煤岩巷道快速掘進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綜放面預掘巷道掏矸助采快速過斷層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15#煤巷道底鼓機理和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煤柱綜放回收工作面巷道支護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複合頂板煤層大傾角超長綜采面開採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大斷面煤巷支護理論研究及參數優化(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複雜地質條件下大傾角大采高綜采技術(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提高潞安下組煤塊煤率的工藝及系統保障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深井巷道複雜條件下綜合機械化快速掘進成套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地質構造複雜盤區巷道圍岩支護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沿空掘巷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煤柱分佈應力與合理煤柱寬度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生建煤委託項目,某生建煤礦採區設計(項目負責人)
某煤礦委託項目,殘留薄煤層復采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盤區優化布置及集約化生產模式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礦業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大傾角煤層綜采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
某集團公司科技計劃項目,14層煤掘進裸體巷道最大安全寬度論證(項目負責人)
主要論著
馬立強,張東升,屠世浩 著. 礦山技術經濟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張東升,馬立強,茅獻彪 著。綜放 (采) 大斷面原位沿空留巷技術,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
馬立強,張東升 著. 淺埋煤層長壁工作面保水開採機理及其應用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3
《龍固深部特大型礦井建設與生產技術》,參著
《採礦新技術》,著
《非煤固體礦床地下開採技術》,編著
《岩層控制的實驗方法與實測技術》,參編
《煤礦總工程師技術手冊》參編
代表性論文
厚煤層巷內預置充填帶無煤柱開採技術(第1作者)
綜放巷內充填沿空留巷工業試驗(第1作者)
綜放巷內充填原位沿空留巷充填體支護阻力研究(第1作者)
煤礦井下矸石置換煤炭清潔生產技術(第1作者)
綜放巷內充填原位沿空留巷技術(第1作者)
隔水層裂隙演變機理與過程(第1作者)
淺埋煤層采動覆岩導水通道分佈特徵的試驗研究(第1作者)
FLAC3D模擬采動岩體滲流規律(第1作者)
薄基岩淺埋煤層保水開採技術研究(第1作者)
深井大斷面岩巷快速掘進機械化作業線配置(第1作者)
特厚堅硬岩層組下保水採煤技術(第1作者)
平四礦近距煤層上行開採研究(第1作者)
近距離煤層群上行開採可行性研究與工程應用(第1作者)
利用資源衰竭性礦井建設礦業類實習基地(第1作者)
孔庄煤礦水采工藝評價(第1作者)
Technology of groundwater reservoir construction in goafs of shallow coalfields(第1作者)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Dynamic Water Cranny in Overlying Strata by Solid-Liquid Coupling with 3DEC(第1作者)
Study on deep shaft roadway fully-mechanized fast drivage packaging technology in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第1作者)
Support design and strata control of coal face with deep dip angle and large mining height(第1作者)
Practice and adaptable conditions classification of aquifer-protective mining in longwall coalface for shallow seam with thin bedrock(第1作者)
部分專利
一種淺埋煤層長壁工作面保水開採方法
一種薄基岩淺埋煤層長壁工作面保水開採適用條件分類方法
保水採煤流固耦合三維物理模擬試驗架
一種矸石充填薄煤層掘巷方法
一種區段無煤柱開採方法
一種大傾角工作面倒架扶架方法
一種綜采工作面回撤多餘液壓支架方法
一種房式採煤法遺留的不規則獃滯煤柱回收方法
一種房式採煤法遺留的獃滯煤柱回收方法
一種鋼管鋼絲繩巷幫錨桿
塑鋼鋼絲繩錨桿
一種斗式膠帶順送機

獲獎記錄


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排名第9
龍固特大型千米深井生產技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省部級),排名第5
深井巷道複雜條件下綜合機械化快速掘進成套技術研究,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排名第4
深井複雜條件大斷面岩巷機械化快速掘進成套技術研究,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排名第4
大傾角大采高綜采及矸石置換煤炭成套技術研究,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排名第6
高瓦斯易自燃綜采工作面原位沿空留巷Y型通風及採空區防滅火技術開發與應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排名第2
平頂山平煤集團公司四礦近距離煤層群上行開採的研究與應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排名第6
張小樓深井高應力破碎圍岩回採巷道圍岩控制技術研究,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排名第9
運河煤礦孤島綜放工作面安全保障綜合技術研究,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省部級),排名第9
其他榮譽獎勵:
綜放沿空留巷圍岩控制機理研究與應用,江蘇省百篇優秀碩士論文(省級)
西北沖溝發育礦區淺埋煤層覆岩移動特徵及其穩定性分析,2010年江蘇省優秀團隊畢業設計獎(省級)
在校學習期間曾獲“IET教育基金優秀大學生獎”、“江蘇省三好學生”、“董事會”獎學金、“朗艾道”獎學金、校優特等獎學金、校優秀學生標兵及校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獎勵,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江蘇省百篇優秀碩士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獲“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資助。
獲中國礦業大學首批青年教師“啟航”計劃資助,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中國礦業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6項(排名第1);
2008年“教職工考核優秀”
2009年“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2011年“優秀班主任”
2014年獲得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青年科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