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紐斯事件

維爾紐斯事件

維爾紐徠斯事件,是1991年1月在立陶宛維爾紐斯發生的一次事件。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從蘇聯獨立,恢復立陶宛共和國,1991年1月9日蘇聯派軍隊前往干預,1月13日蘇軍進攻廣播電視大樓和電視塔時有14人被打死。

事件背景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定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立陶宛被劃歸蘇聯,隨後蘇軍開進立陶宛。二戰時,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44年蘇軍再度佔領立陶宛,隨即被併入蘇聯。
20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推行的“改革”和“公開性”以及國際局勢的變化,波羅的海三國潛藏的獨立意識不斷發酵和增強。1990年3月,在立陶宛最高蘇維埃選舉中,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領導的民族主義組織“薩尤基斯”(立陶宛語:Sajūdis,“爭取改革社會運動”)取得勝利,他也順利當選為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主席。3月11日,立陶宛議會通過了《關於恢復立陶宛國家獨立地位的宣言》,將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立陶宛共和國,蘇聯憲法在立陶宛境內的效力被終止。戈爾巴喬夫和蘇聯最高蘇維埃否決了立陶宛的這個決議,此後雙方矛盾愈演愈烈。
3月18日至28日,包括空降兵、傘兵、裝甲兵、內務部特種部隊在內的蘇軍,在以蘇陸軍總司令瓦連尼科夫大將的統一指揮下,控制了立陶宛首都黨政機關的辦公大樓,並且開始收繳立陶宛人手中非法擁有的武器。到4月18日,蘇聯完全切斷對立陶宛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6月29日,蘇聯部分取消了對立陶宛的制裁。7月17日,本來已經在聯盟的強大壓力下放棄組建自己軍隊的立陶宛,重又宣布成立自己的武裝部隊。

事件經過


1991年1月11日,有群眾在立陶宛最高蘇維埃大樓前舉行抗議集會,和“薩尤基斯”、“立陶宛自由聯盟”、國土保衛局人員發生衝突。蘇軍隨後佔領了立陶宛國土保衛局大樓、新聞大樓。同日,“救國委員會”在維爾紐斯宣布成立。1月12日,立陶宛議會通過《關於保衛立陶宛共和國的措施》的決議,要求“如果發生襲擊重要國家目標的行為,無論襲擊者是誰,都要給予反擊。”立陶宛電台和電視台晝夜不停地號召人們抵抗侵略。“救國委員會”向駐立陶宛的維爾紐斯衛戍區和波羅的海軍區求援。1月12日(周六),蘇軍佔領了維爾紐斯電話局。13日凌晨,克格勃特種部隊佔領了立陶宛電視大樓。1月12日夜至13日晨,據說有14名立陶宛人死亡。13日晨,蘇軍撤回駐地。
另一種說法是,示威者和蘇軍的行動是有計劃的。蘇聯國內的強硬派試圖利用海灣戰爭(聯合國要求薩達姆撤離科威特的最後期限定在1月15日)美國和西方國家注意力轉移的時機打擊分離勢力,維護聯盟。

事件結果


維爾紐斯事件后,1月13日,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發表聲明,表明了美國的立場,呼籲蘇聯領導人停止使用武力。布希沒有提到明確的制裁措施。
1月14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開會討論立陶宛的局勢。國防部長亞佐夫的話模稜兩可,他對議員們說:“維爾紐斯衛戍區警備司令(弗拉基米爾·烏斯霍普契克少將)並不是按照莫斯科的命令行事的,但他做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許可權內。”而戈爾巴喬夫在講話中“只是重複那些不用他說大家都已經知道的東西”。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休會期間,戈爾巴喬夫對記者表示:“我是凌晨才得知出事的。發生悲劇的消息對所有的人都是個意外。”在維爾紐斯事件后,戈爾巴喬夫已經下了死命令,“堅決反對使用武力”。
2月9日,立陶宛舉行了全民公決,90.4%的公民投票支持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