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單車少年的結果 展開
- 達內兄弟執導電影
- 細野不二彥創作漫畫
單車少年
達內兄弟執導電影
《單車少年》是由Diaphana Films公司發行,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執導,西西·迪·法蘭絲、托馬斯·多雷等聯袂主演的法國劇情片。該片於2011年5月18日在法國上映。
徠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個被生父拋棄在孤兒院的11歲男孩西里爾誤入歧途,在薩曼莎的關懷下又迷途知返的成長故事。
合併圖冊
角色 | 演員 |
西里爾 | 托馬斯·多雷 |
薩曼莎 | 西西·迪·法蘭絲 |
韋斯 | Egon Di Mateo |
蓋伊 | 傑瑞米·雷乃 |
Le libraire | 法布里齊奧·羅吉恩 |
Le patron du bar | 奧利弗·古爾邁 |
Educateur | Batiste Sornin |
L'instituteur | Carl Jadot |
Logan | Romain Clavareau |
Brian | Charles Monnoyer |
Nabil | Jasser Jaafari |
Gilles | Laurent Caron |
Nadine | Selma Alaoui |
製作人 |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Bernadette Meunier、Stefano Massenzi |
監製 | 丹尼斯弗賴德 |
導演 |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
副導演(助理) | Jean-François Ravagnan、Caroline Tambour、Kevin Dardenne |
編劇 |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
攝影 | 阿蘭·馬庫恩 |
服裝設計 | Maira Ramedhan Lévy |
單車少年[達內兄弟執導電影] | 西里爾 演員 托馬斯·多雷 西里爾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11歲時被父親寄養在福利院,苦等父親不來的西里爾失去了耐心,他多次從福利院偷偷跑回原來的住所,都被抓了回去。逐漸叛逆的西里爾因交友不慎,認識了街頭小混混,成為搶劫犯的幫凶。後來,在薩曼莎的關心下,他迷途知返。 |
單車少年[達內兄弟執導電影] | 薩曼莎 演員 西西·迪·法蘭絲 薩曼莎是一個熱心腸的理髮師,一次偶遇,她認識了西里爾,並幫他買回了之前父親送給他的自行車。面對西里爾的無理取鬧和叛逆,她耐心教導,幫助他渡過難關。她經常和西里爾嘻戲,對他講一些人生道理,並積極幫助他和父親和好。 |
單車少年[達內兄弟執導電影] | 蓋伊 演員 傑瑞米·雷乃 蓋伊是西里爾的不稱職的父親。他不懂如何當一個父親,也不想承擔壓力,便將西里爾遺棄在福利院里。對於西里爾的找尋,他總是視而不見。當他發現西里爾給他的錢是偷來的時,因為怕惹事,他拒收了錢並表示不想再見到西里爾。之後,在薩曼莎的調解下,父子的關係有所改善。 |
韋斯 演員 Egon Di Mateo 韋斯是街頭小混混。他利用了西里爾把他當朋友肝膽相照的天真想法,指使西里爾,用木棒將一位成年人打昏,然後搶其錢財。得手后,他用錢打發走西里爾,並試圖和這件搶劫事件脫離關係。 |
電影節、頒獎典禮 | 屆次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人、獲獎影片 | 結果 |
---|---|---|---|---|---|
戛納電影節 | 第64屆 | 2011 | 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 | 讓-皮埃爾·達內、呂克·達內 | 獲獎 |
金棕櫚獎 | 提名 | ||||
歐洲電影獎 | 第24屆 | 最佳編劇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提名 | ||||
最佳影片 | 讓-皮埃爾·達內、Andrea Occhipinti、Denis Freyd、呂克·達內 | ||||
最佳女演員 | 西西·迪·法蘭絲 | ||||
美國金球獎 | 第69屆 | 2012 |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 《單車少年》 | |
法國凱撒獎 | 第37屆 | 最佳外國電影 | 呂克·達內、讓-皮埃爾·達內 | ||
北京國際電影節 | 第2屆 | 展映單元 | 《單車少年》 |
主創公司 | |
製作公司 | 1、Wild Bunch(法國) 2、Les Films du Fleuve(法國) 3、Archipel 35(法國) 4、Lucky Red(義大利) 5、France 2 Cinema(法國) 6、RTBF(比利時) 7、Belgacom TV 8、CNC(法國) 9、Eurimages(法國) 10、法國第4電視台(法國) |
---|---|
發行公司 | 1、Diaphana Films(法國) 2、Mozinet(匈牙利) 3、Sundance Selects(美國) 4、Cineart(比利時) 5、Cineart(荷蘭) 6、Seven Films(希臘) |
上映信息 |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法國 | 2011年5月15日(戛納電影節) |
比利時、法國、義大利 | 2011年5月18日 |
德國 | 2011年6月25日(慕尼黑國際電影節) |
捷克共和國 | 2011年7月4日(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荷蘭 | 2011年7月21日 |
挪威 | 2011年8月5日 |
加拿大 | 2011年9月13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匈牙利 | 2011年9月22日 |
美國 | 2011年10月6日(紐約電影節) |
韓國 | 2011年10月9日(釜山國際電影節) |
墨西哥 | 2011年10月15日(莫雷利亞國際電影節) |
巴西 | 2011年10月21日(聖保羅國際電影節) |
西班牙 | 2011年10月24日(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 |
西班牙 | 2011年10月28日 |
荷蘭 | 2011年11月2日(阿姆斯特丹電影周) |
希臘 | 2011年11月6日(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波蘭 | 2011年11月11日 |
墨西哥 | 2011年11月12日(國際電影展覽會) |
瑞典 | 2011年11月12日(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
巴西 | 2011年11月18日 |
希臘 | 2011年12月1日 |
土耳其 | 2011年12月16日 |
葡萄牙 | 2011年12月12日 |
瑞典 | 2012年1月13日 |
韓國 | 2012年1月19日 |
以色列 | 2012年1月26日 |
德國 | 2012年2月9日 |
英國 | 2012年2月17日(格拉斯哥電影節) |
加拿大 | 2012年3月3日(潛水員電影院電影節) |
塞爾維亞 | 2012年3月3日(貝爾格萊德電影節) |
羅馬尼亞 | 2012年3月9日 |
澳大利亞 | 2012年3月15日 |
美國 | 2012年3月16日(限定) |
中國香港、俄羅斯 | 2012年3月22日 |
英國、愛爾蘭 | 2012年3月23日 |
日本 | 2012年3月31日 |
丹麥 | 2012年4月26日 |
紐西蘭 | 2012年5月10日 |
斯洛維尼亞 | 2012年6月20日 |
阿根廷、奧地利 | 2012年7月5日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2012年8月9日 |
烏拉圭 | 2012年8月10日 |
塞爾維亞 | 2012年8月23日(貝爾格萊德)(首映) |
荷蘭 | 2014年9月16日(電影濱海電影節) |
瑞典 | 2017年1月29日(哥德堡電影節) |
從敘事的風格來說,該片沒有過於戲劇化的情節,基本只是生活場景的複述,並沒有起承轉折地講故事,賦予所有事物因果聯繫,而是平鋪直敘畫一些連環畫,恬淡得有如清水。觀望者飲之無味,歷練者嘗之甘甜。(搜狐娛樂 評)
電徠影故事簡單,畫面十分明亮,整個拍攝十分自然主義,但人物心理變化和情節進展則充滿懸念。(網易娛樂 評)
《單車少年》是一部簡單溫情的電影,不用巨額花費拍攝,也不用好萊塢大名星,不講國家政治大事,也沒有傳奇和大場面,但是這些隨處可見的生活場面,被達內兄弟調動到一個特殊背景下,便被賦予了格外意義,看似平靜的細節背後,始終張力十足,暗流澎湃。影片不做任何暗示,不帶任何關聯和因果,將過去發生的一切和未來的可能,都留給觀眾的無限想像力。(新浪娛樂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