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獎

戈雅獎

戈雅獎(Goya Awards)是由西班牙藝術與電影科學學院頒發的年度電影獎,以西班牙藝術大師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名字命名,於1987年首次頒發,目前包括28個常規獎項與一項終身榮譽獎。獲獎者可以得到一座戈雅的半身銅像。頒獎典禮彙集了西班牙影壇一年來的所有重量級影片,被稱為西班牙“奧斯卡”。

基本概況


歷屆西班牙電影戈雅獎回顧
第1屆戈雅獎第2屆戈雅獎第3屆戈雅獎第4屆戈雅獎第5屆戈雅獎
第6屆戈雅獎第7屆戈雅獎第8屆戈雅獎第9屆戈雅獎第10屆戈雅獎
第11屆戈雅獎第12屆戈雅獎第13屆戈雅獎第14屆戈雅獎第15屆戈雅獎
第16屆戈雅獎第17屆戈雅獎第18屆戈雅獎第19屆戈雅獎第20屆戈雅獎
第21屆戈雅獎第22屆戈雅獎第23屆戈雅獎第24屆戈雅獎第25屆戈雅獎
第26屆戈雅獎第27屆戈雅獎第28屆戈雅獎第29屆戈雅獎第30屆戈雅獎
第31屆戈雅獎第32屆戈雅獎第33屆戈雅獎第34屆戈雅獎

獲獎名單


第01屆1987年

最佳影片:《無目的的旅行》
最佳男演員:費爾南多·費爾南·戈麥斯《Mambrú se fue a la guerra》
最佳女演員:安帕羅·里維列斯《房子問題》
最佳男配角:Miguel Rellán《Tata mía》
最佳女配角:薇諾妮卡·福克《覺醒之年》
最佳導演:費爾南多·費爾南·戈麥斯《無目的的旅行》
最佳劇本:費爾南多·費爾南·戈麥斯《無目的的旅行》
最佳攝影:Teodoro Escamilla《戀愛魔術師》
最佳服裝設計:Gerardo Vera《戀愛魔術師》
最佳音效:Bernardo Menz,Enrique Molinero《Werther》
最佳剪輯:Eduardo Biurrun《The Last of Philip Banter》
最佳原創配樂:《半邊天》
最佳西班牙語外國電影:卡洛斯·索林《國王和電影》
最佳製作設計:菲力克斯·穆爾西亞《Dragon Rapide》
最佳化妝:Fernando Florido《Dragon Rapide》
榮譽戈雅獎:José F. Aguayo

第23屆2009年

最佳影片:《卡米諾》
最佳導演:哈維爾·費舍《卡米諾》
最佳新人導演:聖地亞哥·贊努《半邊身體的神奇》
最佳原創劇本:哈維爾·費舍《卡米諾》
最佳改編劇本:拉斐爾·阿克那、喬塞·路斯·奎爾達《盲目的向日葵》
最佳男主角: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切·格瓦拉:阿根廷》
最佳女主角:卡門·伊萊亞斯《卡米諾》
最佳男配角:Jordi Dauder《卡米諾》
最佳女配角:佩內洛普·克魯茲《午夜巴塞羅那》
最佳男新人:胡安·曼努埃爾·蒙蒂利《半邊身體的神奇》
最佳女新人:妮莉亞·卡馬喬《卡米諾》
最佳突破獎男演員:Juan Manuel Montilla《Langui》
最佳突破獎女演員:妮莉亞·卡馬喬《卡米諾》
最佳原創音樂:洛克·巴紐斯《牛津謀殺案》
最佳原創歌曲:《A Tientas》-《半邊身體的神奇》
最佳製片設計:羅莎·羅梅羅《牛津謀殺案》
最佳剪輯:亞利桑德羅·拉扎羅《牛津謀殺案》
最佳攝影:帕克·非穆尼亞《不過是步行》
最佳藝術指導:安特斯頓·戈麥斯《切·格瓦拉:阿根廷》
最佳服裝:拉拉·休伊特《格列柯傳》
最佳化妝和髮型:何塞·昆特格拉斯、涅韋斯·桑切斯《艾斯特里亞爾陰謀》
最佳音效:丹尼爾·德拉耶斯、豪爾赫·馬林、馬蒂·里維拉《3 Days》
最佳特技:《Mortadelo and Filemon: Mission Save the Earth》
最佳動畫片:《El Lince perdido》
最佳紀錄片:《Bucarest, la memoria perdida》
最佳劇情短片:《Miente》
最佳動畫短片:《La Increible Historia del Hombre sin Sombra》
最佳紀錄短片:《Heroes. You don't need wings to fly》
終身成就獎:赫蘇斯·弗朗哥(Jesús Franco)
最佳歐洲電影獎《四月三周兩天》
最佳西班牙語外國片:Andrés Wood《美好人生》

第24屆 2010年

最佳影片:《牢里牢外》
最佳導演:《牢里牢外》
最佳劇本獎:《城市廣場》
最佳男主角:路易斯·托薩爾《牢里牢外》
最佳女主角:勞拉·杜埃尼亞斯《我也一樣》
最佳西語片獎:《眼中的秘密》

第25屆2011年

最佳影片:《黑色麵包》
最佳導演:奧古斯汀·維拉羅伽《黑色麵包》
最佳新人導演:David Pinillos《好胃口》
最佳男主角:賈維爾·巴爾登《美錯》
最佳女主角:諾拉·納瓦斯《黑色麵包》
最佳男配角:Karra Elejalde《雨水危機》
最佳女配角:拉婭·瑪茹爾《黑色麵包》
最佳男新人:Francesc Colomer《黑色麵包》
最佳女新人:Marina Comas《黑色麵包》
最佳原創劇本:克里斯·斯帕林《活埋》
最佳改編劇本:奧古斯汀·維拉羅伽《黑色麵包》
最佳攝影:Antonio Riestra《黑色麵包》
最佳藝術指導:Ana Alvargonzález《黑色麵包》
最佳動畫片:《奇可和麗塔》(Chico &Rita)
最佳紀錄片:《自行車,湯匙,蘋果》(Bicicleta, cuchara, manzana)
最佳拉丁電影:《魚的生活》(智利,La vida de los peces)
最佳歐洲影片獎:《國王的演講》

第26屆2012年

最佳影片:《不得安身》
最佳導演:安立奎·烏比祖《不得安身》
最佳新導演:凱克·麥羅《伊娃》
最佳男主角:何塞·卡羅納多《不得安身》
最佳女主角:埃琳納·安娜亞《吾棲之膚》
最佳男配角:Lluis Homar《伊娃》
最佳女配角:Ana Wagener《沉睡的聲音》
新人男演員:揚·科奈特《吾棲之膚》
新人女演員:瑪利亞·萊昂《沉睡的聲音》
最佳原著劇本:安立奎·烏比祖、Michel Gaztambide《不得安身》
最佳改編劇本:Angel de la Cruz、伊戈納西奧·費雷拉斯、Paco Roca、Rosanna Cecchini《皺紋》
最佳配樂:《吾棲之膚》
最佳製片:Andres Santana《黑荊棘》
最佳攝影:《黑荊棘》
最佳剪輯:《不得安身》
最佳藝術指導:《黑荊棘》
最佳服裝設計《黑荊棘》
最佳化妝:《吾棲之膚》
最佳錄音:《不得安身》
最佳特效:《伊娃》
最佳動畫片:《皺紋》
最佳紀錄片:《Escuchando al juez Garzon》
最佳拉美電影:《中式外賣》
最佳歐洲電影:《藝術家》(法國)

第27屆2013年

最佳影片:《白雪公主》
最佳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海嘯奇迹》
最佳男主角:何塞·薩科利斯坦《後會有期》
最佳女主角:瑪麗貝爾·瓦度《白雪公主》
最佳男配角:胡利安·比亞格蘭《第七組》
最佳女配角:坎德拉·潘娜《雙槍男人》
最佳新人男演員:喬昆·努涅斯《第七組》
最佳新人女演員:瑪卡蓮娜·加西亞《白雪公主》
最佳新人導演:安立奎·高德《秘魯大冒險》
最佳原創劇本:帕布羅·伯格《白雪公主》
最佳改編劇本:哈維·巴雷拉、戈爾卡·馬卡龍、伊格納西奧·德莫拉、喬迪·加蘇爾、尼爾·朗道《秘魯大冒險》
最佳原創配樂:阿方索·維亞隆嘉《白雪公主》
最佳製作人:桑德拉·赫爾米達《海嘯奇迹》
最佳布景:愛蓮娜·魯依斯、貝納特·維拉普拉納《海嘯奇迹》
最佳服裝設計:巴柯·德爾加多《白雪公主》
最佳聲效:皮特·格羅索普、馬克·奧爾茨、奧利奧爾·塔拉戈《海嘯奇迹》
最佳動畫電影:《秘魯大冒險》
最佳伊比利亞美洲電影:《殭屍胡安》
最佳紀錄片:《雲之子》
最佳歐洲電影:《無法觸碰》
最佳原創歌曲:《白雪公主》插曲《我找不到你》
最佳攝影:奇考·德拉里卡《白雪公主》
最佳藝術指導:阿蘭·巴依內艾《白雪公主》
最佳化妝:希爾維耶·因貝特、菲爾敏·加蘭《白雪公主》
最佳特效:保爾·科斯塔、菲利克斯·博爾格斯《海嘯奇迹》

第28屆2014年

最佳影片:《閉上眼睛活著很容易》
最佳男演員:賈維爾·卡馬拉《閉上眼睛活著很容易》
最佳新人男演員:Javier Pereira《斯德哥爾摩》
最佳新人女演員:娜特莉·德·莫利納《閉上眼睛活著很容易》
最佳女演員:Marian Álvarez《傷痕》
最佳男配角:羅伯托·阿拉莫《我盛大的西班牙婚禮》
最佳女配角:特蕾勒·帕維茲《蘇鎮巫女》
最佳導演:大衛·楚巴《閉上眼睛活著很容易》
最佳新人導演:費爾南多·弗朗哥《傷痕》
最佳原創劇本:大衛·楚巴《閉上眼睛活著很容易》
最佳改編劇本:馬里安諾·巴羅索《Todas las mujeres》
最佳攝影:Pau Esteve《食人戀》
最佳服裝設計:《蘇鎮巫女》
最佳音效:《蘇鎮巫女》
最佳剪輯:《蘇鎮巫女》
最佳特效:《蘇鎮巫女》
最佳原創歌曲:《我盛大的西班牙婚禮》
最佳原創配樂:《閉上眼睛活著很容易》
最佳劇情短片:《Abstenerse agencias》
最佳動畫短片:《Pedro Solís García》
最佳紀錄短片:《Minerita》
最佳紀錄片:《Las maestras de la República》
最佳歐洲電影:邁克爾·哈內克《愛》
最佳動畫電影:《挑戰者聯盟》
最佳製作設計:《蘇鎮巫女》
最佳伊比利亞美洲電影:《Azul y no tan rosa》
最佳製作經理:Carlos Bernases《蘇鎮巫女》
榮譽戈雅獎:海梅·德·阿米尼昂

第29屆2015年

最佳影片:《沼澤地》
最佳男演員:哈維爾·古鐵雷斯《沼澤地》
最佳女演員:芭芭拉·藍妮《神奇女孩》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人男演員:
最佳新人女演員:內蕾拉·巴羅斯《沼澤地》
最佳導演:阿爾伯特·羅德里格斯《沼澤地》
最佳新人導演:Carles Marques《愛隔萬里》
最佳原創劇本:阿爾伯特·羅德里格斯、拉斐爾·科波斯《沼澤地》
最佳改編劇本:哈維爾·費舍爾《傻瓜諜報員》
最佳攝影:Alex Catalán《沼澤地》
最佳服裝設計:《沼澤地》
最佳音效:《聖嬰》
最佳剪輯:《沼澤地》
最佳特效:《聖嬰》
最佳原創歌曲:《聖嬰》
最佳原創配樂:《沼澤地》
最佳劇情短片:《Café para llevar》
最佳動畫短片:《Giovanni Maccelli》
最佳紀錄短片:《Walls》
最佳紀錄片:《帕克·德·路西亞:找尋者》
最佳歐洲電影: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修女艾達》
最佳動畫電影:《傻瓜諜報員》
最佳製作設計:《沼澤地》
最佳化妝與髮型:《我的潑婦鄰居》
最佳伊比利亞美洲電影:達米安·斯茲弗隆《荒蠻故事》
最佳製作經理:埃德蒙·羅奇《聖嬰》
榮譽戈雅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第30屆2016年

最佳影片:特魯曼
最佳導演:塞斯科·蓋《特魯曼》
最佳男演員:里卡杜·達林《特魯曼》
最佳女演員:娜特莉·德·莫利納
最佳男配角:賈維爾·卡馬拉《特魯曼》
最佳女配角:路易莎·加瓦薩《新娘》
最佳原創劇本:《特魯曼》
最佳改編劇本:《美好的一天》
最佳服裝設計:《沒有人喜歡黑夜》
最佳特效:阿納克萊托《特務密探》

第31屆2017年

最佳影片:《遲來的憤怒》
最佳導演: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怪物召喚》
最佳男演員:羅伯托·阿拉莫 《願上帝寬恕我們》
最佳女演員:艾瑪·蘇雷茲《胡麗葉塔》
最佳女配角:艾瑪·蘇雷茲《下一張皮膚》
最佳男配角:曼諾羅·索洛《遲來的憤怒》
最佳新人導演:勞爾·阿雷瓦羅《遲來的憤怒》
最佳新人男演員:Carlos Santos《千面人》
最佳新人女演員:安娜·卡斯蒂羅 《橄欖樹》
最佳改編劇本:《千面人》
最佳攝影:奧斯卡·弗拉 《怪物召喚》
最佳服裝設計:Paola Torres 《1898,菲律賓的最後歲月》
最佳音效:《怪物召喚》
最佳剪輯:《怪物召喚》
最佳特效:《怪物召喚》
最佳化妝和髮型:《怪物召喚》
最佳原創配樂:《怪物召喚》
最佳劇情短片:《時間代碼》
最佳歐洲電影:《她》
最佳動畫電影:《被遺忘的孩子》
最佳製作設計:《怪物召喚》

第33屆2019年

最佳影片:《籃球冠軍》
最佳導演:羅德里戈·索羅戈延《王國》
最佳男主角:安東尼奧·德·拉·托雷《王國》
最佳女主角:蘇西·桑切斯《周日的憂鬱》
最佳男配角:路易斯·扎赫拉《王國》
最佳女配角:卡洛琳娜·烏斯特《卡門與羅拉》
最佳新人導演:阿蘭查·艾奇瓦利亞《卡門與羅拉》
最佳新人男演員:賀蘇斯·維達爾《籃球冠軍》
最佳新人女演員:伊娃·略拉克《歌從何處來》
最佳原創劇本:伊莎貝爾·佩納、羅德里戈·索羅戈延《王國》
最佳改編劇本:阿爾瓦羅·布雷克納《地牢回憶》
最佳動畫長片:《人生的另一天》
最佳紀錄長片:《旁人的沉默》
最佳歐洲電影:《冷戰》
最佳伊比利美洲電影:《羅馬》
最佳原創配樂:Olivier Arson 《王國》
最佳原創歌曲:"Este es el momento" 《籃球冠軍》
最佳製作設計:《誰殺死了堂吉訶德》
最佳攝影:Josu Inchaustegui 《法律的陰影》
最佳剪輯:Alberto del Campo 《王國》
最佳聲效:Roberto Fernandez / Albert Raposo 《王國》
最佳藝術指導:Juan Pedro de Gaspar 《法律的陰影》
最佳特效:Lluis Rivera / Laura Pedro 《超級洛佩茲》
最佳服裝設計:Clara Bilbao 《法律的陰影》
最佳妝發:Sylvie Imbert / Amparo Sanchez / Pablo Perona 《誰殺死了堂吉訶德》
最佳紀錄短片:《加沙》
最佳真人短片:《肥豬》
最佳動畫短片:《伯樂》
榮譽獎:納西索·伊班內茲·塞拉多爾

第35屆2021年

最佳影片:《女學生》
最佳導演:薩爾瓦多·卡爾沃《基礎所需》
最佳男主角:哈維爾·卡馬拉(Javier Cámara)《多愁善感》
最佳女主角:帕特里夏·洛佩斯·阿奈斯(Patricia López Arnaiz)《安妮失蹤了》
最佳男配角:阿爾維托·聖胡安(Alberto San Juan)《多愁善感》
最佳女配角:娜塔莉·波薩(Nathalie Poza)《羅莎的婚禮》
最佳新人導演:皮拉爾·帕洛梅羅(Pilar Palomero)《女學生》
最佳新人男演員:Adam Nourou《基礎所需》
最佳新人女演員:Jone Laspiur《安妮失蹤了》
最佳原創劇本:皮拉爾·帕洛梅羅 《女學生》
最佳改編劇本:Marina Parés / David Pérez Sañudo《安妮失蹤了》
最佳動畫長片:《圖魯,那隻古怪的母雞》(La Gallina Turuleca)
最佳紀錄長片:《發現的那一年》(El año del descubrimiento)
最佳歐洲電影:《父親》(The Father)
最佳伊比利亞美洲電影:《忘記將來》(El olvido que seremos)
最佳原創配樂:Aránzazu Calleja / Maite Arroitajauregi《阿克拉拉爾》
最佳原創歌曲:" Que no, que no " 《羅莎的婚禮》
最佳攝影:達尼埃拉·卡加斯(Daniela Cajías)《女學生》
最佳剪輯:Sergio Jiménez 《發現的那一年》
最佳聲效:Eduardo Esquide / Jamaica Ruíz García / Juan Ferro / Nicolas de Poulpiquet《基礎所需》
最佳藝術指導:Mikel Serrano《阿克拉拉爾》
最佳特效:Mariano García Marty / Ana Rubio《阿克拉拉爾》
最佳服裝設計:Nerea Torrijos《阿克拉拉爾》
最佳妝發:Beatushka Wojtowicz / Ricardo Molina《阿克拉拉爾》
最佳製作人:Ana Parra / Luis Fernández Lago《基礎所需》

相關信息


• 原先頒發的“最佳西班牙語外國電影”從2012年改名為“最佳伊比利亞美洲電影”,頒獎範圍從用西班牙語拍攝的外國電影擴大到所有用西班牙語或者者葡萄牙語拍攝的美洲國家地區影片,包括了葡萄牙和巴西。
• 歷史上獲得戈雅獎最多的影片是2004年亞歷桑德羅·阿曼巴執導的《深海長眠》(共獲得14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