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檢測

貧血檢測

貧血(anemia)是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減少、血紅蛋白的水平偏低、紅細胞比容低於正常值的病理狀態。貧血檢查包括:葉酸(FA)、維生素B₁₂(VitB₁₂)、血清轉鐵蛋白(TF)、血清鐵蛋白(SF)、血清鐵(SI),用於篩查貧血病因。貧血檢查包括:葉酸(FA)、維生素B₁₂(VitB₁₂)、血清轉鐵蛋白(TF)、血清鐵蛋白(SF)、血清鐵(SI),用於篩查貧血病因。

簡介


● 檢驗別稱:貧血項
● 標本類型:血清
● 所屬項目:血液生化檢查
● 相關疾病:缺鐵性貧血、巨細胞貧血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懷疑貧血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是。
● 檢查前天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禁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至不出血為止,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 溶血標本對結果影響較大,避免溶血,儘快分離血清。

相關指標


● 葉酸(FA)、維生素B₁₂(VitB₁₂)、血清轉鐵蛋白(TF)、血清鐵蛋白(SF)、血清鐵(SI)

臨床意義


葉酸

● 升高
● ● 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腎衰竭長期用血液透析治療等。
● 降低
● ● 血液系統,見於巨幼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骨髓增生性腫瘤等。
● ● 惡性腫瘤,見於前腺瘤、結直腸癌、乳腺癌等。
● ● 其他,見於胃腸道功能紊亂、舌炎、酒精中毒、腸道吸收障礙、胎兒生長遲緩、腦卒中等。

維生素B₁₂

● 升高
● ● 生理性升高,見於妊娠期。
● ● 病理性升高,見於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惡性腫瘤和肝細胞損傷等。
● 降低
● ● 血液系統疾病,血清維生素B₁₂降低對巨幼細胞貧血診斷有重要價值。
● ● 消化系統疾病,見於胃切除術后、腸道吸收不良、腸道寄生蟲病等。

血清轉鐵蛋白

● 升高
● ● 常見於缺鐵性貧血、妊娠後期、口服避孕藥、急性肝炎、急性炎症等。
● 降低
● ● 肝臟疾病,見於肝性腦病、原發性肝癌、肝硬化等。
● ● 蛋白質丟失增加,如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竭、嚴重燒傷、營養不良等。
● ● 其他,見於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遺傳性運鐵蛋白缺乏症、血色病等。

血清鐵蛋白

● 升高
● ● 鐵儲存增加過多,如原發性血色病、鐵幼粒細胞性貧血、反覆輸血等。
● ● 鐵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惡性腫瘤,許多惡性腫瘤細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鐵蛋白,如白血病、淋巴瘤、肝癌、胰腺癌、肺癌等。
● ● 組織內的鐵蛋白釋放增加,如肝臟疾病、感染、炎症、結締組織病等。
● 降低
● ● 缺鐵性貧血,早期即可出現SF減低。
● ● 慢性貧血、營養不良、慢性失血等。

血清鐵

● 升高
● ● 紅細胞破壞增多,如溶血性貧血、惡性貧血等。
● ● 鐵利用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鉛中毒所致貧血等。
● ● 鐵的吸收率增加導致的鐵蛋白增多,如遺傳性血色沉著症、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腎炎、反覆輸血等。
● ● 體內儲存鐵釋放增加,如急性肝細胞損害、壞死性肝炎、血色病等。
● ● 藥物影響,服用右旋糖酐、口服避孕藥、鐵劑等藥物。
● 降低
● ● 鐵缺乏,缺鐵性貧血。
● ● 攝取不足,如營養不良、胃腸道病變、消化性潰瘍、慢性腹瀉等。
● ● 失鐵增加,如腎炎、腎結核、陰道出血、消化性潰瘍等經泌尿生殖道和胃腸道失血。
● ● 其他,如服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大劑量阿司匹林等藥物;急性或慢性感染、尿毒症等。
血清鐵有明顯的晝夜節律,上午高於下午,晚上則更低,因此檢測鐵,尤其是觀察療效時,應注意標本採集時間致。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下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府偉靈。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 [3] 潘祥林,王鴻利。實用診斷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4] 尚紅。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