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真理
專業術語
終極真理是專業術語,拼音為zhōnɡ jí zhēn lǐ,既指具有終極意義和絕對意義的真理,又指德國哲學家杜林主張的真理觀。杜林認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變的”,是永恆的、終極的,嚴格知識的可靠性和日常認識的充足性,不容許在深思熟慮的情況下對知識原則(即真理)的絕對適用性表示失望。真理具有至上意義和無條件的永恆性。這是一種典型的形而上學的真理觀。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恆真理論時指出,“永恆真理”是存在的,如二乘二等於四,等等,但這些不過是對一些極簡單的現象所做的肯定,對認識的發展沒有多大意義。正是在這種批判中,恩格斯指出了人的思維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人的認識能力的無限性和有限性以及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的辯證關係原理。
終極真理(ultimate truth)又稱“永恆真理”,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①舊哲學中指具有終極性質和絕對意義的真理,即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限制的一成不變的真理。在哲學史上,形而上學者認為凡是“真正的”真理都是永恆真理。
②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杜林提出的一種絕對主義真理觀。1875年1月,杜林出版了《哲學教程——嚴密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書,他在書中把“存在形式的原則”作為哲學研究的對象,認為先有一般的原則和範疇構成一般的世界模式,然後才能把原則應用於自然和人類社會。在此基礎上,杜林提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變的,而且永遠可以這樣設想:它們在任何時候,對於自身所有的條件都是適用的。甚至,那些不能說明普遍關係,只能說明個別的、純系個人問題的真理,也是永恆的。杜林自稱,他在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並發現和創造了最終真理體系。他否認人類認識所具有的相對性,把真理和謬誤的對立絕對化、凝固化,割裂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係,進而把一切“真正的真理”都宣布為終極真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書中指出:“誰要是在這裡獵取最後的、終極的真理,獵取真正的、根本不變的真理,那末他是不會有什麼收穫的,除非是一些陳詞濫調和老生常談。”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文中也指出:“杜林到處濫用最後真理、終極真理、永恆真理這些字眼。恩格斯嘲笑他,並且回答說:當然,永恆真理是有的,但是在簡單的事物上用大字眼是不聰明的。為了向前推進唯物主義,必須停止對‘永恆真理’這個字眼的庸俗的玩弄,必須善於辯證地提出和解決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關係問題。正是由於這個緣故,三十年前杜林和恩格斯展開了鬥爭。”
有時用以表示確鑿無疑的個別事實和已發生的歷史事件的不變性。如“北京在中國”、“拿破崙死於1821年5月5日”,等等。這裡使用終極真理,同形而上學真理觀所講的終極真理是有區別的,它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對某些個別事實和歷史事件確鑿性、不變性的肯定。不能以此否認任何真理都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事實上即使這樣的終極真理也具有相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