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石峽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轄鄉

若羌縣轄鄉。1950年建區公所,1953年後改為瓦石峽鄉,1960年成立瓦石峽公社,1984年重設瓦石峽鄉。位於縣城西北80公里處。面積2.4萬平方公里,人口0.4萬,有維吾爾、漢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佔43.9%,漢族佔43.2%。315國道從鄉境中部穿過。轄烏都勒吾斯塘、吾塔木、新建、瓦石峽牧業4個村委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是若羌唯一水稻產區。境內有瓦石峽古城遺址。

歷史沿革


瓦石峽鄉,維吾爾語,意為人多而喧鬧的大城。近代瓦石峽開發於1871年,1944年後,曾設瓦石峽鄉,1950年建區公所,1953年改為瓦石峽鄉,1960年為瓦石峽公社,1984年為瓦石峽鄉。位於若羌縣西北部,東與吾塔木鄉相鄰,西與且末縣接壤,南起阿爾金山北坡,北與尉犁縣交界。面積2.41萬平方千米,人口5298人,其中漢族2403人,維吾爾族2067人,還有回、蒙、滿等民族。轄烏都勒吾斯塘村、新建村、吾塔木村、巴什艾日克村4個村委會,12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巴什艾日克村。主產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紅棗;牲畜有馬、牛、驢、羊、駱駝、豬。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2所,鄉衛生院1所、文化站1所。有一個瓦石峽古城。315國道從鄉橫貫而過,鄉級公路通各村。
瓦石峽鄉
瓦石峽鄉

人口民族


總人口4691
男2469
女2222
家庭戶戶數1255
家庭戶總人口(總)4575
家庭戶男2384
家庭戶女2191
0-14歲(總)1310
0-14歲男682
0-14歲女628
15-64歲(總)3255
15-64歲男1724
15-64歲女1531
65歲及以上(總)126
65歲及以上男63
65歲及以上女6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099

政治


基層巡迴法庭
瓦石峽鄉距若羌縣城近百公里,打官司難一直困擾著鄉里的百姓群眾,值此該縣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之際,若羌縣委、縣人民政府及縣法院結合科學發展觀、大學習、大討論等教育活動要求,2009年4月2日,“瓦石峽鄉巡迴法庭”再次掛牌成立。
據了解,在上級法院有關縮減基層法庭的規定下,原瓦石峽鄉基層法庭於2002年撤除,全鄉各族群眾只有遠赴到近百公里的縣人民法院“打官司”,不僅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較大不便,更因往返車費、住宿等增加了群眾負擔,因此恢復瓦石峽鄉巡迴法庭已成為瓦石峽鄉各族群眾近年來最為迫切的願望之一。
“瓦石峽鄉巡迴法庭”重點管轄轄區內的民商事訴訟案件以及執行案件,現在群眾不用出瓦石峽,在家門口就能打官司,大大方便了鄉域群眾訴訟,鄉域5000餘名群眾從此將告別“打官司難”的困境;將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為瓦石峽鄉各族群眾提供公平正義的司法服務;為推動鄉域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瓦石峽鄉
瓦石峽鄉

文化


文物古迹

古城遺址
瓦石峽古城遺址位於新疆庫爾勒若羌縣縣城西部80餘公裡外的瓦石峽鄉博孜也爾村西南附近的沙丘中。
瓦石峽古城遺址
瓦石峽古城遺址
《侍行記》中稱為弩支城,它是古樓蘭國的經濟重鎮。約2000年前,這裡的手工業生產就已頗具規模,至今這裡仍殘留著冶鍊金屬和燒制器皿的土窯,爐渣堆積如山,遍地皆是陶片,磚塊和玻璃碎渣。考古工作者曾先後在此發掘了隋、唐、宋三個時期的錢幣和絲織品,經及元代的漢文文書和玻璃器皿等。這些文物珍品,為研究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中國玻璃工業的早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