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萬青的結果 展開
-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醫生
- 拉薩市城關區委副書記
- 揚州清曲演員
王萬青
揚州清曲演員
王萬青(1899~1967),男,揚州清曲演員。 20世紀50年代,先後擔任蘇北戲曲改進協會揚州分會清曲組長,江蘇省曲藝團副團長。曾被選為南京市人民代表(1951年)和政協委員(1953年)。1967年,王萬青病逝於揚州,終年68歲。
其父王粥成為揚州江關職員,經營一家小茶館,業餘唱崑曲,是揚州昆清唱者中頗有名氣的凈角人才。王萬青12歲從父學崑曲,15歲時以崑曲聽者少而改學清曲。先從翁四先生學拉二胡,后又學彈琵琶,得到施元銘指點。常與同輩葛錦華、王玉春、朱德山、黃廷貫等演出,邊伴奏、邊學唱,互相揣摩,期間打下較為堅實的清曲藝術基礎。
20歲入局,正式學唱,主要是自學,先唱闊口,后偶以窄口試唱,同輩叫好,遂改唱窄口。常與鍾培賢、石寶明、裴福康等同台演唱。他在唱腔上主要師承張誠甫,唱法上多就教於黎子云、鍾培賢,兼學其他清曲演唱者藝術之長。還注意聆聽各色民間藝人以及商販叫賣、和尚念經的發音和腔調,從中汲取所長。經過多年刻苦磨練,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王派”藝術風格。
他演唱嗓音清亮圓潤,吐字清晰有力,行腔豐滿,板眼精確,感情細膩充沛,能確切把握曲目主題,能深刻表現人物性格。他運氣自然,能熟練掌握斷、讓、穿、閃、抑、揚、頓、挫等各種技巧。
他特別善於運用各種行腔技巧來刻畫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為唱好《黛玉悲秋》、《秦雪梅弔孝》、《小寡婦上墳》等悲怨、哀傷的曲目,曾在清明節到郊外去體驗掃墓人的痛哭的感情,在唱腔、唱法上加以豐富和變革,因而唱得凄惻動人,聽眾為之淚下。
他擅唱的曲目很多,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演唱的《秦雪梅弔孝》、《黑牡丹》、《朱買臣休妻》、《九腔十八調》等,已被上海唱片公司灌製成唱片發行,其中《秦雪梅弔孝》為他所改編。其它如《清和天氣》、《十杯酒憶多情》、《清荷葉上》、《風兒呀》、《蘇三起解》、《拷紅》等,也是他具有代表性的演唱曲目。先後經常與他對曲的有葛錦華、鍾培賢、裴福康、周錫候、陳淦卿、尤慶樂等,皆當時清曲明家。他演唱活動主要在揚州、鎮江、上海三地,另外,還先後赴蕪湖、泰州、江都、南京、蚌埠等地演唱。他畢生從事清曲藝術,是近、現代揚州清曲界的代表人物,其藝術造詣在彈詞、揚劇界也享有盛譽。
著述《揚州清曲唱念藝術經驗》;
改變《秦雪梅弔孝》。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他多次在揚州向戲曲演員、曲藝演員和清曲愛好者傳藝,培育了不少藝術人才。
王萬青先後在江蘇省戲曲訓練班、江蘇省戲曲學校、江蘇省揚劇團任教。任教期間,他搜集、整理清曲資料,對清曲的曲調和唱念技術以及揚州地區方言聲調,音韻等,作了系統的研究和探討,並將研究所得向學生悉心傳授。后又在此基礎上,融合前輩經驗和自己幾十年的體會,著述了《揚州清曲唱念藝術經驗》一書,1962年由揚州文化處、文聯印行。這部由清曲藝人研究清曲的唯一專著,成為後輩學習揚州清曲的寶貴教材。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他多次在揚州向戲曲演員、曲藝演員和清曲愛好者傳藝,培育了不少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