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

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的知識和方法結合起來,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基礎上,闡明機理進而獲得新的醫學認識的一種途徑。中西醫結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政府長期實行的方針。中西醫結合是中、西醫學的交叉領域,也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一項工作方針。中西醫結合發軔於臨床實踐,以後逐漸演進為有明確發展目標和獨特方法論的學術體系。

簡介


● 英文名稱: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

名詞解釋


● 以現代醫學等現代科學知識及手段來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中西醫學相互補充,取長補短,診治疾病的醫學形式。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明清時期,西方醫學開始逐漸傳入我國,西方醫學在我國發展迅速,對中醫藥的發展與傳承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兩種醫學相互滲透,各有優勢,有機結合,可取長補短,為解除人類之疾苦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西醫結合的背景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藥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的號召,在第二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中將“團結中西醫”作為我國衛生工作的四大方針之一,並號召西醫學習中醫。大批西醫開始脫產並系統地學習中醫藥知識,並逐步開展臨床與實驗研究。

中西醫結合的成果

● 中西醫結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並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為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屠呦呦領銜的研究團隊,改進方法,成功提取新型抗瘧藥物青蒿素,使數億人受益,為人類抗擊瘧疾增添了新的方法,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陳可冀與李連達對血瘀證及活血化瘀法進行了長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使我國在中醫藥領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吳咸中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開展急腹症的研究,使急腹症的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和危重急腹症的死亡率大大降低。
● 陳竺揭示了三氧化二砷(中藥砒石的主要成分)治療白血病的機制,砷製劑被廣泛應用於白血病的治療,特別是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

中西醫結合的前景

● 隨著先進的研究技術應用於中醫藥的研究,古老的中華文明又將重放光彩。
● 中醫藥學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深入開展中西醫相互結合,闡明中醫中藥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發揮中醫藥在腫瘤、心腦血管病、精神類疾病中的治療優勢,必將造福廣大人民群眾,促進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