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龍鎮

重慶市南岸區轄鎮

迎龍鎮,隸屬於重慶市南岸區,地處南岸區東部。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迎龍鎮境域分屬巴縣節里一、二甲;1993年1月,由迎龍鄉改為迎龍鎮。截至2018年末,迎龍鎮戶籍人口為22943人。截至2020年6月,迎龍鎮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銀河路9號。

歷史沿革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境域分屬巴縣節里一、二甲;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迎龍場。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稱迎龍里。民國十九年(1930年),迎龍里改建迎龍鄉。
1958年9月,迎龍鄉改為迎龍公社。
1982年1月,由迎龍公社改為迎龍鄉。
1993年1月,由迎龍鄉改為迎龍鎮。
1995年2月,由巴縣劃歸南岸區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迎龍鎮地處南岸區東部,東、南與巴南區青山鎮、二聖鎮、惠民鎮接壤,西鄰長生橋鎮,北連峽口鎮和廣陽鎮,距南岸區人民政府駐地15千米,區域總面積4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迎龍鎮地處長江河谷,地勢南高北低,以低丘寬谷地貌為主;地形為丘陵;主要山脈有明月山山脈,境內最高峰大嵐域位於龍頂村,海拔578.8米;最低點位於馬頸村,海拔175米。

氣候特徵

迎龍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2C°。
年平均降雨量1080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於4—9月。
太陽總輻射年均83.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30小時,較同緯度地區少;無霜期年平均為320天。

水文

長江流經迎龍鎮北部邊緣,魚溪河縱貫鎮境南北。

自然災害

迎龍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乾旱、暴雨、滑坡等。旱災、暴雨災害年均發生0.14次,主要發生在6—10月,嚴重的兩次發生在2006年6月在迎龍鎮範圍內的旱災和2007年7月15日的暴雨災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迎龍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頁岩礦等,其中主要分佈在北斗村、四坪村、石梯子村。

行政區劃


1997年,迎龍鎮下轄19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
1997年迎龍鎮區劃詳情    
 社區迎龍正街   
 行政村三灣簡家邊雙廟馬頸
 大平接龍四平石岩
 荀家嘴八角山武堂北斗
 衝口通基坡石梯子龍頂
 清油洞雙谷鵬雲 
 2011年末,迎龍鎮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下設3個居民小組、26個村民小組。
2011年迎龍鎮區劃詳情    
社區倒座廟   
行政村蹇家邊北斗雙谷清油洞
 武堂荀家嘴龍頂石梯子
 大坪馬頸四坪 
 截至2020年6月,迎龍鎮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銀河路9號。
2020年迎龍鎮區劃詳情    
社區倒座廟社區   
行政村 蹇家邊村北斗村雙谷村清油洞村
 武堂村苟家嘴村龍頂村石梯子村
 大坪村馬頸村四坪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迎龍鎮總人口21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484人,城鎮化率16.6%;另有流動人口5485人;人口以漢族為主。2011年,迎龍鎮人口出生率0.7‰,人口死亡率0.8‰,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9.52人。
2017年末,迎龍鎮常住人口為20437人。
截至2018年末,迎龍鎮戶籍人口為2294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迎龍鎮財政總收入0.1億元,比2010年增長96.5%。2011年,迎龍鎮實現生產總值3.6億元,比2010年增長16.4%;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突破1219萬元,比2010年增長9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3億元,比2010年增長313%。2011年,迎龍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362元,比2010年增長18%。
2018年,迎龍鎮有工業企業34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迎龍鎮農業總產值達到9012萬元,比2010年減少3.73%,農業增加值349萬元。迎龍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迎龍鎮生產糧食4768.4噸,人均290.0千克。迎龍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迎龍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迎龍鎮生產肉類221.0噸;畜牧業總產值1053.7萬元。2011年,迎龍鎮水果種植面積0.36萬畝,產量1599.7噸,主要品種有葡萄、梨、枇杷、柑橘。迎龍鎮漁業以觀賞魚養殖為主。2011年,迎龍鎮漁業總產值1921.1萬元。
工業
2011年,迎龍鎮工業總產值為6.3億元,比2010年增長14.1%,工業增加值1.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2%。2011年,迎龍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1%。
商貿
2011年末,迎龍鎮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765人。2011年,迎龍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703萬元,比2010年增長26.6%;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2.0億元,比2010年增長42.2%;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3723萬元,工業投資1600萬元。
金融
2011年,迎龍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0.3億元,比2010年增長26.4%;年末有郵政儲蓄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85947萬元,比2010年增長57.7%;各項貸款餘額9.0萬元,比2010年減少66.7%。

文化


地名由來
迎龍鎮因境內有古廟迎龍寺而得名。

交通


迎龍鎮有5001繞城高速公路過境,境內設有出口1個;有103省道過境,境內長8.8千米。
2011年末,迎龍鎮有縣鄉(鎮)級公路3條,境內總長23.8千米。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迎龍鎮有幼兒園(所)2所,在園幼兒238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所,在校生647人,專任教師5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88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迎龍鎮主要學校有迎龍中學和迎龍小學。2011年,迎龍鎮教育經費達188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770萬元。

科技

2011年末,迎龍鎮成立科技專家大院2個。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迎龍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2個;農民管弦樂隊1支。2011年末,迎龍鎮有體育場地16處;100%的城市社區和100%的村子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2011年末,迎龍鎮廣播綜合覆蓋率達100%,實現廣播在各村“村村響”;中央電視台、重慶衛視等60餘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0.5萬戶,有線電視綜合覆蓋率92%。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迎龍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3千米,投遞點12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36050份、期刊1707冊,業務收入5.8萬元;有電信企業服務網點3個;固定行動電話用戶7902戶。
道路
2011年末,迎龍鎮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1米;道路鋪裝面積0.2平方千米,橋樑5座,總長度0.3千米。
給排水
2011年末,迎龍鎮有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1萬噸/日;污水處理廠1個,日污水處理能力2千噸。
供電
2011年末,迎龍鎮有11萬千伏安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6800千伏安。2011年,迎龍鎮售電量累計完成0.2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供電可靠率99.5%。
燃氣
2011年末,迎龍鎮有天然氣(煤氣)管線18.3千米,天然氣(煤氣)用戶4803戶,燃氣普及率為69.4%。
園林綠化
2011年末,迎龍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1.8公頃,園林綠地面積302公頃,其中公共綠地5.7公頃,綠化覆蓋率41.3%,人均綠地18.3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迎龍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即迎龍鎮衛生院;病床51張;專業衛生人員50人。2011年,迎龍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3萬人次,住院手術53台次,出院病人800人次;完成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9個。2011年,迎龍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12.17/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1.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715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迎龍鎮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2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1戶,人數233人次,發放低保金7.2萬元,比2010年增長82.4%,月人均290元,比2010年增長12.3%,其中重點保障的學生、重殘、重病、老人共7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9戶,人數404人,發放低保金69.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4%,月人均150元,比2010年增長12.8%,其中女性159人,殘疾人67人,重點保障人數166人,重點保障金4704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5人,支出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人,支出13萬元;醫療救助346人,救助金額53.0萬元。當年2011年,迎龍鎮新增就業人員280人,開展就業技能培訓1期,培訓60餘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0人。2011年末,迎龍鎮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9105人,參保率達100%,比2010年增長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18人,參保率達100%,比2010年增長70.7%;辦理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75人,比2010年增長-7.4%。

旅遊


迎龍鎮境內有馬頸觀賞魚基地、龍頂休閑旅遊度假區、綠陽生態園、福澤大觀園、開心農場、迎龍園等景點。
迎龍鎮景點
迎龍鎮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