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舒鎮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轄鎮
大城縣,舊時稱做平舒鎮。大城縣地處京津走廊,距天津70公里,距北京160公里,是河北省“三沿”縣和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大城縣歷史悠久,西漢置縣,始稱平舒,五代時改為大城。
平舒鎮,隸屬於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地處大城縣中部,東與南趙扶鎮接壤,南連臧屯鄉,西鄰大尚屯鎮、廣安鎮,北接旺村鎮,區域面積67.9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戶籍人口79108人。
民國時期,為大城縣一區。1958年9月,成立城關公社。1984年4月,改為城關鎮。1987年12月,更名為平舒鎮。截至2020年6月,平舒鎮下轄12個社區和46個行政村。
2018年,平舒鎮有工業企業155個,其中規模以上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現轄10個鄉鎮,394個行政村,總面積9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770人(2020年)。
平舒鎮地處大城縣中部,東與南趙扶鎮接壤,南連臧屯鄉,西鄰大尚屯鎮、廣安鎮,北接旺村鎮,區域面積67.96平方千米。
平舒鎮境內地形為平原,地勢略為南高北低。
平舒鎮境內河道屬黑龍港河水系。子牙河自戴裴庄村西入境,自西向東,境內河道長2.7千米。
民國時期,為大城縣一區。
平舒鎮
1958年9月,成立城關公社。
1984年4月,改為城關鎮。
1987年12月,更名為平舒鎮。
1996年大童子鄉併入。
2011年末,平舒鎮轄朝陽里、祥和里、南環路、和平里、公交里、程盛、晨星里、東環路、東盛9個社區,東關、西關、南關、北關、東王祥、西王祥、繳庄、王莊、田莊、西陳庄、任場、宋莊子、卞莊、東陳庄、東崔庄、賈庄、二姑院、王裴庄、鄭裴庄、張裴庄、戴裴庄、韓裴庄、八方、大里北、孫里北、劉里北、里北店、魏里北、北李庄、大童子、小童子、亮斗庄、五方、菜園、東近北、西近北、牙庄、油房、北王祥、大祥連、小祥連、大王都、小王都、杏園、興庄、溫村46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平舒鎮下轄12個社區和4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新華東街43號。
東盛社區 | 津保東路社區 | 田莊村 | 鄭裴庄村 | 北李庄村 | 牙庄村 |
程盛社區 | 金玉源社區 | 西陳庄村 | 張裴庄村 | 大童子村 | 大祥連村 |
公交里社區 | 東關村 | 任場村 | 戴裴庄村 | 小童子村 | 小祥連村 |
晨星里社區 | 北關村 | 宋庄村 | 韓裴庄村 | 亮斗庄村 | 興庄村 |
朝陽里社區 | 西關村 | 卞莊村 | 八方村 | 五方村 | 大王都村 |
東環社區 | 南關村 | 二姑院村 | 大里北村 | 菜園村 | 小王都村 |
和平里社區 | 東王祥村 | 東陳庄村 | 孫里北村 | 東近北村 | 溫村 |
祥和里社區 | 西王祥村 | 東崔庄村 | 劉里北村 | 西近北村 | 杏園村 |
南環社區 | 繳庄村 | 賈庄村 | 里北店村 | 油房村 | |
怡景社區 | 王莊村 | 王裴庄村 | 魏里北村 | 北王祥村 |
區劃代碼
代碼131025100:
001東盛居委會 | 220張裴庄村 | 206西王祥村 | 234菜園村 |
002程盛居委會 | 221戴裴庄村 | 207繳庄村 | 235東近北村 |
003公交里居委會 | 222韓裴庄村 | 208王莊村 | 236西近北村 |
004晨星里居委會 | 223八方村 | 209田莊村 | 237油房村 |
005朝陽里居委會 | 224大里北村 | 210西陳庄村 | 238北王祥村 |
006東環居委會 | 225孫里北村 | 211任場村 | 239牙庄村 |
007和平里居委會 | 226劉里北村 | 212宋庄村 | 240大祥連村 |
008祥和里居委會 | 227里北店村 | 213卞莊村 | 241小祥連村 |
009南環居委會 | 228魏里北村 | 214二姑院村 | 242興庄村 |
201東關村 | 229北李庄村 | 215東陳庄村 | 243大王都村 |
202北關村 | 230大童子村 | 216東崔庄村 | 244小王都村 |
203西關村 | 231小童子村 | 217賈庄村 | 245溫村 |
204南關村 | 232亮斗庄村 | 218王裴庄村 | 246杏園村 |
205東王祥村 | 233五方村 | 219鄭裴庄村 |
2011年末,平舒鎮轄區總人口7611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7874人,城鎮化率62.9%。另有流動人口1206人。總人口中,男性39654人,佔52.1%;女性36457人,佔47.9%;14歲以下10960人,佔14.4%;15~64歲44677人,佔58.7%;65歲以上20474人,佔26.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14‰,人口死亡率5.99‰,人口自然增長率8.01‰。
2017年,平舒鎮常住人口70745人。
截至2018年,平舒鎮戶籍人口79108人。
2021年6月20日,大城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平舒鎮常住人口數為100770人。
大城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大城西漢置縣,以人性平和寬舒稱“平舒”,五代時改為大城。兩千年風雨滄桑,名人輩出,著名愛國總理張紹曾,民族英雄張學良,鬍子將軍孫毅,中科院院士李春岩教授等都是大城人民的傑出代表,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更是數不勝數。悠久的歷史,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境內古文化遺跡燕趙古長城、秦始皇幼子墓、故城遺址、龍冢古墓、齊圪達漢墓、姜太公釣魚台和現代祖寺生態旅遊觀光園、神農果園、平原森林觀光園交相輝映於城裡鄉間。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歷史上的“平舒”地方而得名。
大城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大城地處京津走廊之間,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和河北省確定的“環都市經濟圈”縣。現轄7鎮3鄉1區1處,394個行政村,總面積904平方公里。境內兩條省級路津保公路和廊泊公路橫貫東西、縱穿南北,東距天津70公里,北距北京160公里,距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均為8公里,距京九鐵路15公里。正在實施建設的“京滬高速公路連接線、津保南路、陳大線”三條大津快速通道,將實現與天津的對接;籌劃建設的廊滄高速、105國道,將實現與北京的對接,使大城有效地搭上京津快速發展的列車。
大城物產豐富,資源足實。全縣耕地面積82萬畝,其中棗糧間作面積45萬多畝,素有“小棗之鄉、牧草之鄉、食品之鄉”的稱號。境內棉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量達2000萬公斤。今天參會的祖寺集團齊發棉業有限公司,是大城棉花加工龍頭企業,年生產加工棉花1.5萬噸,現正在籌建萬噸纖維素醚項目,將有效帶動棉花的種植,提高農民收入。大城境內煤炭、煤層氣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煤炭儲量190億噸以上,煤質優良,是全國三大“肥煤”礦藏之一,具有極高的工業利用價值;煤層氣含量2050億多立方米,煤炭開發列入河北省“十一五”發展規劃,現完成了二維地震勘測,正籌備鑽機勘探。地熱水60℃以上,日出水量100噸,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2011年,平舒鎮財政總收入1.0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5億元,比上年增長3.0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35萬元,增值稅2117萬元,企業所得稅107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1%。
平舒鎮保溫產品實例
平舒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6萬畝,其中水澆地3.3萬畝,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8.67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萬噸,其中小麥0.05萬噸,玉米2.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57萬畝,產量1.5萬噸,主要品種有韭菜、大蔥、白菜等,其中韭菜0.5萬噸,白菜0.2萬噸,大蔥0.8萬噸。
平舒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1萬頭,年末存欄0.65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家禽飼養量38萬羽。
平舒鎮工業以化工、塑料製品、食品生產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0.25億元。工業企業168家,職工7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2018年,平舒鎮有工業企業155個,其中規模以上18個。
2018年,平舒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9個。
2011年末,平舒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
2011年末,平舒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367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8所,在校生1565人,專任教師2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79人,專任教師10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平舒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454萬元,比上年增長1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2%,比上年增長22%。
2011年末,平舒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6個,各類圖書室46個,藏書4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90餘人。
2011年末,平舒鎮有鄉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42個;病床1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3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35名,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105人,註冊護士12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7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5%。
2011年,平舒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40戶,人數1562人,支出13.27萬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醫療救助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9人次,共支岀11.4萬元,比上年增長2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48萬元,比上年增長17%。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