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隱痛的結果 展開
隱痛
中醫術語
● 英文名稱:Dull Pa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症:胃氣虛證、脾陽虛證、腎精不足證
● 稀涎宿痰,留注兩脅,或僻一脅,綿綿隱痛,或作或止,一有嘔惡,則吊動掣痛,久則形腫色赤,堅硬不移,若以腫毒治之增劇。此痰氣之結為之也。(《蒼生司命·脅痛證》)
● 疼痛輕微,多時隱時現,綿綿不休。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隱痛是指疼痛隱隱的癥狀。
● 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疼痛有虛實之分,實性疼痛多因感受外邪、氣滯血瘀、痰濁凝滯,或食積、蟲積、結石等阻滯臟腑經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所謂“不通則痛”;虛性疼痛多因陽氣虧虛,精血不足,臟腑經脈失養所致,即所謂“不榮則痛”。
● 疼痛輕微,尚可忍受,多時隱時現,綿綿不休。常見於頭、胸、脘、腹等部位。
● 胃氣虛證:胃脘部隱痛痞滿,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腹脹納呆,食后腹脹,嘔惡噯氣等。
● 脾陽虛證:腹部隱痛,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腹脹納少,大便溏薄清稀,四肢不溫,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等。
● 腎精不足證:行經后小腹隱痛,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發脫齒搖,耳鳴耳聾,健忘恍惚,腰膝酸軟等。
● 隱有“隱約、似有非有”的意思,隱痛痛勢不劇烈,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必定是虛證。多因陽氣精血虧虛,臟腑經脈失養所致,常見於頭、胸、脘、腹等陽氣精血容易缺失的空腔、空隙部位。
● 胃氣虧虛,胃的和降失常,胃脘部隱痛痞滿,食少喜按。
● 脾的陽氣虧虛,運化無權,無力輸布水濕,故有輕微隱痛。
● 腎精不足、氣血兩虛,無法充養胞脈,導致的痛經,表現為行經后小腹隱痛或空痛或月經後期。
● 現代醫學的慢性腹瀉、慢性胃潰瘍等引起的疼痛,多具有隱痛的特徵。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