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奇蒿的結果 展開

奇蒿

奇蒿

奇蒿,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奇蒿S. Moore的帶花全草。分佈於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具有清暑利濕,活血行瘀,能經止痛之功效。常用於中暑,頭痛,腸炎,痢疾,經閉腹痛,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創傷出血,乳腺炎。

入葯部位


帶花全草。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效


清暑利濕,活血行瘀,能經止痛。

主治


用於中暑,頭痛,腸炎,痢疾,經閉腹痛,風濕疼痛,跌打損傷,外用治創傷出血,乳腺炎。

相關配伍


1、治消化不良,疳積:鮮奇蒿30-60g。水煎服,每日2劑,連服3-5天。
2、治絲蟲病、象皮腿:奇蒿根120g。水煎服。
3、治扭挫傷腫痛:鮮奇蒿30g,米酒適量。酒水各半煎,或搗爛絞汁,沖熱酒服。
4、治經閉腹痛:奇蒿30g,紅糖30g。水煎去渣,沖入紅糖,加適量米酒服。
5、治外傷出血:奇蒿適量。烘乾,研細末,干灑傷口;或用鮮葉,搗爛外敷傷口。
6、治急性乳腺炎初起:奇蒿30-60g。水煎服,每日1劑。
7、治產後惡露不盡:奇蒿30g,桃仁6g,大血藤30g,益母草20g,紅糖5g。水煎,加紅糖,分2次服。
8、治夏季受熱口渴:奇蒿30g,麥冬15g。水煎服。
9、治急性尿路感染:奇蒿30g,竹茹20g,車前草30g。水煎服。(1-9方出自《中國良方通典》)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干品研粉敷患處。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8-9月間花期採收,連根拔起曬乾,打成捆,防止夜露雨淋變黑。

二、炮製方法

洗去雜質泥土,晾過夜,切段,曬乾生用。

形態特徵


奇蒿: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顯或不明顯,側根多數;根狀莖稍粗,直徑3-5毫米,彎曲,斜向上。莖單生,稀2至少數,高80-150厘米,具縱棱,黃褐色或紫褐色,初時被微柔毛,后漸脫落;上半部有分枝,枝彎曲,斜向上或略開展,長5-15厘米。葉厚紙質或紙質,上面綠色或淡綠色,初時微有疏短柔毛,后無毛,背面黃綠色,初時微有蛛絲狀綿毛,后脫落;下部葉卵形或長卵形,稀倒卵形,不分裂或先端有數枚淺裂齒,先端銳尖或長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具短柄,葉柄長3-5毫米;中部葉卵形、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12(-15)厘米,寬2.5-4(-5.5)厘米,先端銳尖或長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柄長2-4(10)毫米;上部葉與苞片葉小,無柄。頭狀花序長圓形或卵形,直徑2-2.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在分枝上端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密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端組成狹窄或稍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半膜質至膜質,背面淡黃色,無毛,外層總苞片小,卵形,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長圓形或橢圓形;雌花4-6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6-8朵,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地區林緣、路旁、溝邊、河岸、灌叢及荒坡等地。分佈於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藥材性狀


為帶花的全草。莖圓柱形,直徑2-4mm,表面棕黃色或棕褐色,有縱條紋。質硬而脆,折斷面黃白色,邊緣有纖維。中央有疏鬆的髓。葉互生,多乾枯皺縮,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均密被白毛。質脆易碎。枝梢生黃包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狀。氣芳香,味淡。
以葉綠,花穗多而黃者為佳。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增強耐缺氧能力;
4、抗菌作用;
5、抗生育作用;
6、抗氧化作用;
7、促進創傷癒合作用。

附註


另有金絲桃科的元寶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和湖南連翹H. ascyron L.亦作劉寄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