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做爸爸的男孩

2009年布萊恩·派西維爾執導電影

《被叫做爸爸的男孩》為英國2009年的電影,導演為布萊恩·派西維爾,主演為凱爾·瓦德、伊恩·哈特、路易斯·德拉米、斯蒂夫·艾弗茨。講述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羅比,因為意外“收穫”了一個孩子,而做上了爸爸的故事。

劇情簡介


羅比是一個14歲的小男孩,目前他剛剛“收穫”了一個孩子,他做上了爸爸。雖然羅比很想承擔起父親的責任並撫養這個孩子成人,但是孩子的母親卻不想和羅比再發生什麼瓜葛,她要自己撫養小孩。
海報
海報
伴隨著孩子的出生,羅比和他的爸爸喬又重新建立起了聯繫——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吧,長期和兒子疏遠的喬重新回到了羅比的身邊。事實證明,喬是一個無能、懦弱而且極為不靠譜的父親,目睹並親身經歷這一切的羅比不希望自己變成和喬一樣的人,他要做一個合格稱職的父親。
當羅比看到孩子媽媽的新男友是一個滿口粗話而且有暴力傾向的人的時候,羅比決定要立即採取行動,他沖向孩子的母親,搶下了孩子,並且拔腿就跑。在羅比“流浪”的路程中,他碰到了遭受家庭創傷的女人尼亞。尼亞沒辦法給羅比提供任何幫助,因為她還有一個醜陋的並且複雜的家庭需要去應付。與此同時,內疚的父親喬也開始四處尋找走失的羅比。他猜測著羅比可能會到達的地點,希冀能在那裡找到兒子。
喬找到了兒子羅比和孫子,但是父子倆的會面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融洽。他們一見到對方就開始大吵大鬧。這兩個“父親”都不得不面對自己的過去,回憶生活的過往,不得不從傷痛內疚中走出——學會“父親”的真諦。

一句話評論


看起來這好像是一部無甚新意的影片。但是在導演的調教之下,小演員凱爾·瓦德以自己流暢且嫻熟的表演征服了眾人。不得不說,他的表演是全片的亮點。
——《紐約時報》
朱莉·魯特福德用她的女性視角寫出了這麼一個關於兩種父子關係的劇本。站在女性的角度上,父子關係始終是像影片中表現的這麼“剪不斷,理還亂”的。
——eyeforfilm. co. uk
兩代人、兩個父親;兩種態度、兩種選擇。影片用極其戲劇化的表現方法展示了兩對父子的矛盾衝突。影片非常感人,可以說這是真實情感的力量。
——《連線》雜誌
無論是在影片還是在現實中,父親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每個父親都是慢慢學會做父親的,每個父親都需要幫助——影片的結尾,一語成箴。
——《帝國》雜誌

幕後製作


【還原真實的父親】
長久以來,影視作品中父親總是那種“大愛如山”的形象,他們堅韌、無私、總是默默不語地做著一切。可是現實生活中,父親的形象卻並不總是這麼光榮、偉大且正確。很多時候,父親也會是個懦弱而且不敢擔當的男人,事到臨頭之後才幡然醒悟——不過,很多時候,還是追悔莫及。
在影片的編劇朱莉·魯特福德的眼中,父親是一個複雜的形象。他的複雜性就在於,剛剛開始做父親的時候,誰都沒有經驗,所有人——成功的父親和失敗的父親都是一步一步自己走出來的。魯特福德說:“我剛剛開始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只是想寫一個未成年爸爸的故事,不過後來隨著劇本寫作的深入,我發現如果把這個主角的父親也加進來,效果會更出眾。於是我便在劇本中寫進了這個缺席的父親的角色。正是因為有這個角色的加入,整個電影才從一部講述未成年人生孩子的故事變成了一部家庭倫理劇。在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生活的:父親不在家,母親又和別人跑掉了,就剩下一個孩子。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就出去亂玩。出了事,總有人要負責和擔當,這個時候,體現出來的就是骨肉親情和人的倫理道德。我並不想在故事或者是在道德上批評這樣的父親或者是這樣的事情,因為道德並不能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所以我便在劇本里加入了一些情感上的波動和衝突。尤其是影片的最後一幕,喬找到了離家出走的孩子羅比和他的孫子,他們之間大吵了一架。吵架的內容還是關於過往的生活和身份賦予的責任,這其中的種種都是個人的怨念和對過去的不解。每個人都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學會做父親的,沒有人在剛剛有孩子的時候就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爹,也沒有人會不把孩子當成一件重要的事來對待。之所以有人成為了好爸爸,有人變成了壞爸爸,其實很簡單——每個人在做父親的過程中的選擇不同。”
【小成本,大製作】
雖然這只是一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但是劇組的主創人員卻一點也不含糊,導演布萊恩·派西維爾和編劇朱莉·魯特福德都是BBC4台的資深員工。在影片中扮演落魄老爹的伊恩·哈特也算是英國知名度頗高的演員,他曾經在影片《小時和時間》以及《披頭傳奇外一章》兩部影片里扮演了兩次約翰·列儂,此外他還在電視劇集《流言》里貢獻了出色的表演。
談及出演《被叫做爸爸的男孩》時,伊恩·哈特說:“拍攝這部電影倒不算是困難的事情,也並不太吸引我。真正讓我投入影片的其實是導演和編劇。首先他們有著豐富的拍攝經驗,其次是他們的坦誠。他們的影片顯得光明磊落、顯得非常利索以及坦蕩。沒有粉飾太平、也沒有虛假地煽情。這麼一個充滿了失去、尋找、得到和過往的影片就這麼被簡單、平白但是毫不簡單地講述了出來。這個劇組,是我經歷過的最有理智也是最開心的劇組。每個人都非常和善、每個人都充滿了感情。”
影片的成本不大,但是導演布萊恩·派西維爾卻總是精益求精,因為這是他所拍攝的電影長片處女作,他希望自己能藉此片的成功開創一個良好的局面。派西維爾說:“我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放在喬和羅比的情感經歷上,因為這是劇本最打動我的地方。相反,那些別人說的未成年人的性愛和懷孕問題我則沒有太放在心上,因為我不想在電影里開展什麼道德批判活動,也不想在故事裡強加於人我的道德觀。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就是以情動人,如果觀眾能被影片中的父子情感動,能理解人物的行為的話,我想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別的,我也不奢求太多。”

花絮


·影片里羅比偷了車,然後駕走,輪胎髮出了刺耳的噪音。這些噪音是現場的一些工作人員用WD-40防鏽劑和輪胎製造出的。
·影片中羅比駕車的那一段鏡頭是在基爾特布魯克工業園區(Giltbrook Industrial Park)拍攝的。那是一輛上開門的小汽車,後背上的頂棚被拆掉了。2-3個劇組成員坐在車后,用儘可能精簡的設備拍攝。車被固定在了地上,因為扮演羅比的凱爾·瓦德還太小,法律不允許他駕車。一些劇組成員站在車子的周圍,輕輕搖晃車子,造成行駛中的震動;還有一些人在前面舉著畫有雲朵的畫板在前面晃來晃去,造成視覺上汽車正在行駛的假象。
·本片是導演布萊恩·派西維爾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此前他只拍攝過短片、電視電影和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