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是伴隨老化過程有關的聽力損失,典型的表現為高頻首先受累的對稱性進行性聽力下降。老年性耳聾病因包括外部環境雜訊和環境污染等因素、內環境的改變、神經系統變性改變、機械性原因:遺傳因素等都可能是病因。老年性耳聾一般表現為隱襲性、進行性緩慢的雙側聽力下降,多以高頻為主,言語識別能力明顯降低,多數人有高調耳鳴,有些人是搏動性耳鳴,可間歇性,也有持續性的。老年性耳聾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營養神經和改善循環等藥物、適時配戴助聽器等。老年性聾的危害在於交流障礙,感覺剝奪,隨之可引起認知改變、人格改變、脫離社會等不良影響。目前沒有根治性辦法,各種治療手段只能起到改善作用。極重度的老年性耳聾可以安裝電子耳蝸。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病因


● 老年性耳聾的發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 外部環境雜訊和環境污染等因素:人體在生命過程中不斷受到交通雜訊、音樂、火器發射、空調、計算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鍋爐、鼓風機等各種雜訊長期損傷的積累。
● 內環境的改變:例如老年過程中,血液粘滯性增高、動脈硬化、代謝降礙、神經遞質和神經活性物質的改變等。
● 聽覺神經系統變性改變。
● 機械性原因:聽骨鏈變性,基底膜變硬,螺旋孔骨質肥大,耳蝸導水管阻塞。
● 遺傳因素: 一些研究發現老年性聾也和遺傳因素有關。

癥狀


● 老年性耳聾一般表現為隱襲性、進行性緩慢的雙側聽力下降,多以高頻為主,言語識別能力明顯降低。
● 多數人有高調耳鳴,有些人是搏動性耳鳴,可間歇性,也有持續性的。

檢查


● 診斷感音神經性聾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
● 體格檢查:通過患者體格檢查,初步判斷可能為此病。
● 純音測聽:可以檢查出聽力下降。
● 聲阻抗:該項檢查對於本病的診斷有輔助作用。
● 聽覺腦幹誘發電位:通過檢測波形電位變化檢測聽力下降趨勢,對診斷本病有輔助作用。
● 耳聲發射:在中度以下聽力損失時可以引出畸變產物耳聲發射。當聽力損失超過40 dB,多數無法引出畸變產物耳聲發射。罹患聽神經病時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可以引出。
● 40 Hz相關電位:有助於判斷中至低頻的客觀聽閾;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時可以無法引出。
● 聽覺多頻穩態誘發電位:適用於鎮靜狀態下的兒童和嬰幼兒,有助於判斷不同頻率的客觀聽閾。
● 影像學檢查:通過高解析度顳骨CT檢查、顱腦MRI、內耳MRI水成像、聽神經成像等技術有助於了解耳及顱腦結構。

診斷


● 根據患者癥狀特點及上述各項檢查所見,比較容易做出診斷。
● 耳鏡檢查:鼓膜無特徵性改變,可內陷、萎縮、有鈣化斑。
● 純音測聽:純音測聽為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多先有高頻聽力下降,純音聽力圖多為高頻緩降型、高頻陡降型或平坦型。
● 耳聲發射:耳聲發射產生於耳蝸,是耳蝸外毛細胞主動過程的結果,可以早期發現老化過程中耳蝸的損害。也有助於鑒別耳蝸性和蝸后性老年性聾。
● 言語測聽: 老年性聾言語識別率多降低。

鑒別診斷


● 雜訊性聾,也最難和老年性聾鑒別,病史的詢問很重要。
● 內淋巴積水和其他內耳病:常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 有眩暈發作或共濟失調需與梅尼埃病和自身免疫性內耳病鑒別。
● 進展迅速的聽力損失要與藥物性耳聾鑒別。
● 自身免疫性內耳病。

治療


● 衰老是一個自然規律,迄今尚無法使其逆轉。可有下列治療手段。
● 營養神經和改善循環等藥物,試圖延續聽器衰老的進程。
● 適時配戴助聽器,為聽覺系統提供聲信息,幫助老年人改善交流能力,提高生活質量,並有可能提高耳鳴的察覺閾。
● 應重視中樞聽覺處理障礙、老年性聾和認知障礙相關性研究。

危害


● 老年性聾影響40%以上的老年人群,引起交流障礙,感覺剝奪,隨之可引起認知改變、人格改變、脫離社會等不良影響。

預后


● 老年性耳聾目前沒有根治性辦法,各種治療手段只能起到改善作用。極重度的老年性耳聾可以安裝電子耳蝸。

預防


● 是加強科普教育,提醒人們從早期開始,在生命過程中避免對聽器的損害,如避免接觸雜訊、不用耳毒性藥物、不食用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的食物等。

參考文獻


● [1] 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2013.
● [2]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 [3] 孔維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杜,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