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睡眠療法

電睡眠療法

電睡眠療法(Electrosleep Therapy )以弱量的脈衝電流通過顱部引起睡眠或產生治療作用的方法,稱電睡眠療法,亦稱腦部通電療法。療法是採用低頻脈衝電流,其波型是直角脈衝波。其波型很象腦電圖的δ波,合乎生理要求,但脈衝前沿陡,在低強度時能獲得最佳效應。波寬0.2~0.5ms,頻率10~200Hz。有時採用在直流的基礎上疊加方波或正弦波等脈衝電流。療法自1947年創始以來,在世界各國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認為電睡眠不僅對普通醫學,而且對軍事醫學也有不小的作用。

簡介


電睡眠療法(Electric Sleep therapy)
用小劑量(按其幅值)的單向低頻方波電流通過顱部引起睡眠的治療方法,稱為電睡眠療法。

物理特性


電睡眠療法
電睡眠療法
電睡眠療法所用的電流是仿效生理睡眠時中樞神經的電活動 規律而定的。腦電圖研究證明:安靜閉目時,呈現8-13Hz的α波,入睡時呈現0.5-4Hz的δ波;由電診斷測得:皮層運動區的時值為0.1-2ms。因此,用於電睡眠的電流頻率多選在α、δ波範圍,1-25Hz;脈寬多為0.2-0.3ms,因脈寬大於0.5ms的脈衝會興奮視神經,引起主觀的閃光而影響入睡。波形多用方波,因它前後沿均陡,用較小電流即可引起反應。有人用梯形波和正弦波疊加在直流基礎上的方波、正弦波,頻率也有增加到100-200Hz的。

作用機制


電睡眠療法
電睡眠療法
關於電睡眠治療時產生睡眠的機制尚無統一的觀點,大多數認為電流直接作用於腦是主要的,也有反射性影響。認為睡眠是散佈於大腦兩半球、甚至皮質下部分 即中腦的抑制。當電極置於眼瞼一乳突部位時,脈衝電流對眼瞼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引起弱的節律性刺激,可能反射性地引起大腦皮層的抑制。實驗觀察到用眼-枕法電睡眠治療時,近於腦底部的電流密度最大,並沿近於穹隆部的方向減少。認為透入顱內的電流直接作用到皮質下—腦幹部位,按負誘導法有則,引起皮層的抑制。電睡眠時脈衝電對皮質—腦幹部有特異性作用,並通過它而作用到皮層。另有一些人認為,電睡眠電流刺激了大腦皮質,使皮質對網狀結構發生主動性抑制而導致睡眠。

適應證和禁忌證


適應證

電睡眠療法
電睡眠療法
神經官能症,高血壓病(Ⅰ、Ⅱ期),偏頭痛,神經性皮炎,腦動 脈硬化(初期),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早期妊娠中毒症,幻痛以及精神分裂症的噪狂型、緊張型、單純型等。植物神經-內分泌機能障礙患者用低頻率(8~16Hz)治療可使正常化。

禁忌證

患動脈硬化的高齡患者,某些眼病(結膜炎、眼緣炎、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等)。

處方舉例


1.電睡眠作用眼(-)—乳突部(+)。波寬0.2~0.3ms,頻率10~20Hz ,治療強度4~6mA,40~6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2~20次。同時配用小量鎮靜劑和催眠劑。
適應證:神經衰竭,失眠。
2.電睡眠作用眼(-)—枕部(+)方波,波寬0.2~0.3ms,頻率,為鎮靜10~20Hz;為降壓80~100~120Hz,治療強度4~8mA,30~6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12~15次。同時應用血管擴張葯、鎮靜葯。
適應證:高血壓。

效應與作用


電睡眠治療的作用是導致或深化生理睡眠。加強中樞的抑制作用,而且即使治療過程中不入睡,也有調整性的治療作用。認為脈衝電流通過腦部時,廣泛作用於腦的各部,特別是皮層下區,包括丘腦、丘腦下部、網狀結構、邊緣系統及其他組織。因而對腦部各組功能產生影響,使原已紊亂的神經—血管、神經—體液、神經—內分泌以及其它植物性神經,軀體神經系統得以恢復,保證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促進機體的自我調節過程。對於精神和情緒方面也產生良好的影響。經顱的低頻脈衝電作用,還可以使高血壓下降,使血凝與抗凝系統的功能正常化。還可改善代謝,降低血糖等。用80Hz電睡眠治療能使血液中腎上腺素正腎素濃度增高而呈興奮作用。10-15Hz能改善心、血管系統的神經調節和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並能影響脂類代謝,從而對冠心病有良好療效。因此,電睡眠療法的治療作用,就決不僅限於療法名稱的含意,而日漸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各科的疾病。
電睡眠療法是利用微弱的低頻脈衝電流,通過置於眼-乳突或眼-枕部電極,將電流輸入腦內,包括垂體、視丘核、網狀結構邊緣系統以及其他能加強皮質抑制過程的部位,導致睡眠或產生程度不同的睡意,從而加強了身體保護性抑制過程,有利於疾病的恢復。電睡眠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過程,減輕情緒緊張和疲勞,提高工作能力。
脈衝電流能誘發睡眠的依據是:
①電流直接刺激間腦內丘腦下部前側區,可引起睡眠。
②電流直接刺激低位腦幹,可誘發動物睡眠。
③電刺激周圍神經可使腦中5-羥色胺濃度升高,可引起睡眠。
電睡眠療法的療效與治療時能否入睡並不完全有關。

治療方法


儀器:HWY-Z2型綜合治療機和C64-2型多波治療機均可用作電睡眠治療。
電極:鉛板、襯墊同直流電療法。方法
1、電極的位置:電極安放法有雙眼-乳突法或雙眼-枕部法,對眼部通電特別不適應的患者,可改前額放置電極、陰極連接雙眼(額部)電極、陽極連接枕部(雙乳突)電極。兩個眼部電極接陰極,枕部(特製的梳狀電極可插入頭髮中)或乳突部(兩個4cm電極)電極接陽極。
2、電流強度:輸出電流強度需要依據患者自身感覺而定,一般以在眼眶出現輕微敲打和震顫感(這種感覺不會使患者感到不安和不適)為度。常用電流強度均值為6~12微安,峰值可達5~8毫安。
3、選用方波、波寬0.2—0.3ms,適當頻率(根據病情選擇適宜頻率很重要,當病人興奮過程佔優勢時,頻率不超過5—10Hz,較高頻率40—60Hz會增強,癥狀加重。一般從12—16Hz開始逐漸降至1—2Hz),電流強度6—8mA,以患者有輕度舒適的震動感蟻走感為宜。
4、治療時間 一般第一次治療15—20分鐘,漸增至40—60分鐘較合適。抑制過程輕度減弱時,用較長時間,可達1.5—2小時;興奮與抑制過程明顯減弱時,用較短時間20-40分鐘為宜。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10次。通電時間:每次通電時間從15~20分鐘開始,然後漸增至半小時。每日治療1次,12~30次為一療程。
5、治療時室內安靜,光線暗淡,溫度適宜、空氣新鮮的環境。並用適量咖啡因、溴劑可加強治療效果。和舒適的治療床。

應用


電睡眠療法在前蘇聯一直用得較為廣泛,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對此亦日益重視。C.G.盧斯和J.西格爾在《睡眠》一書中論述了前蘇聯如何將電睡眠療法用於眾多病症的治療,包括用於一些精神障礙和心身疾病。甚至還將電睡眠用於宇航員的鬆弛訓練和麻醉。美國和加拿大所發展的方法稍有不同。睡眠研究人員和臨床學家發現了電睡眠療法的可行性,而且繼續了如坦普勒1975年所綜述的研究。但更專註於睡眠療法的發展應用,強調綜合採用藥理學、心理治療和教育法。1974年,美國的A.卡萊斯等人強調患者應置於睡眠專業醫生協助主管醫生工作的良好照料中,而且成為治療小組的一員。儘管前蘇聯的睡眠診所傾向於治療多種病症,但在美國則將治療重點首先放在睡眠障礙上,其次才是其他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