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重點大學二級學院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SoutheastUniversity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是東南大學二級學院,為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中國信息產業最重要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之一。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之前身為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其歷史可追溯至1923年的國立東南大學電機工程系。1962年,電真空器件專業從無線電工程系分出,單獨成立了電子器件系(現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006年,無線電工程系更名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8年4月,信息安全學科從學院分出,和相關學院組建成立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本科專業1個,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涵蓋4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全院教職員工240人,其中專任教師203人,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3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500餘人,博士研究生440餘人,留學生20餘人。

歷史沿革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原南京工學院無線電工程系)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23年國立東南大學建立的電機工程系。該系設有電機製造、荷電鐵道、無線電三個組。
1928年,國立東南大學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解放后,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1952年,以南京大學工學院為主體,併入了金陵大學和江南大學的工科系科,建立了南京工學院,並將電機工程系分設為電力工程系和電機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是無線電工程系的前身。
1953年,在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中,有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工學院的電信系併入,建立了無線電工程系。
1956年,三分之一的教師支援新建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
1962年,電真空器件專業從無線電工程系分出,單獨成立了電子器件系(現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6年3月,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更名為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校門
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校門
2012年,學院牽頭聯合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等八所高校以及中國移動、華為技術、中興通訊、大唐電信四家企業,組建無線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2015年12月,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二級學科基礎上設立二級系建制,設有通信工程系、電磁場與微波工程系、信息與信號處理工程系、電路與系統工程系、網路與信息安全工程系。
2018年4月,信息安全學科從學院分出,和相關學院組建成立東南大學網路空間安全學院。

辦學條件


經過長期的努力,全系在學科地位、科研水平、教學質量、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橫向聯合、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均居全校之首,目前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無線電電子學教學和科研中心,可謂人才濟濟、成果斐然。

師資隊伍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全院教職員工240人,其中,專任教師203人,教授/研究員67人,副教授/副研究員97人,博士生導師90人,碩士生導師152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IEEEFellow5人、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創新項目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國家青年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人、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23人、江蘇省“333”人才2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人才7人、江蘇省雙創人才6人,崔鐵軍院士及其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鐵軍(專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忠良(專職)
歐洲科學院院士王承祥(專職)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洪偉、尤肖虎、王志功、崔鐵軍、高西奇、金石、陸衛兵
國家級教學名師吳鎮揚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金石、黃永明、蔣衛祥、程強、胡三明、余超、許威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王志功、尤肖虎、洪偉、趙春明、崔鐵軍、高西奇
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孫忠良、陸佶人、洪偉、尤肖虎、崔鐵軍、高西奇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鄒采榮、陳明、周健義、宋鐵成、高西奇、陸衛兵、裴文江、張在琛、程強、金石、黃永明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尤肖虎、洪偉、戎敖生、方世良、趙春明
江蘇省教學名師孟橋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1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4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實踐示範中心1個,江蘇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1個。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信息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信息工程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數字電路與系統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通信原理(雙語)、計算機結構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系統、數字電路與系統 
國家級專業實踐示範中心信息與電子專業實踐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信息與電子專業實驗中心
江蘇省品牌專業信息工程 
江蘇省實踐教學示範中心信息通信實踐教育中心 
● 教學成果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學生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獲金獎2項,銀獎2項,銅獎1項;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全國特等獎、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在“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5項,銀獎2項;在2016-2020年的四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學院本科生共獲全國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江蘇省一等獎21項,二等獎16項。歷年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4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6項。 

學科體系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並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涵蓋4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個,第四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分別為A和A-。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
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1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雙創團隊1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無線通信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移動信息通信與安全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聲信號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射頻集成電路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網路與信息安全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數碼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十二五”期間(2011-2014年),學院科研經費到款總計5.96億元,其中縱向項目經費合計4.19億元,約佔70.4%。2014年科研經費到款首次突破2億元。“十二五”以來獲縱向項目470多項,橫向項目140多項。其中,973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7項,863項目17項,國家重大專項30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90項,國際合作項目19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4項等。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目,二等獎2項(1合作),工信部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1合作),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合作)。發表SCI論文469篇,EI論文776篇,ISTP/CPCI論文375篇,論文123篇。申請發明專利859件,獲得授權361件。 
根據2021年5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2011年以來,作為牽頭單位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0餘項。 
國家級科研獲獎
成果名稱類別
寬頻譜高能效無線通信技術與應用2019年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 
新型微波超材料對空間波和表面等離激元波的自由調控或實時調控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XXX測量關鍵技術及應用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規模天線陣列系統無線傳輸技術及應用2018年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
XXX關鍵技術及應用2017年教育部科學進步一等獎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類導波結構及器件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XXXXXX2016年軍隊科學進步一等獎
多制式被動式XXX2015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魯棒人臉視覺特徵的提取、建模與識別的理論和方法研究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新型人工電磁媒質對電磁波的調控研究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寬頻無線通信中的多域多點協同傳輸理論研究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寬頻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產業化應用2011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微波段超材料對電磁波的調控研究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XXX2011年工信部國防科技進步獎
XXX2011年軍隊科技進步獎
無線多制式信號合路器研發及應用201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XXX2010年工信部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寬頻多載波普適MIMO傳輸與迭代接收技術2009年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
情感特徵分析與識別的理論與應用研究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進化計算與進化神經網路的理論及應用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
XXX2007年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小波與濾波器組的理論及其應用研究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XXX2006年公安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中國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研究開發項目2003年科技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XXX2003年國防科技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XXX2002年國防科工委國防科技技術三等獎 

文化傳統


院徽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院徽共有上下組合、左右組合兩款。較為具象的描繪出健雄院建築形象,整體容易識別;飽滿的視覺效果使得LOGO更顯穩重;藍色代表理性、科學、官方與權威。相比於其他顏色,藍色更顯穩重,適合於信息科學領域,而藍色漸變更增加LOGO的層次感。上下組合最小使用範圍為15mm,左右組合最小使用範圍為25mm。

獲得榮譽


2012年由尤肖虎團隊領軍完成的“寬頻移動通信容量逼近傳輸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是移動通信領域近十年來唯一的一個國家一等獎,也是江蘇省第一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在全國首次教學成果獎評選中,榮獲全國電子類專業中唯一的特等獎。改革的成果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讚揚和移植。許多種教材被兄弟院校廣泛應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多年來承擔了數十項國家、省部級重大的重點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每年都有科研成果獲獎,2008年全院科研經費到款數達8722.55萬元。研製的高科技產品正在向產業化發展。

知名校友


陳星弼劉盛綱張乃通黃培康
李幼平孫忠良倪光南韋鈺
李德毅黃如吳柯姚育東
王江舟崔鐵軍陳志寧陳志璋
童文陸軍李德毅夏培肅
黃緯祿陳章何振亞尤肖虎
劉盛綱張乃通黃培康李幼平
章文勛孫忠良洪偉丁峙
李燁劉陳祝雷高雨青
高西奇鄒采榮李正茂趙大春
周全施雪松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院長(兼)陸軍
黨委書記張在琛
執行院長王承祥
副院長黃永明
副院長王蓉
副院長蔣衛祥
副院長蔣之浩
副書記兼副院長王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