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中暑

產褥中暑

產褥期因高溫環境使體內餘熱不能及時散發,引起中樞性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的急性熱病,稱為產褥中暑(又稱為產褥期熱射病)。多發於夏季。產褥期體內熱量積蓄過度,引發高熱,導致中暑。產褥中暑主要表現為高熱、噁心、口渴、胸悶、呼吸急促、昏迷等。產褥中暑治療主要採用物理降溫或退熱藥物治療,加強支持療法,經及時治療,多可治癒。嚴重者預后差。產褥中暑可能會引起高熱、噁心、口渴、胸悶、呼吸急促、昏迷等。

就診科室


● 婦產科、急診科

病因


● 大多數產褥中暑都是因為產褥期的護理不當引起來的。當人體處於超過散熱機制能力的極度熱負荷時,因體內熱積蓄過度而引起高熱,發生中暑。
● 當外界氣溫超過35℃時,機體靠汗液蒸發散熱,汗液蒸發需要空氣流通才能實現。
● 舊風俗習慣怕產婦“受風”而要求關門閉窗,產婦深居室內,包頭蓋被,穿長袖、長褲,緊扎袖口、褲腳,使居室和身體小環境均處在高溫、高濕狀態,嚴重影響產婦出汗散熱,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衰竭而出現高熱、意識喪失和呼吸循環功能衰竭。

癥狀


● 大多產褥中暑的產婦早期癥狀不明顯,一般中暑發作可出現以下表現:
● 中暑先兆:發病急驟,表現為口渴、多汗、心悸、噁心、胸悶、四肢無力,此時體溫正常或低熱。
● 輕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及時處理,產婦體溫逐漸升高達38.5℃以上,隨後出現面色潮紅、胸悶、脈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滿布全身。
● 重度中暑:產婦體溫繼續升高達41~42℃,呈稽留熱型,可出現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譫妄、抽搐、昏迷。數小時內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倖存者也常遺留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後遺症。

檢查


● 確診產褥中暑主要從發病季節、患者家居環境、產婦衣著及臨床表現等方面綜合考量,並不能通過某一項檢查確診。

診斷


● 醫生診斷產褥中暑,主要依據發病季節、患者家居環境、產婦衣著及臨床表現。
● 有引起本病的誘因。
● 前驅癥狀常發病急驟,常有口渴、多汗、噁心、頭暈、頭痛、胸悶及心慌、乏力等癥狀。
● 輕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可有體溫上升、脈搏呼吸增快、面色潮紅、出汗停止、皮膚乾熱、痱子布滿全身或出汗而體溫下降。
● 重度中暑時,體溫繼續升高,可達41~42℃或以上,可出現昏迷,譫妄、抽搐、嘔吐、腹瀉、呼吸急促、脈細速、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瞳孔縮小、瞳孔對光反射和膝反射減弱或消失等危急癥狀。

鑒別診斷


● 產褥中暑需與產後子癇、產褥感染、敗血症相鑒別。不過要注意,產褥感染時可發生產褥中暑,產褥中暑患者又可併發產褥感染,如果產褥期有體溫升高,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避免用一些不科學的護理方法使病情加重。

治療


● 治療原則是立即改變高溫和不通風環境,迅速降溫,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迅速降低體溫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 立即將患者置於陰涼、通風處,脫去產婦過多衣物,室內溫度應降至25℃。鼓勵多飲冷開水,用冷水、75%乙醇溶液等擦洗。在頭、頸、腋下、腹股溝、腘窩淺表大血管部位放置冰袋,行快速物理降溫。按摩四肢,促進肢體血液循環。使用降溫藥物時,需監測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加強護理,注意體溫、血壓、心臟及尿量。
● 重視糾正腦水腫,可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靜脈滴注。抽搐常用地西泮、硫酸鎂等抗驚厥。同時採用藥物降溫。緊急時也可使用鹽酸氯丙嗪加鹽酸異丙嗪靜脈滴注,體溫降至38℃時,停止降溫處理。
● 在降溫的同時應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24小時補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之間,並注意補充鉀、鈉鹽。
● 高熱、昏迷、抽搐的患者,或物理降溫后體溫復升者,可用冬眠療法,常用冬眠1號(哌替啶100mg、氯丙嗪50mg、異丙嗪50mg)半量靜脈滴注。
● 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 出現心、腦、腎合併症時,應積極對症處理,必要時行氣管插管。

危害


● 產褥中暑根據病情的程度分為先兆、中度以及重度。其中度和重度又有熱痙攣、熱衰竭以及熱射病之分。如果發展為熱射病,患者的的死亡率會超過一半。女性在分娩之後身體是比較虛弱的,也很愛容出汗,如果遵循古老的坐月子的原則,就很容易中暑,對於產後的恢復很不利。
● 如果外界溫度達到37度,就會對人構成危險。而且患者的發熱越嚴重,出現生命危險的幾率越大。而熱射病就是患者無法調節體溫,熱量便會一直積蓄,就會造成神經器官損傷。熱射病通常都是驟然發病,可以造成心臟、腎臟等很多器官出現衰竭。

預后


● 產褥中暑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中暑程度、體溫、是否有癥狀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產褥中暑關鍵在於預防,做好衛生宣教。破除舊風俗習慣,居室保持通風,避免室溫過高,產婦衣著應寬大透氣,有利於散熱,以舒適為度。
● 夏季多喝水,尤其要補充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