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盧輝的結果 展開
盧輝
清末廣州籍象棋名手
盧輝,當代著名作家,字朋紫,亦呼“棚仔”,廣東省順德市人,身高約1.80米,出生於1904年。
盧輝(1904-1994),身形略瘦,性格謙和,很得人喜愛。盧輝之父盧權,世居廣州河南溪峽,以搭棚為業,因自幼愛弈棋且逐步精熟,在“五七炮”方面頗有造詣,是清末廣州的象棋名手。盧輝承襲了門風,既隨父搭棚為業,又隨父習棋精弈。因此,盧輝的棋藝,系得自家傳。
盧輝在廣州的棋壇逐漸起步並走向開闊的境界,和馮澤(馮敬如)有關。那時,馮澤常在河南擔竿巷的華光廟擺棋攤。這裡是盧輝去搭棚上工的必經之路,棋藝已有相當功底的盧輝,既愛弈又為了磨練棋藝,每經過馮的棋檔時,若還沒有棋客入門,便放下四枚銅板,下一局棋,給馮澤開市。這樣日積月累,逐漸提高了棋藝。
盧輝鍛煉棋藝,當然不僅僅在家裡,也包括向其他名手的挑戰。盧輝棋藝初步成長后,就尋機試劍。那時海幢寺和伍家花園等處弈棋已比較熱鬧。在那裡,盧輝起初找二三流的棋手對弈,總佔上風,大約一年左右時間,盧輝的名聲也逐漸叫響起來,人人都知道盧權之子盧輝的棋,較他父親還勝一籌。
對中國現代象棋史上具有意義的“東南大賽”,對廣東省棋壇,起了“點火”的作用。之後,廣州的棋界更加活躍,在眾多棋手的殷切願望和紛紛要求下,首屆廣東省象棋比賽終於開始了。
棋賽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時間在1931年冬,賽地在廣州市,但參加者不限地域,只要到廣州報名和比賽,都屬於參賽的範圍。消息一傳開后,四面八方參加報名者多達140多人。比賽分初賽、複賽、決賽三個階段進行。初賽於12月20日揭幕,至萬日止,共進行6天。對在廣州棋壇已大有名氣的盧輝來說,進入複賽似無問題,但不料突出意外。原來黃松軒抽得十六組的簽,而盧也同時抽得十六組,於是盧、黃在初賽中火併。當時採取的是三局兩勝制,第一局盧應股未勝,第二局盧後走致負,第三局盧後走,且急於翻本,竟以頗為吃虧的列手炮還擊,結果又輸給黃。好在當時組賽者考慮到“二強相遇”的情況,敗者和敗者再斗,仍可進入下一輪比賽,於是盧和另一名棋手趙培同獲第十二組的複賽資格。
複賽採取單循環制,勝者2分,和棋各1分,負者不得分,又由於尚有23人參加角逐,經過22輪、4天的比賽,黃松軒以十七勝五和、盧輝以十九勝一和二負,同得39分,緊隨其後的是馮敬如38分、李慶全37分,再後面分數差距都在6分以上。按規定由前三名進入決賽,即由同得39分的黃。盧和38分的馮進行。為了增加熱烈氣氛,比賽採用了別開生面的“人棋”形式,將賽場設在露天廣場上。1931年的最後一天,廣州惠福路大佛寺內的廣場上,早已用粉線劃成的棋盤寬寬地躺在地上,棋子由仁威小學的童子軍扮演。按照賽程,盧輝先對馮下了二局成和棋,次為馮對黃一和一負,最後一場由黃對盧。在初賽中,盧因失機而二負於黃,複賽中雖想一搏,但黃功夫老到,僅以和局告終。盧獲得亞軍,人稱“亞王”。
省賽進入決賽時,黃對盧的幾局棋自然不敢掉以輕心,在行棋中盡量避開盧的“五七炮”,但這樣一來,也束住了自己,所以盧先行的一局,儘管沒有安上“五七炮”,但爭戰十分激烈,至第十回合已具較好形勢,最後盧以車炮兵一士雙相且立於較好位置而獲勝。惜再戰已呈再衰三竭,祗獲亞軍而歸,“四大天王”亦告產生了!
解放后,盧輝較少參加枰場角逐,尤其是“文革”之後,廣州棋壇人才輩出,但他仍身不離枰場,弈棋不斷。他除了每周一次要去文史館例行學習外,身不離棋,參加第一工人文化宮等處的棋藝講解活動,為象棋事業的繁榮作出應有的貢獻。既鍛煉了自己的身心,也在弈棋中促進了長壽和健康。
由於解放后的安定生活和盧輝本身的素質,他講棋颱風純真,很有風度,給人以一個美好的形象。他講解對局時,夏天常穿白府綢短袖襯衫,手執一柄白紙摺扇,既扇風,又作道具;冬天,則穿一套藍色幹部服,頭戴黑呢帽,腳上則是膠底黑色布鞋,一副古樸純真的樣子。盧老講棋很守時,他家在珠江南岸,離一宮很遠,有他的棋藝活動時,他總是提前半小時到達,或坐著休息,養精蓄銳,或與棋人們侃天。他的生活哲學是樂天知命,不與人爭。
盧老雖然文化不高,講起棋來不像有些棋評家那樣豐富有理性,但口音清晰,聲音洪亮,聲調抑揚頓挫,有板有眼。且常用實戰的術語,而增加了講棋的趣味性,如“三子歸邊成一局”,“子多能解圍”,“象棋象棋,有象有棋,無象無棋”等,常能恰到好處地點綴棋評,增加風趣。盧老在作棋評時,還喜歡介紹攻殺對局,尤其對北派的王嘉良、孟立國、韓福德等的對局,更是講得栩栩如生。有時逢到關鍵之著,盧老則賣個關子,讓大家先思考一會兒,然而再在擴音機上說:“咳,不要怕,人家還有好棋呢。”接著他把妙棋、解著,畫龍點睛般講出,使棋迷在得到精神享受中,增進棋藝知識。
盧老是眾多名棋手中的一個長壽者,除弈棋不止,促進心腦不斷運動外,和家庭十分和睦有關。盧老之妻是個紡織女工,退休后常在公園消閑。
盧老於1994年回歸天國,享年91歲。他留給棋壇的除了豐富的棋藝作品外,還有一顆平常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