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葉蜘蛛抱蛋

卵葉蜘蛛抱蛋

卵葉蜘蛛抱蛋(學名:Aspidistra typica)為天門冬科蜘蛛抱蛋屬的植物。分佈在越南北部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80米至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中灌叢中及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卵葉蜘蛛抱蛋
卵葉蜘蛛抱蛋
根狀莖較粗,近圓柱形,直徑約7毫米,具節和鱗片。葉2-3枚簇生,卵圓狀披針形至卵形,長18-32厘米,寬7-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圓形,具稀疏黃色斑點或無斑點;葉柄明顯,堅硬,長12-21厘米。總花梗常成簇抽出,長2.5-4.6 厘米,纖細,平卧或彎曲;苞片3-5枚,其中2枚位於花的基部,卵形,長約1厘米,先端鈍或稍急尖,帶紫褐色,有時有細點;花被壇狀,直徑10-18毫米,外面有紫色細點,內面深紫色,6淺裂;裂片卵形,較短,先端鈍,不向外彎;雄蕊6枚,生於花被筒基部,低於柱頭,幾無花絲;子房短,花柱粗短,無關節;柱頭大,圓形,呈盾狀膨大,直徑 9-15毫米,邊緣具6微缺。

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雲南和廣西(西南部),也分佈於越南北部。生於深山密林中、山谷、溪邊濕潤處。

藥用價值


性味:味苦;辛;性微溫
功效:活血散瘀;接骨止痛;解蛇毒
主治:風濕痹痛;腎虧腰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藥禁忌: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