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

堂兄

漢語中的親屬稱謂之一。用來稱呼伯叔的兒子中年歲比自己大者。

簡介


對稱稱謂:堂弟
關聯稱謂:堂姐;堂妹;堂兄弟姐妹
中譯英:Cousin(註:英文的Cousin囊括所有親堂兄弟姐妹,遠堂兄弟姐妹)
對堂兄家屬的稱謂
堂兄祖父堂兄父母堂兄夫婦堂兄子女堂兄之孫
1、共祖不共父的堂兄——意同新義從兄
祖父
伯父—伯母/
叔父—嬸嬸
堂兄—堂嫂堂侄堂侄孫
堂侄女(外嫁)堂侄外孫
2、共曾祖不共祖父的堂兄——意同再從兄
伯祖/叔祖
堂伯—堂伯母/
堂叔
堂兄—堂嫂堂侄堂侄孫
堂侄女(外嫁)堂侄外孫
註:共高祖以上的堂兄,該表暫且省略。

解釋


堂兄是中國當今較常用的親屬稱謂詞之一。“堂兄”肇始併流行於唐代,逐漸取代了原稱謂詞“從兄”。

本義或狹義

父親兄弟之子而年長於己者稱之為堂兄(屬於親堂兄)。“堂兄本義”中堂兄是自己伯父、叔父的子女,共祖父關係。
堂兄俗稱堂哥。直呼面稱(當面稱呼堂兄本人)時,有的地方籠統地稱為“哥”,但血緣上有隔代。

廣義

祖父的兄弟的孫子,是自己的遠堂兄弟。可以泛指親堂兄和遠堂兄弟。

起源


“堂”本義為殿,古代堂多為尊長所居住,因此“堂”字有時被用來稱呼尊長,如以“萱堂”代指母親,以“高堂”代指父母。古代家庭多為幾代同堂,同祖不同父的兄弟稱堂由此而來。
“堂”被用於親屬稱謂早在魏晉時期已經出現,但當時並不能單獨使用,必須使用“同堂”,表示稱呼者雙方的關係為同祖不同父的兄弟,如《南史·劉暄傳》中有“明帝是武帝同堂”的記載。“同堂”後面可接稱謂,其中接表示相互關係的“兄弟”最為多見,如《北史·公孫表傳》中有“二公孫同堂兄弟耳”,也可加“弟”、“姊”等單向稱謂,如《南史·檀珪傳》中有“尚書同堂姊為江夏王妃,檀珪同堂姑為南譙王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