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促

氣促

氣促指呼吸急促,氣短而不均勻,為肺病常見癥狀之一,正常人因活動量過大也可出現此癥狀,為正常現象。因氣虛不攝,或外邪、水飲犯肺等所致者,當辨明疾病類型,辨證論治。

解讀


清·林佩琴《類證治裁·喘症》“氣促,呼吸急促不能續,似喘而無痰聲。”指呼吸急促。多因氣虛不攝,或外邪、水飲犯肺所致。症見呼吸急促或不能續,似喘而無痰聲等。今之肺氣腫、肺心痛、支氣管哮喘、肺炎、肺癌、過敏性哮喘或心衰、呼吸衰竭等似為此症。
氣促與現代詞語呼吸困難類似,美國胸科協會將氣促分為五個等級:
0:無呼吸困難癥狀。
Ⅰ:快步行走時出現氣促。
Ⅱ:平常速度步行出現氣促。
Ⅲ:平常速度步行時因出現嚴重氣促而被迫停止步行。
Ⅳ:輕微活動后出現氣促。

中醫應用


《張氏醫通》:“氣促多緣肺熱不清所致,初發正出時見之,清熱透肌湯;在正沒沒后,清咽滋肺湯。如喉中有痰齁䶎而鳴者,熱邪阻逆不得發越也,見於初發正出之間,除熱清肺湯。正沒沒后見者,必邪熱未透,或露風沒早,餘熱內攻而肺氣受傷也,難治。”
氣促癥狀一般出現在肺病或心病當中,臨床出現此癥狀,首先要辨明疾病,根據八綱辨證及臟腑辨證等辨證方法,確定疾病性質,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