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次山
時事評論員
阮次山,男,Anthony Yuen,1946年—2020年5月17日,美國人,祖籍海南,出生於中國廣西,著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畢業於紐約大學,后赴美國深造,獲聖約翰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
生前系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兼時事評論員。代表作《聯合早報》《新聞今日談》等。
2020年5月17日,阮次山在台中去世,享年74歲。
1946年出生於廣西,父親是國民黨的中下層官員,曾在廣西省的機關工作。1949年底,國民黨政權全部撤出大陸遷到台灣。倉促撤退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有的進了緬甸,有的進了越南。4歲的阮次山先隨父親離開廣西到海南,又到了越南,然後才輾轉到了台灣。早期國民黨治理的台灣,一下子湧來那麼多機關單位和人員,到處一片混亂。機關公務人員日子過得挺艱難的。
阮次山有五個兄妹,家裡孩子多,父母靠工薪養家糊口,生活過得勉勉強強。阮次山知道父母困難,從小就想分擔。從12歲上初中開始就學著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他在高雄中學讀書時,校長很重視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定了一個制度:誰要在校外投稿得到了稿費,憑稿費單就可到學校領取與稿費相等的獎金。這是多大的激勵啊,阮次山便拚命寫稿投稿。從那時起,所有學費都是他寫稿掙來的。但這種一篇稿件得雙份稿費的“制度”並不是人人都可享受得到的。因為像阮次山一樣寫作能力強的人並不多。阮次山不但經濟寬裕,而且成了學校里從物質到精神都很充實的“小名人”。
阮次山的父親酷愛讀書,哥哥嫂嫂都是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阮次山很早就受到新聞的熏陶,立下了當新聞記者的志向。進入政大新聞系后,他在班裡的專業成績名列前茅。政大新聞系有兩個非常優厚的獎學金,一個叫陳布雷獎學金,一個叫陳博生獎學金,每學年的這兩個獎學金都被阮次山盡數收入囊中。
阮次山
1974年,28歲的阮次山大學畢業。當時整個台灣島,新聞媒體就那麼一二十家,到處充斥著過度競爭。大學畢業生謀個職位很不容易,而成績優異的阮次山卻一下有三個職位在等著,他選擇了其中的台灣《中央日報》和中國廣播公司兩個媒體。1976年,阮次山又選擇了跨海越洋,到美國深造。他在紐約期間半工半讀,到紐約的《世界日報》試了試鋒芒,積累了一些辦報經驗。
1978年獲美國聖約翰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1979年回台灣就任“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編製組組長。
1980年再次離台赴美,在紐約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班攻讀。
1981年,華人社團聘請35歲的阮次山到洛杉磯創辦了中文《國際日報》,任總編輯。後來又到《中報》當副社長兼總編輯。
從1987年起,他決定當專欄作家,同時給他開專欄的報紙刊物有9個,用稿最多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一周兩篇。這一寫就寫了二十多年。曾有人評價其專欄文章“不奢華、不賣弄,卻有著一針見血,藥到病除的功效。”
經不住劉長樂三顧茅廬,2001年的1月,阮次山成了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首席評論員。還成了世界上惟一的結結巴巴的電視主持人。
1973——1976:台灣中國廣播公司對外關係組副組長。
1978——1979:台灣中國廣播公司聽眾服務組組長。
1976——1979:美國世界日報資深編輯。
1979——1980:台灣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編製組組長1981——1986:美國世界日報總編輯。
1986——1988:美國洛杉磯中報副社長兼總編輯。
1998——2000:台灣Taiwan News副社長兼總編輯。
2001——至今:香港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兼首席評論員。
2002年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
2004年受聘為武漢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2006年12月受聘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客座教授。
2010年4月出任中國西華大學鳳凰學院名譽院長兼首席教授。
2010年5月受聘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2010年6月受聘為中國礦業大學客座教授。
2011年6月份受聘為西北工業大學客座教授。
2013年7月受聘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客座教授。
阮次山
阮次山的父親阮中歧和黎瓊月的父親黎元是同鄉好友。阮次山和黎瓊月還沒出生的時候兩家父母就開玩笑說,將來生下孩子若是一男一女,就讓他們結婚成家。戰亂紛繁,後來,阮、黎兩家一家在越南,一家在台灣,天各一方,本以為這事已不了了之。
少年時代的阮次山和黎瓊月並不認識。1966年,黎瓊月到台北讀師範大學,父母有一天突然叫她去看望他們在台北的老朋友阮家。於是青春年少的他們相見了。此前黎瓊月早已聽說過阮次山,因為他是高雄中學的大才子,在台北小有名氣。從此兩位年輕人開始交往戀愛,1971年他們結婚時,雙方父親才告訴他們,二十多年前兩家曾有過“指腹為婚”之約。驚詫之餘,這一對新婚夫婦深感慶幸,更加珍惜這樁難得的婚姻。
阮次山認為這一輩子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就是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他與太太和兩個兒子相處得非常融洽。阮次山有一個原則,不管平時多忙,家裡幾十年來晚飯一定要在一起吃,並且氣氛非常好。阮次山常年在全球飛來飛去,但無論走到哪裡,休息時,他一定會打電話回家給太太,或者打去美國聽聽孫女的聲音。他很滿意地說:“所以我們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能感覺到親情,這是我覺得惟一可以說的家庭的成就。”
作品 | 時間 | 簡介 |
風雲對話 | - | 《風雲對話》是鳳凰衛視的高端人物訪談節目,節目主要採訪世界各國政治人物,以“中國心”和“中國眼”看世界。節目前身為《時事大參考》。節目主持人最初由阮次山擔任,2014年起由兼任記者的傅曉田擔任主持。 |
冷和 | - | 冷和,本書是香港鳳凰衛視著名時事評論員阮次山先生數十年對中美關係進行深入細緻分析的集大成之作。 |
透視日本 | - | 作者把過去分析中日關係的文章整理、修正集合成這本《透視日本》,是希望從近十年的中日關係許多發展的事件分析中,以通俗化的手法說出個... |
與世界領袖對話 | 2009年3月1日 | 《與世界領袖對話》是鳳凰衛視首席時事評論員、王牌名嘴阮次山;2009年最新力作!走遍全球,採訪350多位各國政要,評點時局、縱論... |
震撼與考驗 | 2005年1月1日 | 《震撼與考驗:美國的抉擇》是2005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阮次山。 |
“台獨”究竟能走多遠:台海局勢軍事觀察 | - | - |
應約撰寫專欄三篇供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和台灣四地同時刊用,每篇約讀者一百萬人。每年經常受邀赴新、馬、台三地發表專題演講。
經常訪問各國政要,曾獨家訪談過的政要人士包括: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馬來西亞前副總理安華、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國務卿黑格、前國務卿克里斯多夫、前國務卿范斯、美國首任駐華大使伍考克、美國前國務卿貝克、前總統里根、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熟津斯基、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巴基斯坦前總統萊加里、尼泊爾前首相比斯塔、印尼前外長阿拉塔斯等人。
2001年2月27日,曾主持一個電視史上空前的電視轉播高峰會議。參加這個討論會的亞洲國家領袖有: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巴勒斯坦前總統萊加里、東盟前秘書長辛格、尼泊爾前首相比斯塔。另外,在中國國內各階層領導會見過很多人。
先後擔任過美國政治學會會員、中華人才交流協會理事、美華民權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海南省科技廳顧問(現任)、美華參政聯盟理事。
從事新聞工作27年,撰寫了20多年的時政專欄,而後在電視上開講時事。阮次山說,他在早期寫專欄的時候,對自己就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就是文字必須朗朗上口,“繞口絕對不是好的新聞報道,口語化是我一貫的風格,這一點電視、專欄和新聞寫作沒有任何衝突。”鳳凰衛視的總裁劉長樂卻看中了他在時政問題上的洞察力和熟知歐美、大陸、台灣、香港情況的獨特經歷,看中了他作為一個中國問題專家的閱歷與經歷,千方百計把他“挖”過來。
很多人在電視上看到的阮次山,是個嬉笑怒罵完全順其自然,非常有個性的評論員。他認為時事政治評論很容易讓人打瞌睡,所以一直堅持用很活潑的方式來講,儘可能的加入很多信息。阮次山在採訪過程中縱橫捭闔,用看似淺顯的提問挖掘出重大事件背後蘊含的玄機。由於其見多識廣,“久經沙場”,阮次山面對各國政要都是一見如故,不卑不亢,談笑風生,從容不迫。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指出,阮先生訪談的特徵、風格在於:一、他的語言能力好;二、他的獨特閱歷使他在面對各國政要時,能平起平坐,和這些人談笑風生,問題問得到位,從不怯場。
阮次山個人
國籍問題
名字像越南人,長得像日本人,口音像台灣人,護照是美國人,其實是黨的人。
比如講,以色列建國以後,散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回去了,或者捐錢。在此之前,有些人只是知道自己是猶太人,但從來沒有回國一次。他們是猶太人么,流浪各地。猶太不是人種,是個宗教。他不是在國內體系長大的,為什麼愛國?這是中國,這個國家,不管上面政權是什麼,領導它的是什麼,他愛的是這個國家。
對“中國模式”的理解
“中國模式”不是阮次山個人創造的,而是現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他們想找出“中國模式”。在這種體系之下,你有目前的成就,很明顯你能用你自己的模式來調度你的資源,來發展。阮次山說:“我們的“中國模式”就是國家所有,計劃經濟,我們覺得對的就去做。因為我走過了世界,經歷了美國的政治、國際政治,拿這些來比較,就知道中國偉大在哪兒了。”
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但大家批評其為政府說話
阮次山:“我沒有為政府說話。我沒有為任何政府說話,也沒有為黨說話。”他提供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問題。換句話說,如果政府做了對的,你為什麼不能替它說話呢?阮次山覺得國內太多憤青思維,你稍微講一點不屬於負面的東西,他們就認為是替政府說話,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