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推進理論

大推進理論

大推進理論指關於資本形成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中心力量的一種理論。它認為,在經濟的起始發展階段要有足夠的投資和建設規模,並在各行各業得到平衡發展。這一理論是由發展經濟學家羅森斯坦—羅丹提出的。他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實行工業化,在落後地區以高於富裕地區的速率增加收入,是改善世界不同地區分配不均情況的最適合的辦法。而只有“大推進”工業化才能得以實現。

主要介紹


這是因為經濟中存在著三種“不可分性”:(1) 資本供給,特別是社會分攤資本 (即基礎設施) 的不可分性。基礎設施有一個最小規模,若達不到這個規模,則資本並未形成,經濟也無增長。(2) 儲蓄的不可分性。人們為了保證一定的生活標準,除非收入大幅度增加,否則儲蓄就不能急劇上升,增大投資規模就無法成為可能。(3) 需求的不可分性。如果投資只集中於某一部門或行業,則產品得不到充分的市場需求,這些投資將無法得到社會承認。只有形成廣闊的產品市場,讓許許多多的工廠生產的各種各樣的產品得以變換,使各個廠商有利可圖,這些投資才可見效。羅森斯坦—羅丹認為,採用“大推進”的辦法有以下好處:(1) 各業平衡發展,可互相服務、彼此提供市場,使供求趨於平衡。(2) 許多廠商形成的親和力將會降低單個廠商的成本,促成外在節約。(3) 可迅速改變發展中國家的地位,縮小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