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斜視

上斜視

上斜視是指一眼在注視時,另一眼眼位向上偏斜的垂直斜視。目前教科書上很少提及“上斜視”,臨床上以“垂直斜視”代替。上斜視可為共同性或非共同性斜視,大多數上斜視是非共同性。臨床上常見的上斜視包括上斜肌麻痹、下斜肌功能亢進、分離性垂直偏斜與下直肌麻痹等。病因分為先天性原因與後天性原因。先天性因素包括發育異常與產傷;後天性因素包括外傷性、特發性、神經源性、全身性疾病等。其中分離性垂直偏斜病因目前不明確。上斜視可表現為復視(視物重影)與視覺混淆(兩個物象重合在一起)、代償頭位、眼位向上偏斜、眼運動異常,其中麻痹性垂直斜視會繼發共同性擴散。先天性上斜視應儘早手術矯正,鑒於分離性垂直偏斜有自愈傾向,不主張早期手術。而後天性上斜視的治療原則是應積極尋找病因,治療原發病,先保守治療,待病情穩定(6~12個月)後方可考慮手術。下直肌撕裂則要及時手術探查。上斜視所致復視及視覺混淆影響工作生活;先天性上斜視產生的代償頭位會致使頸部、顏面部的肌肉骨骼發生改變;上斜視會影響患者容貌,導致心理自卑感。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某些上斜視的發病原因目前不明確,如分離性垂直偏斜。
● 上斜肌麻痹以先天性最為常見,亦常為外傷性、特發性與神經源性。
● 下斜肌功能亢進的病因與機械性、神經支配異常有關,也可繼發於上斜肌麻痹。
● 下直肌麻痹多見於下直肌發育不良、外傷性以及神經源性。

癥狀


● 上斜視可表現為歪頭或頦部內收視物。
● 後天性上斜視急性發病,首發癥狀為復視與視覺混淆,下方注視野更為顯著。

檢查


● 確診上斜視需要進行斜視角度測量、眼球運動檢查、頭位傾斜試驗、Parks三步法、復像分析與Hess屏檢查,以及其他特殊檢查方法等。
● 斜視角度測量
● ● 利用交替遮蓋聯合三稜鏡中和法或同視機測量九個診斷眼位的斜視角度,並找出最大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視角度的診斷眼位。分別測量第一斜視角(健眼注視時的斜視角度)與第二斜視角(患眼注視時的斜視角度)。
● 眼球運動檢查、頭位傾斜試驗與Parks三步法
● ● 分別行單眼運動以及雙眼同向運動檢查。頭位傾斜試驗可鑒別上斜肌麻痹和對側上直肌麻痹。Parks三步法是用於鑒別哪一單條垂直性眼外肌麻痹的簡便檢查方法。
● 復像分析與Hess屏檢查
● ● 復像分析與Hess屏僅適用於有復視的患者。復像分析也用於找出復像水平性或垂直性分離最大的診斷眼位,並確定周邊像屬於哪一眼(麻痹眼)。Hess屏是利用紅綠互補分視和透射原理,檢查記錄9個診斷眼位的自覺斜視角,觀察與分析檢查結果圖形,若圖形中出現向外擴展的表示該肌肉功能過強,若向內收縮為該肌肉功能不足。
● 眼底照相與其他特殊檢查方法
● ● 眼底照相可檢測旋轉斜視性質,眼眶影像學檢查可以評估下直肌受損程度,懷疑為分離性垂直偏斜則採用梯度濾光片檢測Bielschowsky現象。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典型的臨床表現與一系列針對性斜視專科檢查,可做出分型診斷。

鑒別診斷


● 本病是眼外肌疾病中垂直斜視的一系列總稱,其診斷上具有一定的複雜性,需要診斷具體分型后,再與其相類似的其他上斜視進行一一鑒別。

治療


● 先天性上斜視的治療原則是先治療弱視,若是斜視明顯或有代償頭位則施行手術矯正。鑒於分離性垂直偏斜有自愈傾向,對兒童患者不主張早期手術。
● 後天性上斜視主要是病因治療,積極尋找病因。發病初期可做對症處理(單眼遮蓋消除復視)與保守治療(針灸、理療與藥物)。病因已明確,保守治療6個月仍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下直肌撕裂則要及時手術探查。

危害


● 上斜視所致復視及視覺混淆影響工作生活。
● 先天性上斜視產生的代償頭位會致使頸部、顏面部的肌肉骨骼發生改變。
● 上斜視會影響患者容貌,導致心理自卑感。

預后


● 上斜視經合理的手術設計與矯正一般會恢復解剖眼位,改善眼運動功能。
● 分離性垂直偏斜存在主動單眼抑制,單純性垂直斜視可存有一定的雙視功能。

預防


● 提倡優生優育,盡量避免先天性因素。
● 由於後天性病因與全身疾病有關,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做到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