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遇

《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中角色

孫嘉遇是小說《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中的男主角,小說中他帥氣、多金、性格上囂張卻不跋扈,體貼亦帶點孩子氣、溫柔卻不失男子氣概,還帶上了異國他鄉的強韌,他的身上集合了所有女子對於完美男人的幻想因素。

故事情節中,孫嘉遇在烏克蘭做灰色清關的中國商人。儘管做著灰色清關的生意,他真的是個善良的人,對於七年的仇人本來是要置他於死地的,卻因為他說了幾句有關家庭的話竟然放了他,最後導致自己身處險境,即使在生命與愛人之間,他依然選擇愛人。

人物關係


角色設定


遭受到初戀女友的拋棄之後開始對女人沒了感情,但是他還是真正的愛過趙玫。他愛趙玫,臨死都還在想她,自己有危險都還在顧著她的命,自己不惜報警也要保留她的小命,即使知道報警了之後會對自己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他在趙玫離開奧德薩的那天,在趙玫一張照片上寫:“我的女孩,祝你一生平安喜樂。”他最後因胃癌而死。在他去世前的那個晚上他對程睿敏說:“如果我自私一點留下她,上路的時候,是不是不用那麼害怕。”
孫嘉遇
孫嘉遇
10個月的愛情,換來一輩子的刻骨銘心。

主要劇情


1. 《曾愛》這樣傳奇的故事有現實依據嗎?
答:可以這麼說,這個故事脫胎於真實的背景,真實的人物原型,真實的故事情節。甚至小到每一個細節,比如打著雨傘的寶馬車,雪地里的救援,與黑社會的對峙……這些細節都在現實里真正的發生過。
我在網上也看到一些讀者的評論,說看書時像看好萊塢大片,黑社會、槍戰……因為這些情節絕不可能在自己身邊發生,所以覺得整個故事過於傳奇,沒有真實感。這樣的評價我可以理解,但感覺十分遺憾。
我想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年紀太小或者經歷過於單純的緣故,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和2000年初的東歐與解體后的前蘇聯,缺乏足夠的了解。無法理解在社會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在那種混亂無序的惡劣生存環境中,任何故事都有可能發生。
官商勾結的灰色清關,是東歐這些前社會主義國家外貿進口的常態。而有巨額利益存在的地方,就有因利益分配引起的紛爭,只不過在當時的東歐,這種爭鬥並非冰面下的暗潮洶湧,而是赤裸裸血淋淋地呈現,不加任何修飾。官場腐敗的影響,黑社會的威脅和傷害,執法機關的刁難與盤剝,更是東歐華商日常無法迴避的噩夢。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曾在東歐國家生活過很長時間,提起當年,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血淚史。《曾愛》出版后,尤其是今年六月,俄羅斯打擊華商灰色清關的新聞出籠之後,我一直有一個很深的遺憾:因為時間和精力的限制,無法把故事背景寫得更為厚重一些,我希望將來能有機會為他們真正寫一本紀實傳記,記錄在那片異國土地上曾經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奮鬥和傳奇。
2. 如何評價小說中男主人公孫嘉遇的行為?
答:孫本身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可以說,相對《曾愛》中的其他角色,人性的複雜在他身上體現得最徹底。
因為《曾愛》是以女主角的視角第一人稱敘事,而且孫的性格又極其內斂,所以文中對他的心理披露很少。所謂的多金、瀟灑、花心以及大男子主義的控制欲,都只是暴露在海平面之上的冰山一角。其實他有一個十分明顯的性格特徵,從開始貫穿至尾聲。這個特徵就是:善良。他自小成長的環境過於單純,這種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大部分單純得接近傻氣,看人看事永遠不會從最陰暗的角度考慮。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即使烏克蘭七年灰色生涯的打磨,孫身上這份與生俱來的善良也沒有完全泯滅。所以他做過的一些事,包括對前女伴母子的照顧,輕易放過冤家對頭的性命,為保女主角生命無恙毅然報警,以及為了女友的名譽將七年心血拱手交與曾經的合伙人,你說他優柔寡斷也好,拖泥帶水也好,支持他做出這些決定的底氣,就是他個性中一直不曾消失的善良。
至於最後他隱瞞實情逼走女主角的行為,作為一個女人,將心比心,其實我並不怎麼贊成。雖然他的苦心令人感動,但是這樣做就等於剝奪了女主角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關於這點,在我的另一本職場小說《格子間女人》里,女主角譚斌代替我做了清楚的表達,那本書的男主角,就是孫的發小程睿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看。可是,我知道現實中很多男人還在做著同樣的傻事,所有的苦楚深埋心底,所有的困境一個人擔當,卻以為這樣是為對方好。殊不知,女性需要的並不是這種充滿犧牲精神的偉大的愛,而是一路走過的分享和承擔。(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