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塔

中國文化遺產之一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法門寺塔原為四層木塔,下有地宮,除藏有佛骨之外,還有唐皇室施捨的大量金銀珠寶,法器,錦緞衣飾等供品。

10月16日上午,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在陝西寶雞隆重開幕,這是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僧大德、中外嘉賓和佛教四眾弟子云集供奉佛指舍利的佛門聖地法門寺,歡慶世界佛教界這一莊嚴盛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向大會發來賀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應邀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飈宣讀俞正聲賀信。

建設背景


法門寺真身寶塔
法門寺真身寶塔
公元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塔被震塌,明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神宗賜銀數萬兩建塔,歷時三十年建成。新建的塔為磚砌樓閣式,平面八角十三層,高60餘米。
第一層塔身八面,南面塔門,上有“真身寶塔”四字的石匾。
其餘四面為八卦:乾、艮、巽、坤等字樣,以記方位。
塔身的第一層檐下,用磚刻制出垂爪柱、帳幔和斗拱、椽子等構件。
從第二到第八層,檐下均刻出額枋、斗拱,以疊澀出檐。
八層以上各層僅作疊澀出檐,而無斗拱和其它構件,可能是後代重修過的。
第十三層己殘毀,做成了八角形圓蓋。塔剎為銅覆缽、寶珠。
塔的第二層至第十二層共有佛像龕88個,每龕置銅佛或菩薩造像1~3尊,共計104尊,大者形同真人,小者只有0.2米左右。
塔上的造像莊重肅穆,鑄造技術精湛。這些像組成一座佛教藝術的珍貴寶庫。
1654年關中又發生大地震,法門寺塔開始傾斜,雖然多次整修無效。
1976年松藩大地震波及到法門寺塔。
1981年塔身倒塌,重修前發掘了唐代木塔塔基及其地宮,地宮由漫道、平台、隧道及石筑前、中、后室組成,形狀略呈“甲”字形,總長21米,地宮中出土大量珍貴文物,有造型精美,製作工整的金銀器皿121件(組)及法器、佛像、寶函、生活用具、絲綢等,其中四枚佛指舍利被譽為稀世之寶,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這批珍貴文物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藝術科學價值。
2014年,法門寺塔已重修一新,並新建了法門寺博物館對外開放。

歷史沿革


在20世紀中國現代考古發現中,法門寺地宮是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公元1987年4月,2000多件大唐皇室重寶簇擁著舉世無雙的佛指舍利橫空出世,法門寺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周原膴膴,饉荼如飴”,周原,這塊歧山南麓、渭水北岸的沃土,是周人的祖庭,也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
在這裡,炎黃足跡播下了周族之根,周文化譜寫了歷史華章,秦文化撰就了時代新篇。其後的法門寺文化得以生髮,正有賴於大地母親的孕育。
真身寶塔
真身寶塔
其人文之盛,誠如孔子所譽“鬱郁乎文哉,吾從周”。絲路西去,佛典東來,自絲綢之路開通以來,中外文化交流日見擴展。法門寺地處東傳佛教必然經途,其後法門寺之勃興,實已自此開端。
公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悉達多創立了佛教。
他的遺體火化后結成舍利。公元前3世紀中葉的阿育王時代,佛教傳向中亞、西亞,並於公元前1世紀末進入中國。
在佛教傳播過程中,佛舍利被分散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一節佛指舍利就安葬在法門寺。法門寺建於佛教盛行的北魏時期。
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後裔拓跋育進行大規模擴建,並開創了供奉法門寺佛骨的先河。
在不久爆發的北周武帝滅佛運動中法門寺遭到重創。
法門寺因北周之滅佛而沉淪衰落,又因隋文帝之崇佛而東山再起。延及唐代,法門寺迎來了它最為輝煌的時期。
法門寺的寺名為唐高祖李淵所取,他當時名義上還是隋恭帝楊侑的大丞相。
唐王朝建立后,法門寺成為帝國崇拜、供養佛舍利的中心和皇家內道場,在國家宗教生活中佔據至高無上的地位。
唐王朝繼承隋代供養佛舍利的做法,並形成“三十年一開”的制度,因為皇帝們相信定期迎送供養佛骨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富庶、康泰和和平。
自太宗皇帝開啟地宮供養佛骨后,在唐代的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8位皇帝6次將佛骨迎進皇宮供養。唐帝迎送佛骨成為唐代宗教生活的重大盛典。
唐代的法門寺,被諸帝視為皇家奉佛的總道場,備受尊崇。
朝廷不惜巨資,幾經擴建,終成瑰琳宮二十四院之宏工巨制,是為古代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宗派最多、僧人最眾的皇家寺院。法門寺的住持則由皇帝親自任命。
寺內大、小乘並弘,顯、密圓融,成為唐代叢林梵剎之典範。如同唐代社會對各種文化所體現出的包容精神一樣,唐代法門寺的佛教亦表現出各宗各派、共存共榮的兼容態度,這是其最值得稱述的特點之一。
唐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王朝在最後一次送還佛骨時,用曼荼羅(結壇)之形式,按照佛教儀軌,以地宮中室為中心,四枚舍利為主體,構塑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以此實現“八荒來服,四海無波”的護國佑民理想。
這是中國佛教密宗的最高結集,體現出印度佛教中國化后,融合儒家大同世界觀念而再度升華的理想境界。
唐代法門寺興隆的基礎是寺院經濟實力雄厚。其經濟來源是各方施捨,共成聖事:
一是王室施捨。顯慶四年(659)九月,高宗給錢五千,絹50匹,以充供養;同年十月,又敕常侍王君德送絹3000匹,供造阿育王像和補故塔用。
顯慶五年(660)三月,龍朔二年(662)二月前,則天皇后舍所寢衣帳、直絹1000匹,並為佛祖真身舍利造九重寶函和金棺銀槨。
長安四年(704)冬,施絹3000匹。上元初(760)七月,肅宗詔賜瑟瑟像一鋪,事以金銀之具,另有金襕袈裟以及檀香數百兩之贈。
貞元6年(790)二月迎佛骨時,傾都瞻禮,施財巨萬。同時王室還賞賜給法門寺田產、房屋和車馬。
二是王公朝士布施,如三迎佛骨時“舍財投寶者恥后”,五迎佛骨時“舍施唯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咸通迎佛骨時,“宰相以下竟施金帛,不可勝紀”。
三是民間施捨,都城長安還為佛骨成立了民間布施機構迎真身舍利,自開元之後,迄於咸通,計其資積無限。
真身寶塔
真身寶塔
宋代的法門寺雖不可與唐時的繁盛同日而語,但仍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闊氣勢。法門寺寺藏文物記載,當時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其龐大之規模可想而知。北宋皇帝多崇佛佞道,宋徽宗曾為法門寺題寫“皇帝佛國”寺額。金元之際,法門寺仍是關中名剎。寺藏金碑有法門寺僧人抄寫大藏經5000卷及天王院香雪堂僧人頌經、煮茶的記載。金人也刻詩碑盛讚其寺塔,有“三級風檐壓魯地,九盤輪相壯秦川”之語,這正是其形象化的真實寫照。
明清以後,法門寺逐漸走向衰落,已無昔日繁榮景象,但從寺藏明碑可知當時仍有二十四院之宏偉建制。明萬曆年間災荒連年,民間集資修建寶塔刻文,真實反映了當時工程之艱難。明隆慶三年(1569),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法門寺唐代四級木塔倒毀。有僧人為修復寶塔,以鐵鎖穿透肩筋四處化募,後有西蜀居士刻石以記其事。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當地百姓集資重建法門寺塔,歷時30年建成八棱十三級磚塔。清代對法門寺時有修葺,但規模不大。
民國時期,法門寺更見凋敝。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愛國志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自晚明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朱子橋,著名將軍、大慈善家。民國二十八年來陝西賑災,見法門寺寺宇殘破,寺塔傾斜,遂以工代賑,維修寺塔。“文革”期間,寺院住持良卿法師為保護寺院而自焚。
1986年,經國家文化部批准,陝西省政府決定重建寺塔。次年2月底,開始清理塔基。地宮的發掘結束了法門寺一段古老的歷史,一頁新的歷史從此開篇。歷史記得這個偉大的時刻——公元1987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意外地發現了法門寺塔下唐代地宮,“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在沉寂了1113年之後,2000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
如果說秦始皇兵馬俑坑的發現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話,那麼,法門寺地宮可謂“世界第九大奇迹”!

主要景觀


地宮

地宮
地宮
法門寺塔地宮總長21.2米,面積31.84平方米,是迄今國內發現規模最大的寺塔地宮。
地宮所發現的4枚佛骨,最令人矚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後室的八重寶函內,長40.3毫米,上下俱通,豎置在進塔基銀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漢白玉雙檐靈帳之中,形狀與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後室秘龕五重寶函的白玉棺內,管狀,長37毫米,白中泛黃。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繪菩薩阿育王塔內,色澤形狀與第1、2枚相似。經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和副會長周紹良先生堅定,其中第三枚是靈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餘三枚為影骨,是唐皇帝為保護真骨而命人仿製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聖骨,與有同等的意義。

主要展覽


珍貴的文物

秘色瓷器
秘色瓷器
法門寺塔中有44件國寶級文物,99件一級文物,它是陝西88個博物館中國寶級文物比例最大的一個博物館。唐代最珍貴的瓷器——南方越窯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專用於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種,工藝複雜難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秘色瓷盤,好像底部有一層薄薄的水在上面,給人感覺非常的晶瑩剔透。秘色瓷在中國已經失傳了1000多年,法門寺地宮中屬於首次出土,它的製作方法是屬於千古之謎。
簇金綉
簇金綉
法門寺塔中唐代的絲織品是相當珍貴的。但由於絲綢不易保存,很多都風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綉,簇就是收縮的意思。就是用金絲盤結成花朵的紋飾再固定到絲綢的上面,就把這種織物稱為簇金綉。簇金繡的珍貴之處呢,第一就是它保護的完好如新,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它的質地是羅,上面的花紋全都是金絲繡的,這種金絲可不是一般的金絲,它首先用純金絲在胎線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纏繞上去,如果說中間的胎線為一米,那麼金絲要纏3000轉。織物就是用這種複合線來織花紋的,這種簇金綉上所用的金絲最細直徑只有6絲,6絲就是0.06毫米,比頭髮絲還細。在世界上製作的這種金絲只有20絲在日本,中國只有70絲,在唐代據文物顯示當時的拉絲技術已經相當的高,已達到了6絲。(在唐代織金錦工藝精湛令人吃驚。織錦所用的金絲,最細直徑僅為0.1毫米,比頭髮還細。以絲線為芯,以金線一圈圈纏繞,一米長的金絲要繞3000多圈,武則天供奉的綉裙就是這種織品製成的。
錫杖
錫杖
法門寺塔佛教文化陳列,這個展櫃的文物布置也是按照佛教中的曼荼羅做結集的。其中最珍貴的文物是這件鎏金雙龍12環的錫杖,名為錫,其實它並不是錫做的,而是搖這個錫杖環的時候會發出淅淅的響聲,是以聲來命名的。錫杖的級別也是有區別的,我們所看到的屬於世界錫杖之王,規格最高的錫杖,這枚錫杖全長為1.96米,重2390克,用了2兩金子和58兩銀子製成的,代表錫杖級別高低的屬於杖首輪和鼓的多少,桃子形狀的叫鼓,這個錫杖總共有四個鼓,每個鼓上套了3個環,4鼓12環,4鼓12環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級別的法力——四諦12因緣,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這種級別的錫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創始人釋加牟尼才有資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錫杖之王。
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貴的是這件鎏金捧真身菩薩。菩薩身上掛滿了珍珠,手上有一個荷葉造型的托盤,盤子上有一塊純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經考證是一位叫誠一的和尚給唐懿宗李崔送的39歲生日禮物。說它珍貴是因為這位菩薩還完成一樁重要的歷史使命,唐懿宗李崔當時為了迎請法門寺的舍利,曾經說:“生得見舍利,死而無憾”。

建築特色


法門寺
法門寺
法門寺塔保留了舊塔被地震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採用了東漢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法門寺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護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高45.8米,塔剎高16.1米,地平線以下的台基為9.8米。由上至下分別為:塔剎、天宮、五層、四層、三層、二層、暗層、底層、台基二層、台基底層。塔身的設計沿襲了法門寺塔被燒毀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制型,外觀是一座八面、五層樓閣式塔,保留了漢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用於裝飾的塔剎高16.1米,塔頂採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
法門寺塔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欄桿。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法門寺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法門寺塔建成后,已經消失了七十餘年的夕照又將重現。全塔上、下、內、外裝飾富麗典雅,陳設精美獨到,功能完善齊備,以嶄新的風貌和豐厚的內涵在湖名勝古迹中大放異彩。法門寺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南一北,隔湖相望,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打開一道沉沉的古式門,可以走進新塔底層,這裡,就是古塔遺址。而在台基二層,可以看到遺址的模樣。整個遺址區被玻璃包圍著,可以在外觀看,以防氧化和人為破壞。而今天,遺址那一塊塊的塔磚,還被仔細地包裹著。

院內高僧


凈一

凈一(1922-2002)又名靜一。俗名張家訓,1922年9月9日生於江蘇省宿遷市。9歲讀書,19歲(1940年)慕道出家。
凈一
凈一
1945年在南京寶華山受戒,隨住金山寺修習禪觀。1948年往廣東省乳原縣雲門寺親近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三年,略明心地,對禪宗和華嚴宗最為投心所崇。1951年來陝西省駐錫長安縣凈業寺。1955年住江西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1956年來陝住耀縣大香山寺。1957年至1983年住扶風縣賢山寺。
1984年,人民政府交還法門寺歸僧人管理,同澄觀法師一道接收寺院,重樹法幢,修復古寺。為籌集資金,法師曾去蘭州、汕頭、上海、廣州等地募化20多萬元,建成東西廂房及后樓,為本寺恢復奠定基礎。1985年與澄觀老和尚發起成立寶雞市、扶風縣兩級佛教協會並任常務副會長。1987年,佛指舍利再現於世,法門寺一躍而成國際名剎。法師擔任法門寺首座、監院,主持本寺重建工程。
1987年修復明代真身寶塔,重建仿唐山門。1988年10月法門寺舉行佛指舍利開光大典並對外開放。1992年至1998年相繼建成仿唐大雄寶殿、迴廊、鐘鼓樓、齋堂以及住宿、辦學、東西方丈樓、市縣佛協辦公等修持功能於一體的二十多棟綜合樓,並按法門寺唐塔地宮供養儀軌,如法將塔下地宮改造成曼荼羅道場,基本恢復了唐代法門寺塔院的莊嚴氣象。
1993年6月ll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法門寺,對本寺重建工作給予充分肯定。1994年10月,應泰國恭請,佛指舍利赴曼谷供奉瞻禮。2002年2月應台灣地區恭請佛指舍利赴台供奉,老法師先後任佛指舍利護送團副團長,親自恭送佛指舍利赴泰國、台灣供養。老和尚在主持寺務,執掌法席期間,踐行佛法,戒行精嚴,治寺如律如法,深受四眾愛戴。老和尚為法門寺的中興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1997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接見法師,賦詩讚譽法師為“菩提孫枝”。詩云:“菩提聖樹有孫枝,想見如來悟道時。願住世間常護法,百千萬劫以為期”。2002年6月13日(農曆)晚9時15分安詳示寂。
1984年任法門寺首座、監院
1985年任寶雞市、扶風縣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
1993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
1998年2月當選為寶雞市第八屆政協委員、扶風縣第八屆政協常委
1998年10月榮任法門寺方丈
1999年被選舉為陝西省政協第八屆委員
1999年8月被選舉為陝西省佛教協會會長
1999年10月被選舉為寶雞市、扶風縣佛教協會會長
2002年7月安詳示寂

澄觀

澄觀
澄觀
澄觀(1916-1999),俗名陳元奎,1916年5月29日生於遼寧省丹東市。自幼聰穎好學,宿具善根,1936年出家吉林省彌陀寺,翌年於奉天慈恩寺受具足戒。1938年巡禮名山,廣參佛學。先後參學於北京上房山,山西五台山,嶺南南華寺及湖廣,雲貴境內諸名山古剎。精研教理,兼修禪定,譽滿叢林,號稱羅漢。1945年來陝駐錫大香山寺,旋復住南五台。1953年應法門寺住持良卿老和尚邀請常住本寺。1964年去永壽閉關,專修禪觀,深悟機宜。1967年又回到法門寺。旋因“文革法難”愈演愈烈,被迫離寺。
澄觀法師善於中醫針炙,於是以岐黃之術在民間治病救人。1978年,應邀到陝西省圖書館整理佛教藏經。1980年重返法門寺,努力爭取地方政府落實宗教政策,為本寺回歸佛教界作了大量工作。1981年8月24日,寺內真身寶塔崩坍,法師不避危險,冒雨搶救塔上散落文物,精心護理藏經。
1984年,地方政府執行宗教政策,將法門寺交還佛教,法師出面接收,擔任住持,重立法幢。1985年,發起創立寶雞市、扶風縣兩級佛教協會,親任會長,併當選為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將關中西部佛教弘法活動引向正規發展的軌道。1987年2月,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第五屆全國代表會議,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同年4月,佛陀真身舍利及上千件唐皇供奉秘寶從塔下被發現,法門寺震驚中外。
法師夙夜匪懈,重修寺宇,於1988年修復明代真身寶塔,重建仿唐山門,使國際性的釋迦如來真身舍利瞻禮法會暨法門寺對外開放典禮得以在1988年11月9日(農曆十月初一)圓滿舉行,法門寺從此走向世界。
1991年,法師應邀訪問日本,密切了中日佛教界之間的友好情誼。1992年,法師籌資四百萬元重建仿唐大雄寶殿七間,並新塑四十二尊聖像,古剎重輝,四眾讚歎。1993年6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法門寺,法師率本寺僧眾接待,江澤民主席對本寺僧眾愛國愛教的優良道風深表讚許。1994年農曆十月初一(11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陝西省佛教協會組織中外高僧大德隆重舉行法會,迎請法師升座榮任本寺方丈。1998年10月因身體情況退居。1999年7月5日(農曆五月廿二日)4時25分圓寂,世壽84,戒臘62夏。法師生前曾任陝西省文史館館員、陝西省政協委員等職。

良卿

良卿
良卿
良卿(1895-1966),俗名戚金銳,法名永貫,河南省偃師縣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月十三日生。七歲時,因連年災荒奉母命於鄰縣宜陽鐵佛寺出家。拜印川老和尚為師,為臨濟正宗派第十三代。
民國八年(1919)古歷十月在宜陽靈山寺受俱足戒。受戒后一直在靈山寺當家。至民國22年(1933)受洛陽白馬寺德浩和尚請住白馬寺,任後堂監院十三年。民國三十四年(1945)住江蘇鎮江金山寺。民國三十六年(1947)住浙江杭州太平橋姚祥寺,與明德法師在一起。1949年又往定海南海普陀山住文昌閣。1950年住寧波觀宗寺。1951年移居上海市金陵路l號福緣寺。1952年來陝住長安南五台、西安卧龍寺。1953年古歷8月,應扶風佛教徒代錶王正平,李秉鐸迎請,駐錫法門寺任住持。法師在本寺廣結善緣,恢復正法,使寺院興旺發達。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寺院遭嚴重衝擊。7月12日夜,為阻止打砸搶分子毀壞佛寶,舉火自焚。法師焚身數日,弟子張政華居士(紹祥)不避危險收集遺骨送至賢山寺交靜一裝藏。靜一裝藏妥當,命白龍村吳七老居士轉送至長安終南山上天池寺安葬。1994年,本寺擇地中觀山建普通塔院及歷任高僧靈塔,靜一率來正等至上天池寺迎取良卿法師骨灰回寺供奉。1997年農曆七月十二日,良卿自焚殉教三十一周年,本寺舉辦良卿法師靈骨入塔法會,如法供奉良卿法師遺骨人塔,永志紀念。

惠恭

唐代惠恭大師,俗姓韋,山東鄒縣人,14歲出家,23歲居法門寺。唐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唐高宗施絹3000匹修營塔廟,敕惠恭主持修造,所以他是建設法門寺的著名法師。

法爽

金代法爽和尚,於金大定21年(公元1181年)瞻禮法門寺真身寶塔,詣塔前身掛干燈以為供養。泰和8年(公元1208年)三月十八,自積余薪,以布蠟為巨燭,在火中自焚涅槃。

高僧涅盤

在法門寺的歷史上,人們永遠記著三位赫赫有名的大法師:第一位是唐代的惠恭大師,第二位是金代法爽和尚,第三位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的良卿法師。他們都是在法門寺舉火自焚圓寂,為法門寺留下了千古絕唱,為弘揚佛法獻出了畢生精力。
據有關史料記載:唐代的惠恭大師在佛門已經修行到了最高境界,他自然地要積火自焚,煉出舍利。金代的法爽和尚,在金大定21年,瞻禮法門寺真身寶塔,詣塔前身掛干燈以為供養。爾後,寄錫長安,后復至法門寺修境院披閱藏教。時以香花幡蓋燈燭音樂廣陳薦獻,又時以香水洗塔,自上而下一一周遍,備竭丹誠。法門寺凈土院僧主因公重其名德,禮請住持,即為凈土院僧。法爽大師常誦《法華藥師品》,願行其法供養。於寺東南四五里擇地築壇場,建寶塔19座,擬於金泰和六年(1206)焚身供養。由於風翔府帥阻止,未能實現。泰和8年(1208),三月十八日,自積余薪,以布蠟選為巨燭,在熊熊烈火中自焚,以身獻佛。
良卿法師是在中國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中自焚的。
法門寺
法門寺
那是一個令國人痛心疾首的日子。“破四舊、立四新”的呼聲此起彼伏。頃刻之間,所有的寺廟要拆除,所有的塑像被砸爛。1966年,一個陰雲翻滾的日子。幾輛解放牌大卡車載著一批佩戴“紅衛兵”袖章的年輕人來到了法門寺,砸佛像,燒佛經,法門寺被搞得狼藉一片。破完了地面的“四舊”,“有文化,有知識”的紅衛兵小將們,似乎也從典籍中看到或者聽老人們講到,法門寺塔下有地宮,地宮中藏有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不知是處於一種年幼好奇,還是一種“頭可斷,血可流,誓死掃除一切牛鬼蛇神”的“革命精神”,他們又扛來了钁頭,鐵杴,要把法門寺挖個底朝天。
此時,身為法門寺住持的良卿法師,面對這一切顯出平靜與寬容的神態,他雙目緊閉,只是默默地誦著佛經,但願佛祖保佑,使法門寺能夠躲過這一場劫難。
良卿法師不緊不慢地撥動著手中的佛珠……
紅衛兵小將揮汗如雨地揮舞著手中的钁頭……
一個口呼佛號:保佑佛祖平安!
一群高呼口號:“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面對著小將們越來越兇狠的勁頭,良卿法師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慢慢地從蒲團上站起來,穿上他那紅底鑲金的袈裟,凝望著直刺蒼穹的巍巍寶塔……然後,他把身旁所有的被褥、草墊、柴禾堆放在一起,澆上煤油,自己又不慌不忙地坐在其中,用他那飽經風霜的手划著了火柴,點燃了自己……
“破四舊”的小將突然發現了火情,他們跑去一看,個個嚇得木瞪口呆,烈火中,只見良卿法師雙手合十,巍然端坐……
隨著那絳紅色袈裟在火苗中漸漸隱去,13級“真身寶塔”也似乎低下了它那高昂的頭。
隨著良卿法師身軀在烈火中漸漸地吞沒,“真身寶塔”那叮噹了不知多少個世紀的風鈴也停止了叮噹。
在熊熊燃燒的烈火面前,“紅衛兵”們紛紛扛著钁頭,鐵杴溜之大吉。
法門寺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法門寺地宮終於免遭了一次劫難。

學術交往

1994年應泰國僧王邀請,佛指舍利在泰國瞻禮供奉。2002年應台灣星雲大師等邀請,佛指舍利到台灣瞻禮供奉。2004年應香港佛教領袖覺光長老等邀請,佛指舍利在香港瞻禮供奉。盛況空前、影響極大。法門寺開放以來,先後接待了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華國鋒、喬石、李瑞環、錢其琛、李鐵映、遲浩田、傅全有、張萬年、習仲勛、姜春雲、鄒家華、田紀雲、陳錦華、王光英、趙朴初、班禪大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駐華大使及諸多佛教團體前來瞻仰禮拜。
2004年1月16日法門寺兩序大眾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榮膺住持。大和尚住持法門寺以來,不斷加強信仰、道風、組織、人才、教制等五項建設,大力創辦教育,培育僧才,安居、誦戒,進一步完善了寺院各項管理制度。譜寫出住持正法、續佛命脈的新篇章。現常住僧眾230餘人,法門寺正在展現昔日“皇家寺院”的風采,同時也為世界佛教“朝聖中心”這一宏偉的目標而精進不懈。

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由台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

落成有感

5月9日,陝西扶風縣法門寺規模恢弘的“合十舍利塔”落成啟用,相傳為釋迦牟尼的“佛指舍利”隆重入塔安奉,幾萬群眾冒雨前去瞻仰。盛唐時期“玉棺啟見佛指骨,曾使唐皇淚盈目”、“舉國上下爭迎拜,傾城遍野持香華”的場面似又重現。當地群眾喜悅地說,此時此地此景,是“千載一時,一時千載”,承載著“千載佛家聖地,萬世人文經典”的歷史重任。
趙朴初有一首感人肺腑的《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出土讚歌》,為佛指舍利隱藏千年後現世反覆高唱低吟:“重現莊嚴爭寸陰,護持法物重微塵;心光常注近及遠,事業毋忌后視今……”且讓我們從這裡把眼界放開,由近及遠:地,萬世人文經典”的重託,乃“秦人自豪,國人驕傲,眾人歡喜”。
——三千年前,這裡是周朝的發祥地,中華文化人文精神的源頭。中華文明在這裡發酵、積澱、聚合、流傳;
——兩千年前,佛祖釋迦牟尼選擇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世界上惟一的一枚佛指舍利從印度來到了岐山——今天的寶雞,在這裡紮根久住,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一千年前,經歷過大唐盛世數次的供奉,佛指舍利神奇地藏而不露;
——新千年、新世紀到來之際,中華欣逢盛世之時,佛指舍利再現人間,“從地湧出多寶龕,照古騰今無與並;凝視瑩瑩潤有光,不同凡質千年藏”。
“佛指舍利”,凝聚著世界上數億佛教信徒的精神信仰,見證了中華民族盛唐氣象、由盛而衰,又重新崛起、民族復興的滄桑歷史。佛指指向的不僅是佛教倡導的慈悲、智慧,也指向著中華文化的和諧、和合精神。佛指安住法門寺。按佛教的意思,不二法門,是擺脫煩惱的解脫之門、內涵豐富的文化之門。
“合十舍利塔”,闡發著“和諧世界,眾緣和合”的道理。五個指頭各有長短,只有不爭短長,屈指抱拳,才能積聚力量;只有相互依靠,“合十”祈福,才能皆大歡喜。
合十,代表著尊重,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需要尊重。“合十舍利塔”的建成,也體現著中國政府對宗教信仰自由的尊重和保護。
合十,代表著歡迎,法門寺、寶雞市、陝西省、全中國,歡迎四海賓朋。這裡將成為海峽兩岸溝通的又一個窗口,中國與世界進行佛教文化交流的又一個勝地。
合十,代表著祈願,願善緣廣結,願親緣珍惜,願法緣殊勝,願順緣具足,願助緣相資,願良緣即至!
“心光常注近及遠,事業毋忌后視今”。當天,我在現場,浮想聯翩,恍如夢景。此為何時、何地、何景?
——此時,在中國海峽兩岸剛剛圓滿舉辦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之後,我們更加感到,時代對中國佛教寄予了殷切希望;
——此地,從佛教上講,是“荷擔如來家業”的寶地;從文物上講,是珍藏稀世國寶的重地;從政府來講,是“護持法物重微塵”,聯繫和團結信教群眾的聖地;
——此景,“千載勝緣逢盛世,好將佛事助文治”,中國佛教界會為弘揚傳統文化精華,構建和諧社會,共建和諧世界,發大願力,擂大法鼓,放大光明。
註:文中引文均自趙朴初《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出土讚歌》
(葉小文國家宗教局局長)

珍寶館介紹

法門寺珍寶館
法門寺珍寶館
法門寺珍寶館,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東距西安110公里,西寶、法湯高速公路貫通,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法門寺因安置佛祖釋迦牟尼指骨舍利,為華夏王朝所擁戴而成為我國古代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門寺佛指舍利為護國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開啟一次法門寺地宮,迎舍利於皇宮供養。
1987年4月3日發現法門寺唐代地宮,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輝煌燦爛的唐代文化寶藏――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後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養曼茶羅世界以及數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絕代珍寶得以面世,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這是世界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組)金銀器;首次發現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羅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薈萃唐代絲織工藝的絲(金)織物,其中包括武則天等唐皇帝后綉裙、服飾等均是稀世珍寶;這些奇珍異寶數量之多、品類之繁、等級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極為罕見的。
這是繼半坡、秦兵馬俑之後我國又一次重大考古新發現,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館又新建成四大陳列“法門寺歷史文化陳列”、“法門寺佛教文化陳列”、“法門寺唐密曼茶羅文化陳列”、“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和“法門寺唐代茶文化陳列”。法門寺文化景區已成為陝西西線旅遊的龍頭單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內外人士嚮往的旅遊勝地。

聯誼會

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簡稱“世佛聯”)大會16日在中國陝西寶雞隆重開幕,這是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來自中國、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佛教代表、高僧大德、宗門領袖、佛教居士,以及中外嘉賓4000多人云集供奉佛指舍利的佛門聖地法門寺,歡慶世界佛教界這一盛會,並祈願世界和平。
大會開幕式前,舉行了隆重的迎請儀式。合十舍利塔外鐘鼓齊鳴,佛樂共奏,數百名高僧大德手持寶蓋錦幡,向合十舍利塔緩步前行。上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居士站立兩側雙手合十,恭迎佛駕。
在各位高僧大德步入合十舍利塔后,全體代表起立合十。佛門至尊聖物——法門寺佛指舍利緩緩升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大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祜巴龍庄勐長老,為祈禱世界和平法會主法。主法高僧在莊嚴神聖的舍利大殿誦經祈福,祈求世界和平、風調雨順、人民安樂,祈願全世界佛教徒共沾法喜、共結善緣。
祈福法會結束后,第27屆世佛聯大會在合十舍利塔一層大殿舉行了開幕式。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世佛聯主席潘·瓦納密提分別向大會發來賀信。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馬飈出席大會開幕式並致辭。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馬飈宣讀了俞正聲主席的賀信,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向出席大會的海內外佛教界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他說,本次大會以“佛教與公益慈善”為主題,充分體現了佛教的慈悲精神與現實關懷,凝聚了各國佛教徒對增進人類福祉的共同關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說:“當今世界,人們期盼美好未來,憧憬和平生活。佛教作為人類古老文明的智慧結晶,可以為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挑戰提供重要啟示。希望各國佛教界攜手合作,和衷共濟,化心愿為動力,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為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為增進全人類的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在致辭中說,中國文化因對佛教的兼容並蓄而更顯深沉厚重、多元豐富;佛教則同中國的儒家、道家文化一起,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為人類文明寶庫增添了瑰寶。致辭結束后,杜青林宣布大會開幕:“現在我宣布,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大會開幕。”
隨後,世佛聯秘書長攀洛?泰阿利代表世佛聯宣讀了世佛聯主席潘·瓦納密提的致辭,稱讚中國佛教界對世界佛教事業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說:“兩千多年前,佛教傳入中國,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對眾多國際佛教會議的支持,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佛教協會是全世界佛教徒的友好夥伴,也顯示了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國一直受到保護。”
在開幕式上,來自柬埔寨、越南、緬甸、韓國、日本等國家的高僧大德出席了儀式併發言。他們代表各自國家向中國舉辦世佛聯大會表示祝賀,向中國政府對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們希望藉此次大會之機,與各國佛教界開展積極合作,進一步弘揚佛法,踐行慈善。
本屆大會以“佛教與公益慈善”為主題,體現佛教的慈悲本懷,也體現了“世佛聯”致力於弘揚佛教教義、開展人道主義服務的重要宗旨。大會期間將舉行“佛教與公益慈善”研討會,將為加強各國各地區佛教界在公益慈善事業和人道主義服務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經驗參考和智慧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