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拉鎖的結果 展開

拉鎖

拉鎖

由兩條帶上各有一排金屬齒或塑料齒組成的扣件,用於連接開口的邊緣(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動件可將兩排齒拉入聯鎖位置使開口封閉,用來縫在衣服、口袋或皮包等上面。也叫拉鏈。

英文介紹


拉鎖
拉鎖
A zipper(British English:zip fastener or zip)is a popular de vice for temporarily joining two edges of fabric.It is used in clothing,luggage and other bags,sporting goods,camping gear(e.g.,tents and sleeping bags),and other textiles.

拉鏈組成


拉鏈由鏈牙、拉頭、限位碼(前碼和后碼)或鎖緊件等組成。其中鏈牙是關鍵部分,它直接決定拉鏈的側拉強度。一般拉鏈有兩片鏈帶,每片鏈帶上各制有一列鏈牙,兩列鏈牙相互交錯排列。拉頭夾持兩側鏈牙,藉助拉襻滑行,即可使兩側的鏈牙相互嚙合或脫開。

拉鏈分類


材料

尼龍拉鏈、樹脂拉鏈、金屬拉鏈
1.尼龍拉鏈:隱形拉鏈、雙骨拉鏈、編織拉鏈、反穿拉鏈、防水拉鏈等。
2.樹脂拉鏈:金(銀)牙拉鏈、透明拉鏈、半透明拉鏈、畜能發光拉鏈、蕾射拉鏈、鑽石拉鏈。
3.金屬拉鏈:鋁牙拉鏈、銅牙拉鏈(黃銅、白銅、古銅、紅銅等)、黑叻拉鏈。

品種

拉鎖的相冊
拉鎖的相冊
1.閉尾拉鏈
2.開尾拉鏈(左右插)
3.雙閉尾拉鏈(X或O)
4.雙開尾拉鏈(左右插)
5.單邊開尾(左右插,限尼龍與樹脂,常見為聯帽款)

規格

0#、2#、3#、4#、5#、7#、8#、9#。。。。。。20#........30#,型號的大小和拉鏈牙齒的大小成正比。

結構

1.閉口拉鏈。后碼是固定的,只能從前碼端拉開。在拉鏈全開狀態下,兩鏈帶被后碼連接不能分開。適用於普通包袋。
2.開口拉鏈。在牙鏈下端無後碼而設緊鎖件。緊鎖件鎖合時相當於閉口拉鏈,把拉頭拉靠鎖緊件而將鎖緊件分開,鏈帶即可分開。適用於服裝或常需拉開的物品。
3.雙開拉鏈。有兩個拉頭,可從任意一端打開或閉合。將兩個拉頭都拉靠緊鎖件而使其分開,便可完全打開。適用於大型袋子、卧具、帳篷等。

功能

1.自鎖拉鏈
2.無鎖拉鏈
3.半自動鎖拉鏈

拉齒分為

玉米牙、毆牙、Y牙、普通牙。

發展歷史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拉鏈由最初的金屬材料向非金屬材料,單一品種單一功能向多品種多規格綜合功能發展,由簡單構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觀,五顏六色,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其性能、結構、材料日新月異,用途廣泛,深入到了航天、航空、軍事、醫療、民用等各個領域,小小拉鏈在人們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拉鏈,作為本世紀對人類最為實用的十大發明之一,已被載入了歷史的史冊。

發明史話

拉鏈又稱拉鎖。它是近代方便人們生活的十大發明之一。拉鏈的出現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當時,在歐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們企圖通過帶、鉤和環的辦法取代紐扣和蝴蝶結,於是開始進行研製拉鏈的試驗。拉鏈最先用于軍裝。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首次訂購了大批的拉鏈給士兵做服裝。但拉鏈在民間的推廣則比較晚,直到1930年才被婦女們接受,用來代替服裝的紐扣。

獲名

據報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說家,在推廣一種拉鏈樣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會上說:“一拉,它就開了!再一拉,它就關了!”十分簡明地說明了拉鏈的特點。拉鏈這個詞是這樣來的。
拉鏈的發明雛形,最初來自於人們穿的長統靴。十九世紀中期,長統靴很流行,特別適合走泥濘或有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點就是長統靴的鐵鉤式紐扣多達20餘個,穿脫極為費時。這個缺點讓發明家傷透腦筋,也耗費了贊助商許多的金錢和耐性。為了免去穿脫長統靴的麻煩,人們甚至忍受著穿靴整日不脫下來。終於在1851年,美國人愛麗斯·豪(EliasHowe)申請了一個類似拉鏈設計的專利,但並未商品化,甚至被遺忘達半個世紀之久。
1893年(一說1883年),一個叫賈德森的美國工程師(科威特人),研製了一個“滑動氏沒緊裝置”,並獲得了專利,這是拉鏈最初的雛形。這項裝置的出現,曾對在高統靴上使用的扣紐扣鉤造成了影響。但這一發明並沒有很快流行起來,主要原因是這種早期的鎖緊裝置質量不過關,容易在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鬆開,使人難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進了這種粗糙的鎖緊裝置,使其變成了一種可靠的商品。他採用的辦法是把金屬鎖齒附在一個靈活的軸上。這種拉鏈的工作原理是:每一個齒都是一個小型的鉤,能與挨著而相對的另一條帶子上的一個小齒下面的孔眼匹配。這種拉鏈很牢固,只有滑動器滑動使齒張開時才能拉開。
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才出現轉機,一位來自芝加哥市的機械工程師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個滑動裝置(slider–device)來嵌合和分開兩排扣子(此原理與拉鏈很近似,不過拉鏈[zipper]這個名詞約過了30年後才出現)。朱迪森的發明,很幸運地獲得賓州律師路易斯·沃克(LewisWalker)的財力支援。沃克對朱迪森的新設計有高度興趣。

拉鏈的機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鋼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資為六個美元,公司精減裁員,只剩下森貝克和另外一名人員,森貝克身兼經理和工程師。公司經濟遇到空前的困難,為償還拖欠提供鋼絲的若伯林公司數千美金貨款,森貝克只好修復一台機器生產回形針來賺錢。所幸,贊助者總是不斷出現,劇作家之父詹姆斯·奧尼爾(James O’Neill)當時巡迴上演《基督山伯爵》(The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劇,他對森貝克的普拉扣拉鏈極感興趣。
事業上雖有了轉機,但森貝克個人卻遭受到空前的打擊,其妻子難產而死。森貝克傷心之餘,更加專心致志改良拉鏈。1913年他再度申請專利,專利許可於1917年核准(專利號1219881)。沃克稱此專利為“隱藏式鉤子”(hiddenhook),對前景持樂觀態度。沃克將公司改名為“無鉤式紐扣公司”(HooklessFastener Company),工廠遷移梅得維爾(Meadville)。
森貝克進一步改良無鉤式紐扣,齒部形狀改做成湯匙狀,頂端呈凸狀,末端凹狀,滑動裝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齒狀部分”嵌合,再滑回則分開,稱為“無鉤式二號”,並且設計出製造齒狀部分的機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這一技術被突破。《美國科學》曾以森貝克的專利為封面故事。六個月後,森貝克準備大批量生產這種紐扣,無鉤式二號預備上市。
沃克的二兒子也花了八年的時間從事無鉤式紐扣的改良工作。佛羅里達州的約瑟芬·卡洪(JosephineCalhoun)在1907年也申請類似安全拉鏈的專利。同年,科羅拉多州的弗蘭克·凱費爾特(FrankCanfielt)也申請了專利。致力這方面研究的發明家不只出現在美國,其中和森貝克最後成品最接近的有蘇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Forster)在1912年的專利品,不過,都沒有像無鉤式二號成為商品。
市場的需求決定產品的成敗。無鉤式二號一開始訂單並不多。匹茲堡的麥克瑞(Mcreery)百貨公司認為無鉤式二號很適合用在裙子及套裝上,要求製造商一律採用無鉤式二號,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險使用新產品。森貝克為爭取客戶,不斷地改良拉鏈的性能以適應需要。
梅得維爾的工廠製造技術日漸精湛,每天製造1630條無鉤式二號,且沒有次品,結果訂單日漸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給新產品帶來了新的機會,軍人的置錢腰帶使無鉤式二號的需求增加;空軍飛行裝採用無鉤式二號不但可節約材料,而且防風效果更好;海軍的救生衣也採用無鉤式二號。政府於是特別撥給金屬材料以供生產。
無鉤式二號雖被證明好用,但價格偏高仍無法普及,森貝克明白這一點,又致力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製造效率。他發明了S-L機器,降低生產過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費,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產成本以後,應用的第一個產品是拉克泰(Locktite)煙草袋,結果銷售相當成功,1921年底,煙草公司每周需要的無鉤式二號數量達到空前的數目。為適應高需求量,無鉤式紐扣公司又加蓋一座新工廠。
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Company)向無鉤式紐扣公司訂購少量的產品,用在他們生產的橡膠套鞋上。試用后發現效果良好,又大批訂購,並將發現的缺點告知無鉤式紐扣公司。公司經改良后推出奇妙靴(MysteryBoot),其特點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脫。

拉鏈更名

營銷人員對奇妙靴的稱呼不甚滿意,想找個更能顯示其特色的名字,經理一時靈感,想到“Zip”這個擬聲字——物體快速移動的聲音,便將奇妙靴更名為拉鏈(Zipper)靴(見圖二示),此年是1923年,後來“Zipper”——“拉鏈”就成為所有類似無鉤式紐扣產品的總稱。很遺憾,朱迪森於1909年辭世,身前從未聽到“拉鏈”這個術語,也未看到他的發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
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將近五十萬雙拉鏈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無鉤式紐扣公司買進百萬條拉鏈,無鉤式紐扣公司有感於“無鉤式”一詞帶有負面聯想,而“拉鏈”一詞又為豪富公司所創,因此,又想出“鷹爪”(Talon)這個名詞,1937年公司更名為鷹爪。
1930年之前,無鉤式紐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萬條“鷹爪”,應用範圍從鋼筆盒到摩托艇的引擎蓋。但成衣業依舊觀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裝設計師伊薩·斯卡帕瑞里(ElsaSchiaparelli)首度大量採用“鷹爪”,《紐約客》(New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裝展,“垂滿拉鏈”。此後,成衣業才漸漸採用拉鏈。

公司影響

拉鏈的製造技術隨著產品的流傳而逐漸在世界各地傳開,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先後開始建立拉鏈生產工場。
1917年,拉鏈傳入日本,當時的拉鏈由於稀少,只能作為達官貴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飾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廣島縣尾道人開始製造拉鏈,以“夾具牌”商標開始銷出。當時,拉鏈以堅固耐用而著稱,所以,“夾具”成為拉鏈的代名詞。至今,日本人仍稱“拉鏈”為“夾具”。
1932年日本開始手工大量製作拉鏈。由於偏心手動沖床等在當時很先進的機器不斷地被開發出來,使得拉鏈能夠批量生產,價格逐漸下降,服裝和箱包業開始使用拉鏈,使業界展望很活躍。
1934年上海、香港、美國的拉鏈製品開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業株式會社的前身“三S商會”在這年1月1日創立。
1937年以後,北美和中南美拉鏈大量銷出。拉鏈終於以新興產業的形式出現,同樣,拉鏈也成為日本產業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最終成為戰敗國,戰爭給日本國內工業,包括拉鏈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除了一部分軍用拉鏈業者留下來以外,其他工場差不多都被迫轉業或廢業。

日式製造

1946年戰後,由於當時進駐日本美軍的影響,拉鏈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戰爭帶來的巨大創傷,使日本拉鏈業界在短期內無法應付需求。“日本式製造法”,手工業製造的缺點暴露無遺。當時,造成了日本製造“拉鏈容易壞”的不良形象。
1950年日本“吉田工業株式會社”進口了自動鏈牙機,步入機械化生產的第一步。繼之,公司發明的拉頭自動衝壓機,開發成功。不但解決了過去製造上的缺點,也將製造過程到生產過程改革一新,從而帶動了日本整個拉鏈業的進步。(日本吉田株式會社,產品名YKK,在國內生地、黑部、越湖、東北、四國、和九州等六處設有工場,在海外四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工廠)1951年日本自己製造的30台鏈牙製造機投入使用,終於完成了使業界舉無匹敵的現代化工廠設備。
幾乎在日本拉鏈業發展的同時,歐洲的一些國家,象瑞士、德國等拉鏈也在發展。三十年代,瑞士奧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總部設在瑞士的祖格市。幾十年來該公司以“舒適”和“質量”為第一要素,不斷地改進設計,經過與國外三十多家公司進行技術合作,拉鏈新品種不斷出現,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設立企業和工廠,成為與美國的泰隆拉鏈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會社同樣著名的世界級拉鏈企業。

拉鏈改革

1953年德國首次推出了以塑料為原料製作的拉鏈,開創了非金屬拉鏈的先河。
我國拉鏈生產是在1930年由日本傳到上海的。當時,在上海城內侯家路,王和興辦起了我國第一家拉鏈廠,後來,吳祥鑫又開辦了一家拉鏈廠,1933年創辦上海三星(即華光)拉鏈廠。
1949年,我國有中小型拉鏈企業20餘家,約有1000餘人從業。主要靠手工操作,設備簡陋。
1958年上海三星拉鏈廠引進了德國生產的自動排米機,並進行了技術改革,將自動排米機速度從每分鐘1440轉提高到3000轉,相當於手工的230倍;拉頭生產由單頭沖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產效率50多倍;后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帶、上臘、並帶、無梭織機等高效專用設備改革成功;推廣採用鋁鎂合金液體抽絲,硬質合金燒結成整體模等新工藝、新技術,實現了我國拉鏈行業的第一次技術革命。
1958年隱形拉鏈(CONCEAL)開始銷售。
1959年TheGrand(L型)開始銷售。
1961年Delrin樹脂拉鏈注塑機面世,Delrin樹脂拉鏈開始銷售。
1963年EFJON雙骨拉鏈開始銷售。
1971年針織布帶BEULON拉鏈開始銷售。
1974年北京引進了瑞士的尼龍拉鏈(卧式)生產設備;隨著天津又引進了法國生產的八台滌綸拉鏈生產設備;不久國內如上海、浙江、湖北、廣東、等地又陸續引進德國、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非金屬拉鏈設備,非金屬拉在我國開始發展。
自1980年開始,特別是1995年以後,我國拉鏈生產以空前的速度發展,一大批新興的民營拉鏈企業脫穎而出,東莞億豐拉鏈廠規模不斷擴大。拉鏈產品不斷增加,世界上的三大類拉鏈,各個品種、各個規格基本上都能生產。
1999年我國拉鏈的產量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的飛躍,產量超過了100億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拉鏈生產國。

展示拉鏈

朱迪森於1893年在芝加哥哥倫比亞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了他的新發明,將它制在鞋子上,直接穿在自己的腳上(申請專利日期1893年八月二十九日,專利號504038)。沃克對此發明極為賞識,兩人在1894年合夥成立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UniversalFastener Company),並於1896年再度申請專利。但產品有點笨重,不受製造商青睞。後來將此產品改用在郵物袋上,但在1897年底前也只有20個袋子派上用場。沃克將此設計應用在軍用鞋上,並贏得“沃克上校”(ColonelWalker)的稱呼。

改進設計

朱迪森仍不斷地改進產品的設計,以適應緊身衣的需要。他耗盡心血,不斷推出新的發明,但是,每一個進步又帶來更多的新問題,耗資甚巨。合伙人沃克曾描繪發明的艱辛說,其在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1901年朱迪森申請一項機器專利,可連結一排拉鏈的齒狀部分。但機器太複雜不好使用,因此,全球滑動式紐扣公司消沉了好一陣子。之後,又成立紐扣及紐扣機械製造公司(FastenerManufacturing and Machine Company),研究開發縫製拉鏈的機器,省去手工縫製的不便。1904年公司更名為自動鐵鉤式紐扣公司(AutomaticHook and Eye Company),並將產品取名為安全(C-curity),取凸頭拉鏈不會輕易鬆開的優點,但拉鏈仍常有發生暴開或卡住的現象,最終只好將整個拉鏈從衣服上拆下來。
朱迪森設計上存在的缺點,後來被生於1880年的瑞典人森貝克(OttoFrederick Gideon Sundback)所解決。森貝克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在德國求學,1903年獲得電機工程學位后回國服役,之後移民美國。剛開始在匹茲堡西門子公司工作,由於工作地點與生產安全拉鏈的自動鐵鉤式紐扣公司股東居住地賓州相當接近,地緣關係再加上森貝克與西門子公司的上司不合,於是轉往自動鐵鉤式紐扣公司工廠所在地新澤西霍伯肯(Hoboken)發展。
森貝克從1908年起,開始研究拉鏈的改良,日夜苦思,他想辦法讓拉鏈的齒狀部分密合,以防暴開,並將安全拉鏈更名為普拉扣(Plako)拉鏈(專利權於1913年才申請,專利號為1060378,此設計被認為是拉鏈問世的重要里程碑)。然而,森貝克的美夢未圓,新產品仍然存在缺點,許多消費者來信投訴。

製作方法


只有採用現代的機械設備才能製造拉鎖。但構成拉鎖的核心要素卻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古老,也是最簡單的兩種工具:楔子和鉤子。
楔子不過是一種帶有斜面的物體。如果用楔子往前推一個物體,您會將物體推到左邊或者右邊。換句話說,楔子對物體所施加的力的方向,與楔子的運動方向總是垂直的。門碰就是應用這一原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您將門碰推擠在門下面時,它就會對門的底部施加一個向上的力。犁是另外一種常見的楔子——當您將它往前推動時,它會將泥土或者雪推向兩邊。
鉤子當然就是一件彎曲的材料,可以用來掛住另一件材料。數千年來,鉤子一直被作為一種扣緊裝置,因為它很簡便,並且通常很結實。作為扣緊裝置時,鉤子一般要與某種環狀、有眼或有洞的東西配合使用,鉤子要鉤在這些東西上。

保養技巧


1、平時使用時,要注意拉鎖上有無“破肚”、“脫齒”、歪斜等毛病,有這些毛病要及時修理,不要再硬拉。如果拉鎖發鬆與脫齒,可用小錘在拉鏈頭上輕輕敲幾下,使上下鏈齒咬得緊一些,就不會再脫齒了。
2、鋁合金的拉鎖比較容易受到腐蝕,因此應保持乾燥,切勿受潮,以防鋁齒生成白色的氧化物,日久還會導致拉鎖生鏽,影響使用,同時也要注意不與鹼性和酸性的物質接觸。在保存時要保證一定的通風性,不要密封保存,也不要保存在充滿濕氣的環境下,有必要時得使用防濕紙或除濕劑。如果拉鏈受潮以後,拉起來發澀,這時,先將拉鎖曬一曬,然後,在拉鎖的牙齒上塗上一些蠟,再用火烤化,這樣使用起來,就非常潤滑了。
3、拉動拉鎖時,應先將兩邊的齒靠攏對齊,然後捏住拉鎖頭順著軌道輕輕向前拉動,不要用力猛拉,以免造成“牙齒歪斜”、“破肚”和“脫齒”。如果拉鏈發澀,拉動不靈活時,可以先用布擦乾淨后在“牙齒”上打一層白蠟。
4、帶拉鎖的各種箱包、口袋或皮夾,不要裝得過滿,不然容易使拉鎖造成“破肚’、“脫齒”、歪斜和布軟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