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自嚴故居

畢自嚴故居

1958年,五層家眷樓拆毀;1966年,萬卷藏書被焚。 1588年(明萬曆十六年)中舉,1592年中進士。 1632年(明崇禎五年)秋,刑部按慣例特請皇帝下詔,任畢自嚴為主筆。

簡介


畢自嚴故居位於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西鋪村內,歷史上為淄川縣轄地,1970年劃歸周村區,系明末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故居,佔地總面積近25畝,由畢自嚴始建於明萬曆、天啟、崇禎朝,後由其次子畢際友於清康熙中葉續建完成,為一以前照壁、獅子大門、二門、過廳、五層家眷樓、霞綺軒、石隱園大門為中軸線,附帶東西倆跨院,前五進十三院居住,後為私家花園的明代風格建築園林。
1984年,以“振衣閣”為名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以“畢自嚴故居”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恢復“綽然堂”、“振衣閣”、“萬卷樓”、家廟,並挪修“獅子大門”,闢為“蒲松齡書館”對外開放。
清中葉后,畢氏逐漸敗落,其後裔散居園內,房屋逐漸破損,大部分文物流失。1958年,五層家眷樓拆毀;1966年,萬卷藏書被焚。至1978年,僅存前照壁、後園門、家廟、綽然堂、振衣閣部分、霞綺軒及銀杏樹、枯死“蝴蝶松”等。

建築格局


獅子大門,一進院有東、西執事房,三進院 節堂、供誥命聖旨,四進院有五間大廳,《四友圖》首懸掛在其間,五進院為五層家眷樓,東跨院前為綽然堂,家中塾校,二進院為振衣閣,萬卷藏於后移於此,三進院為過廳,四進院為萬卷樓。萬卷樓原是五間三層碉樓,內有水井、石碾、門窗皆石制鑿成,三樓備有石器、灰瓶。西跨院有家廟、賬房、雜物間、小姐樓等。石隱園內有霞綺軒、十石十六景。

人物簡介


畢自嚴(1569~1638),字景曾,號白陽,明末大臣,王村鎮西鋪村人。1588年(明萬曆十六年)中舉,1592年中進士。歷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員外郎、河東副使、洮岷兵備參政、榆林西路按察使、右布政使。1620年(泰昌元年),升為太僕寺卿。後任右僉都御史兼天津巡撫,專飭海防,修戰船、治兵器、建水軍,曾鎮壓河北、山東的白蓮教起義。1628年(明崇禎元年)任戶部尚書時,軍事頻繁,國庫空虛,他提出節支建議24項,併到九個邊疆督扶鎮所清查兵馬數,堵塞漏洞。因功被晉封為太子太保,后舉為吏部尚書,但未就任。1632年(明崇禎五年)秋,刑部按慣例特請皇帝下詔,任畢自嚴為主筆。他以公正仁義為準,執法不徇私。總理太監張彝憲受宰相溫體仁之命事事與畢為難,他連寫十幾份辭呈,均未獲准。后被免職回鄉,一年後官復原職。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去世。著有《石隱園詩文藏稿》8卷、《撫津督餉撫留憲留計共疏草》19卷、《度支奏議堂稿》20卷及其他著述9 8卷,均刻印流傳於世。還有《選定古文尚友編》100卷、《古今四時絕名》1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