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脈

濡脈

濡脈,脈象名。脈象浮而細軟,輕按可得,重按反不明顯。

簡介


● 英文名稱:Soggy pulse
● 又稱:軟脈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切診
● 常見病證:虛證、濕困證

古籍摘選


● 按之無有,舉之有餘,或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名曰濡。(《千金翼方》)

名詞解釋


● 浮而細軟,輕取可以觸知,重按反不明顯的脈象。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濡脈是一種病理性脈象,又稱軟脈。

脈診原理

● 脈象是手指感覺脈搏跳動的形象。人體的血脈貫通全身,內連臟腑,外達肌表,運行氣血,周流不休。脈象的變化,與心臟的搏動,心氣的盛衰,脈管的通利,以及各臟腑的機能相關。所以通過脈象能夠診察全身臟腑功能、氣血、陰陽盛衰的狀況。

癥狀表現

● 脈象浮細無力而軟。濡脈的主要特徵是脈位浮、脈形細、脈勢軟。其脈管搏動的部位在淺層,形細而柔軟,如絮飄浮於水面,輕取即得,重按則不明顯。

主病

● 虛證:脈濡,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面色虛浮,少氣懶言,倦怠乏力,心悸氣短,自汗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大便溏瀉,小便頻數等。
● 濕困證:脈濡,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周身困重,食少納呆,脘腹痞悶脹痛,泛惡欲吐,身體浮腫,大便溏泄,苔白滑或有齒痕等。

病因病機

● 男子失精、女子崩中漏下、泄瀉不止、自汗、喘息日久等病證,而致人精血陽氣虧虛。脈道中因氣虛無力推動血行,形成鬆弛軟弱之象;精血虛而不榮養於血脈,脈道不充,則見脈形細小,應指無力。如濕困脾胃,郁遏陽氣,阻壓脈道,也可以出現濡脈。

濡脈與弱脈

● 二者均為細而無力的脈象,但脈位相反。濡脈為浮細而無力,輕取即得,重按反不明顯;弱脈為沉細而無力,重按始得。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