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溫

風溫

風溫是由風熱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多發生於春冬季節,起病較急,初起以發熱、微惡寒、頭痛、咳嗽等肺衛證候為主要特點。其發於冬季的又稱冬溫。因春季陽氣升發,溫暖多風,最易形成風熱病邪,若此時起居不慎、寒暖失調,使外邪侵入則發為風溫。風溫在發展過程中有順傳和逆傳兩種情況。順傳指肺衛之邪不解,內傳氣分。逆傳指肺衛邪熱,逆傳心包。

簡介


● 英文名稱:Wind-warmth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風溫者,初春陽氣始升,厥陰行令,風夾溫也。(《溫病條辨·上焦篇》)

名詞解釋


● 感受風熱病邪引起的溫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風溫,是以病因命名的病證。因春季陽氣升發,溫暖多風,風夾熱邪,若此時起居不慎、寒暖失調,使外邪侵入則發為風溫。

溫病學說的風溫

● 發病季節多在冬春。初起癥狀以發熱、微惡寒、頭痛、咳嗽、脈浮等肺衛證候為主;衛分不解,順傳至氣分,表現為高熱、頭痛、口渴、脈數等;衛分不解,逆傳心包,見高熱神志昏迷,手足瘈瘲,脈數疾的情況,屬於營分證。

傷寒學說的風溫

● 傷寒學說中的風溫,指以身灼熱、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脈陰陽俱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變,指出風溫為邪熱內蘊、復感外邪之證。仲景列風溫於太陽病,意在與中風、傷寒證相鑒別。

病證鑒別

● 風溫與春溫:風溫感邪后即發病,初起見有肺衛表熱證;春溫為伏邪溫病,初起即以里熱證為主。
● 風溫與風熱感冒:風溫初起以肺衛癥狀為主,但隨著病邪深入會出現氣分大熱及熱入營血的危重癥狀;風熱感冒四季皆可發生,以肺衛見症為主,里熱癥狀不明顯,病情較輕淺。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包括現代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感染性肺炎、流行性感冒等。

生活經驗

● 本病發病急驟,傳變迅速,應及時救治,防止逆傳心包。
● 高熱時結合物理降溫,防止痙厥抽搐。
● 神昏驚厥時,要加強護理,及時祛痰,保持呼吸通暢,防止氣管堵塞。
● 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以半流飲食為宜,忌食辛辣油膩之物。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傅延齡。新修傷寒論研究大辭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馬健。溫病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