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貝拉貧民窟

基貝拉貧民窟

基貝拉(Kibera) (努比亞語:樹林、森林)是位於肯亞內羅畢的一個居民區。它是內羅畢市內最大的貧民窟,也是非洲地區第二大的城市貧民窟,由緊密排成的錫制小屋湊成,鐵路就在貧民窟中穿行。據估計,基貝拉的居民總人口在60萬到120萬人之間。

歷史沿革


早期的基貝拉,是內羅畢市郊森林裡的一個定居點。當時,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努比亞士兵退伍后被分配以此處的地塊,作為對其功勞的犒賞。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默許該定居點不斷擴大,主要原因是,努比亞人當時是英國君主的侍者,這使殖民地當局感到為難。此外,努比亞人已失去部落特徵,並無權主張“土著保護區”中的土地。久而久之,其他部落遷至該區域,向努比亞人租賃土地。
1963年肯亞獨立后,政府宣告若干類型的房屋屬於違法。這項新的規定在土地保有權問題上對基貝拉產生影響,使之成為非法定居點。儘管如此,人們並未搬離。
到了1970年代初,土地所有者向越來越多的租戶出租房地,租戶的人數超出了法律許可範圍。租戶們都屬於赤貧人群,無法承擔合法住房的費用,認為基貝拉的租金相對而言尚可負擔。因此,即使屬於非法定居,但基貝拉的居民人數仍然有增無減。
1974年,基庫尤部落的成員佔據了基貝拉貧民窟的多數,並取得了管理地位的控制權,並在政治贊助的支持下得以維持。許多土地所有者都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主要因為他們是基庫尤人。
2013年,肯亞國土和房建部長表示,肯亞至少需要8000億肯亞先令對貧民窟進行改造。政府希望在2030年之前徹底根除肯亞的貧民窟。目前,肯亞大約有800萬到900萬的人口居住在貧民窟之內。肯亞國土和房建部負責貧民窟改造項目的負責人Charles Wafula表示,隨著貧民窟改造成本逐步增長,該項目需要政府、私人企業、非政府機構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該改造項目包括居民住房、衛生中心、學校、公路和排污供水管道等輔助設施等。

形成原因


內羅畢貧民窟的形成原因十分複雜:殖民時期的種族隔離政策,獨立后的改造項目失誤,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模糊不清的土地產權,特權階級的冷漠忽視,以及肯政府與國際機構之間的互不信任情緒等等。

經濟發展


基貝拉失業率超過50%,大多數居民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日只能吃上一頓飯。
雖然肯亞政府仍未正式承認基貝拉的地位,但基貝拉的所有土地都歸肯亞政府所有。在基貝拉,政府不提供基本服務、學校、診所、自來水、廁所等,所有相關服務均屬私營。

人口


基貝拉貧民窟位於內羅畢西南,距市中心約5公里,其面積為2.5平方公里,占內羅畢市總面積的不到1%,但容納了該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強,估計人口密度達每公頃2000人。基貝拉貧民窟的居民來自肯亞的所有主要民族,其中有些區域則由某一部族的人群佔據。農村地區長年發展不足和人口過多,迫使許多新居民遷入。基貝拉的平民呈現多民族特點,同時肯亞的政治氛圍又瀰漫著部落主義,兩者結合,導致了基貝拉在其近百年歷史上出現了不少小規模的民族衝突。

行政區劃


基貝拉分為若干村落,包括Kianda、Soweto、Gatwekera、Kisumu Ndogo、Lindi、Laini Saba、Siranga/Undugu、Makina 以及 Mashimo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