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性角化病

光線性角化病

光線性角化病是一種少見的日光長期暴晒損傷皮膚所引起的一種癌前期損害。光線性角化病的發病率為0.006%~0.7%,可見於所有種族,一般發生於老年人,尤其是淺膚色者,也可發生在日晒嚴重地區的20~30歲的人群。光線性角化病的發病原因不清,可能與過度的紫外線照射、輻射熱、接觸瀝青和煤提煉物有關。老年人的皮膚缺乏青年人那樣的修復功能,DNA損傷的積累和DNA修復功能低下不一致,從而發生光線性角化病。光線性角化病的典型表現為鱗屑性丘疹或斑塊,好發於頭面、頸、手背和前臂伸側等暴露部位。光線性角化病與鱗狀細胞癌的關係非常密切,如進行積極干預,治癒率高達90%。光線性角化病的鱗屑性丘疹或斑塊,可發展成鱗狀細胞癌。若及早治療,則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光線性角化病的病因不明。

誘發因素

● 過度照射日光、紫外線。
● 放射能、輻射熱、電離輻射。
● 接觸瀝青或煤提煉產物。
● 個體易感性。
● 基因突變及基質金屬蛋白酶與核纖層蛋白的異常表達。

高發人群

● 老年人。
● 日晒嚴重地區的青年人。

癥狀


●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得知。

典型表現

● 皮疹好發於頭面、頸、手背和前臂伸側等暴露部位。可分為以下幾個亞型:
● 紅斑型日光性角化病:為典型日光性角化病皮損,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塊。皮損邊緣可有色素脫失、雀斑、毛細血管擴張、皮膚鬆弛等改變。易繼發皮角或鱗癌。
● 肥厚型日光性角化病:最常見於手背和手臂,為膚色、灰色或紅色增厚的鱗屑性丘疹或斑塊。
● 光化性唇炎:多見於下唇,表現為唇部紅色的鱗屑性斑塊,嘴唇乾裂,有時也可形成糜爛,且唇紅緣不明顯。
● 色素型日光性角化病:皮損表現為發生於面部或前臂的深褐色斑疹,邊界較清晰,直徑大多小於5毫米,亦可達到核桃大小,散在分佈,有時可融合成片。
● 泛發性色素性日光性角化病:皮損表現為發生於面部或頭皮的鱗屑性斑塊,直徑常大於1厘米。
● 增生性日光性角化病:表現為直徑大於4厘米的橢圓形紅色鱗屑性大斑塊,邊界通常不清。

其他表現

● 一般無自覺癥狀或微癢,皸裂時有痛感。
● 常與老年性皮膚萎縮、乾燥和色素沉著伴發。
● 少數病例炎症顯著,形成糜爛及潰瘍而繼發皮角或鱗癌。

檢查


● 通過體格檢查、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體格檢查

● 皮膚損害好發於頭面、頸、手背和前臂伸側等暴露部位的皮疹。且存在上述幾個亞型的特點。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存在典型的光線性角化病的組織病理改變,以此來診斷本病。

診斷


● 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學檢查,一般不難診斷。

臨床表現

● 典型表現:好發於頭面、頸、手背和前臂伸側等暴露部位的鱗屑性丘疹或斑塊。
● 其他:多為中老年人,有長時間暴晒史。

組織病理學檢查

● 有典型的光線性角化病的組織病理改變:可見細胞排列紊亂,少數細胞有異型性。
● 分為肥厚型、苔蘚型、萎縮型、原位癌型、色素型和棘層松解型。
● 真皮上部膠原嗜鹼性變,稠密的淋巴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

鑒別診斷


● 光線性角化病單純從癥狀來看很難診斷,出現癥狀后要及時就醫,在醫生進行各項檢查后明確診斷並接受治療。
● 與光線性角化斑容易混淆的疾病包括脂溢性角化症、盤狀紅斑狼瘡(DLE)、Bowen病、萎縮型和色素性扁平苔蘚、惡性雀斑痣等。
● 醫生可根據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鑒別診斷。

治療


● 光線性角化病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全身治療


● 皮損多發者可口服阿維A酯治療。

局部用藥


● 氨苯甲酸製劑外搽。
● 抗腫瘤藥物:對泛發者可採用抗腫瘤藥物,如20%足葉草脂、5%氟尿嘧啶或10%氟尿嘧啶丙二醇等,但治療后應定期隨訪,觀察有無複發。
● 維甲酸軟膏塗抹,或與氟尿嘧啶軟膏聯合使用,對頑固性皮損有效。

手術治療

● 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冷凍治療,液氮冷凍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二氧化碳激光、電灼、皮膚磨削術以及光動力等物理療法均可選用,可迅速去除皮損,不良反應少。
● 手術切除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方法。一旦發現有惡變徵象,及早手術徹底切除。

危害


● 因為丘疹和斑塊好發於頭面、頸、手背和前臂伸側等暴露部位,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貌及美觀。
● 本病為癌前期損害,可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預后


● 無惡變者,預後效果良好。治癒率通常高於90%。

預防


● 日常護理
● ● 盡量避免日光照射,遠離強電、熱輻射場地,外出使用防晒霜。
● 隨訪觀察
● ● 對於存在皮損的患者,要密切隨訪,觀察,以防癌變。